第一十七章端州敌袭
就在刘隐以为,找到了对付迷宫之策时,却突然,李知柔从中军传来急信,要刘隐即刻回中军,说是有急事相商。刘隐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种可能:端州可能有事!
登时,他心里一颤。
他急忙忙地赶到中军,还没进帐,就听到帐内已经吵成了一片,听着声音,似乎是一群端州将领正在那里嚷嚷着,要回端州。
这种猜测又更加肯定了几分:定然是端州出事了!
他快走几步,走到帐前,求见李知柔。
片刻,就被请了进去。
众将见他进来,齐齐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睁睁地看了过来!见他们有期待的,也有怨恨的。只需一看,便能知道,这些人各怀心思。
刘隐将这些眼神直接略过,朝帐中面露焦急神色的父亲递了个眼色,快步走到帐中,朝李知柔躬身道:“属下拜见使君!”
不过,从端州出发,沿着郁江,走大概八十里水路,便可到达青岐镇。在这里,有一条小一些的水道,可以通向广州。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李顺忠连忙上前一步,做了个请的姿势,请刘隐往后帐走去。
在这里,原本也是安排了一支大军。
从端州过来的运粮队伍,会优先将此地的粮仓储满,然后在送往第二个储粮点,也就是牛鼻镇。
这两处选址,是有讲究的。
听言,李顺忠轻轻地摇了摇头。
如果扬波军的水师胆敢进来,那只需将备好的几十艘火船往两头堵上,再一起一起往里面烧,不愁烧不死他们。
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发极其突然,以至于刘岩无法去准备笔墨,只能临时从衣角上撕下一节,然后咬破手指头,在上面写下简单的四个字……
但这还是其次的,更关键的是,这书写所用的布条,和这字的颜色。
牛鼻镇的位置,则在青岐镇和广州大营的中间,距离两地,都只有四十里上下,都是可以一日内就赶到距离。
也是留个可信之人,守住广州诸军的后路,保障军粮供给。
不过,刘隐此刻却顾不得去想刘大壮的事了,他急忙地问道:“那牛鼻镇和青岐镇可有消息传来?”
现在,在牛鼻镇,只剩下了三千人。
这条水道有一二十丈宽,也能走大船,但是,却没有挪腾的空间。
所以,即便扬波军人人都是精兵,能以一敌五,可若是自己借助工事,再充分应用好火器。完全可以将这个优势大大地抵消。
当刘隐设计夺了端州后,便让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岩,留守端州。
进了后帐中,见几个军医正在忙忙碌碌着。而他们围着的行军床上,横倒着的一人,正是刘隐所认识之人:刘岩的长随,叫刘大壮。
只怕是王延兴大兵压境啊!
“那是便已经气息不长。跟斥候只说了一句,怀中有密信,便昏倒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刘隐接过来一看,哪是什么帛书,分明就是临时从衣角扯下来的一截绸布,上草草地写着四个暗红的字:端州敌袭。
李知柔面露难色,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对李顺忠道:“你领小将军去看看那人吧!”
从端州沿着郁江东进,一路都是水面宽阔的大江面,这段水面,随时可能被扬波军的水师控制,所以,大营若是完全依靠端州直接送过来的粮草,是不保险的。
这点兵马自然无法抵挡扬波军的全力攻击,但是,在发现扬波军的踪迹后,示警,并固守待援还做不到吗?
其一,这是他弟弟刘岩的字!刘隐所说的这牛鼻镇和青岐镇是从端州到广州之间两处大镇。李知柔在这两处设了营垒,也是广州这边大营的粮仓之所。
然而,刘隐却从中看到了两个信息:
在这急切之时,李知柔也不多客套道:“小将军快来看看,这消息代表什么意思?”
见那人竟然在后帐,一种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刘隐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只可惜的是,此前气疯了的刘隐,将这两支部队中的大部,都调到了广州城下。
所以,刘隐这才着急地问,这两地,是不是有消息。
“是的!而且,他不是自己跑到大营的!”
但是看看他身上的那残破的,便可想象,他一路过来的不易。
此人身强力壮,勇武过人,刀法、弓箭都十分了得。尤其是对刘岩十分忠心,是以,刘岩时刻都带在身边。
只是此时,这个结实的汉子,身上到处都是包扎的布条,布条还在不断地渗出红色,似乎是尚未止住血。
但是,事实上,这支部队,都是为了防范青岐镇遭到扬波军突袭时的援兵。
而青岐镇,也只有五千人马。
往日里果敢刚毅的面庞,此刻更是一片惨白,双目紧闭,不知是死是活。
按照刘隐对火器的使用经验,他不难得出一个推断:那就是火器强于防守,而弱于进攻。
所以,李知柔才听从了刘隐的建议,本在这里布下了一支大军,借助青岐镇原有的山墙、寨落,构筑了防御体系,作为防备扬波军抄后路的应对之策。
这区区四个字,能透露多少信息?没有敌袭时间,没有敌人数量,更加没有敌袭展开的强度等等的细节。
越是急迫,便越不能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