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清帐查册 - 回到唐末当皇帝 - 北冥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十二章清帐查册

一天交易,分上下场,上午谈生意,下午交割货物。到了夜间,番商们,各自回船待着,而岸上,合作社的议事厅里,点上了十多只巨大的火烛,将厅堂照的跟白天一般。却是要对账了。

秀儿拿起账册,跟各分管主事一一查看当天的成交额。

成交额最大的,还是丝织品。

无论天竺还是大食还是大秦,其贵族都对来自大唐的丝绸,趋之若鹜。

而且,不论是精美的绫罗绸缎,还是素帛薄娟,都不缺买家。

再加上丝绸的单价都很高,一匹丝绸,卖给这些番商,可以赚得近一贯的利润;

比起排第二的瓷器,无论是成交额,还是利润,都高了一大截。

五个月的吃食,大多是些干货。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若不是瓷器太沉了,不能装太多,怕是,这些番商都要满船地装了。

正是有了这个背景在,才有番商购买茶叶的事啊!

只是,泉州产的新茶的价格可不便宜,一斤茶叶好几百文呢!

而在这里,这种钢刀,一捆一捆地扎着堆放,好像摆得是柴禾一样:

番商们看中了着钢刀的便宜,才买了一些。

他们买的最多的,更多的是潭州的彩窑、福州的龙窑烧出来的日常用的瓷器。

一个很无奈的愿意:穆斯林禁酒!

若非蒸馏酒,在这个世界上,还是首次出现,可能以穆斯林为主题的番商,连买一点试试的兴趣都不会有。

至于精铁兵甲,就更没优势了,尤其是大食所产的大马士革钢,跟横刀所用精铁相当,材质比炒钢得到的钢,更适合做成刀剑。

这些东西,在大唐卖的极好,却不是那么地受番商青睐,究其原因,有一条很重要,因为无论是琉璃、还是精铁还是酒,都不是大唐特有的产品。

而且,只要每天吃一点点茶叶,当真不会再得这种病了。

就算一名船员,每天只吃一钱,往返一趟中国,也要吃掉两三斤茶叶去了,这让普通的船员如何负担得起?

无论是北地运来的白瓷,还是浙西产的越瓷,都是价格极高的高档瓷器,一套上品的用具,价值比起名贵丝绸来,只有更贵!

若是遇上难得一见的,雨过天晴这样的极品青瓷,只需一件,便抵得半船的丝绸了。

居然是茶叶?

若是在后世人看到,定然会觉得理所当然,在明清时节,茶叶可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最大宗的商品,峰值可以达到六七万石!

可在唐代,唐人自己都还没普及喝茶呢,怎么可能想着拿茶叶去出口?

见这本册子的封皮是红色的,她知道,这样货品是阿郎的工场所产,来了兴致。

其中的暴利,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比如琉璃,意大利人便会烧纸很漂亮的琉璃器具。

所以,大食能买到的玻璃器具,都是些尺寸娇小的玩意。

一问之下,发现确有其事。

没想到,这番商,竟然当真会买这么多茶叶?

听到秀儿的感慨,几个主事也连连点头。

可这大马士革钢的价格也是极高,而且量很小。

这些瓷器在这里卖价不过几文或者十几文一件,可到了大食,翻个十倍不成问题。

之所以会用到“当真”二字,却是因为,大量准备茶叶卖给番商,是王延兴指定的!

没人知道,王延兴这般做的原因何在。

秀儿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完明细后,收拢好,放在一旁。

再拿起下面的账册。这样的饭食吃多了,就容易牙齿出血、掉牙齿,甚至身上长淤血。

再一斤一斤地,压紧装在竹筒里,做成远航船员专用茶!

不过,无论是瓷器还是丝绸,对秀儿来说,都是倒手的买卖,赚个差价罢了。

大唐周边的国家,也就棒子和倭国人会附庸风雅,喝点茶,出口的量也很小。

而瓷器虽然排第二,却不是说瓷器的价格就一定便宜。

秀儿倒是听王延兴解释过,只不过,这解释却有些匪夷所思:

王延兴说,从大食一路航行过来,船员要在海上漂将近五个月。

更玄乎的是,非得是泉州出的新茶才有这种效果。在广州卖到的别处产的茶叶,就不行……

她对完这两本册子之后,再拿起第三厚的册子。

只是,拿起册子来,看到上面的名录却是茶叶!

接下里,便是中高度酒了。

她更在意的,还是自家工场的产品的销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