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兵临五岛
说到五岛,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倭国的历史。倭国,自大化革新之后,国力显著地提升。
随后,正好碰上朝鲜半岛上的三国乱战。自我感觉良好的倭国领导层,觉得可以当渔翁了,于是,派大兵进入朝鲜半岛。
与当时苟延残喘的百济一起,跟大唐派过来的远征军叫板。
当然,从纸面上来看,他确实有叫板的资本。
双方接战之时,倭国有差不多一千艘战船,载着四万两千人。
而唐兵只有一万多人,战船更是只有两百艘不到。
兵力是唐兵的好几倍呢!
可战局真正展开后,却变了样:
大唐船只虽少,可造船技术高超,造出来的船高大坚固,大唐兵士虽少,可装备精良。
而倭国船只低矮不说,倭人的兵甲也是极差。
结果一开战,一百多艘大唐战船,象恶狼驱赶的羊群一样,将近千艘倭人的战船赶在一起,然后两头堵上,让千来艘倭船,挤在一起,跟茅坑里的蛆虫一样,挪动不开。
然后唐兵们,就开始放火了,一顿烧。
呵……那是好大一个场面的水上生火啊,壮观的场景红透了半边天。只是那船上的倭寇,可就成一只只碳烤的生蚝一般……
等尘埃落定之后,倭国浩浩荡荡的舰队,尽数成了焦黑的木板子。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百江口之战。
倭国人也是贱,被这狠狠地收拾一顿后,从此就老实了,每隔些年份,就派一队遣唐使,想到唐朝来偷师学艺。
只是学了几百年了,政体、文化方面的东西学了不少,真正的技艺,却是没学到多少。
至少,时至唐末,他们造的船,还是方底箱型,前后两帆,而木板上也不用钉子,直接拼接而成。
这样的船,强度自然极差。
所以,他们派的遣唐使的船队,别说扛不住大风浪,便是正常海况,也会漂着漂着就漏水。
从倭国出发之后,还一艘艘光鲜靓丽,等到了大唐,那些船便大多濒临报废,或者干脆就不知不觉地就散架了。
等到他们想返航时,就只能想法子搭乘大唐的船只回。
唉,这么说来,其实还是倭国人财大气粗啊!海船都能造成一次性。
而这些奇葩船只,去往大唐时,走的路线之一,便是从博多津出海,然后沿五岛南下后,再横渡东海,到达长江口。
随后,也有唐人顺着这条航线,从长江口出发,到达五岛,跟倭人贸易。
只是,没有指南针,想从长江口横跨东海,准确到达五岛,跟买彩票差不多,极为困难。
所以,这条航线并不盛行。
随后,五岛便沦为了海盗的藏身之处。
宗仁左次郎说五岛有海盗出没,倒是没有瞎说。
他自告奋勇地站在了船首,要给唐兵当向导。
孟咸自然是欢迎之极。杨波军对这片海域的全部的了解,仅限于王延兴给出的地图。
这地图上,却没有准确地标出五岛的位置。
既然有人乐于将这边情况说得明白,孟咸便不住地跟他闲扯套话,暗地下,则让人将这边的海况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而宗仁左次郎,却也在贼眼瞄来瞄去,看着船上唐兵的整齐有序的调动。
试图从中发现点什么苗头。
不过,等他突然发现,一日不到,竟然就从对马岛跑到了五岛最南端的福江岛。
他使劲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如何都不相信,这天下,竟然有这么快的船只。
可暮色下,福心岛上那处水寨是如此醒目,却不容置疑。
孟咸指了指那处水寨:“那里可就是海盗的巢穴?”
宗仁左次郎傻乎乎地点了点头道:“正是!”
“宗君能认定便行!”说罢,孟咸往后一挥手,“告诉陈都头,准备攻寨!”
立即就有人将军令传达了下去,而船上的兵士纷纷从舱中中鱼贯而出,做起了战斗准备。而一名军官走了过来,便是这艘船上的战兵都头,陈琼。
陈琼过来朝孟咸拱手道:“参军,某等已经做好战斗准备,请参军下令!”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看着模样,竟然当真是要攻寨?宗仁左次郎指了指那处水寨中,竟然也开来了十几艘船只,迎面靠了过来。
“孟参军,是不是等明日天色大亮了再行攻寨?”
孟咸却摇头道:“无妨!先攻一次试试!”手罢,又对陈琼道,“先将这些船只清理掉,然后伺机攻寨。具体如何行动,你见机行事!”
“诺!”陈琼看到那些船只虽多,却都是些低矮的桨帆船,便对孟咸道,“那某便先将这些小船清理了,再攻寨了。”
说着,他快步往后舱走去。让船只,鼓满帆,径直朝那些小船撞了过去。
大概是看到这边船只高大,来势汹汹,海盗船只隔着老远,便往这边喊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