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暗授机缘
刘伴兴领进来四个人,众人都是不认识,心里都是一阵惊讶。别人不认识,李藐却是认识,这不是董真、汤臼、董若虎和董义存四人吗?他们怎么也投了扬波军?
原来,董真被汤臼叫了几个亲兵架了,随溃兵从东门出了越州城,其时,随在身边的兵士,已经不过三百多人了。
在越州城外,喘息了几日,便得到消息,说董王已经被顾全武送往杭州。
董真本想在运河上将董昌劫下来。谁想,他还在策划呢,董昌就已经投水自尽了。
董昌会投水自尽吗?别说董真不相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信。那只可能是钱镠搞的鬼!
悲愤过后,董真准备潜入杭州,暗杀钱镠,为董昌报仇。
按照他的策划,是让这三百多人,分批进入杭州。然后再……
可还没等到然后,在杭州城外,就钱镠的人被发现了端倪。然后就开始了一路追杀和逃亡。
就在等船的时候,发现了被一路追杀的董真。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董若虎却任嫌不足地说道:“想想黄副使吧……”
有多达四千人需要管理,自然不缺职位来安置两个董将军。
张武定离开翁山时,将能带走的青壮都掳走了,粮草也米粒不剩,留下几百老弱妇孺,任其自生自灭。
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只是,现在这几千人还只是能干活的劳力,王延兴希望经过选汰和操练后,能再练出至少一千精兵来。
两人连忙抱拳道:“李公!”
董昌被骆团带走了,李瑜自然没能逃过董义存和董若虎的刀子。
李藐见他没明白,便又问道:“且跟某说说,你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
“就是有些麻烦……”董义存还是嘴硬道,“某不怕上阵厮杀,就怕摆弄这些东西!”
“哦,军令……就是什么都签收,还有要归档……”董义存答道,“你说,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
然后,又必须学习各类制度。
汤臼却不假思索地说道:“既然董真将军去往南方,某也去南方。”
而负责军令的传达和签收的兵,却又不是战兵系统的,而是有一个叫政治教头人的单独管理。
“但是,翁山也是极为重要,某也需要一位将军能留在翁山,担任翁山尉之职,”
听到这说法,练董义存都不敢马虎了,连忙与董若晨一齐道:“若虎/义存多谢李公提醒!”
就以军令的传达为例,便有签收制度:
若不是福建人一而再地用火器,越州城怎么可能会这么轻易地丢了?
三百多人,死伤逃散,最后只剩下二十几个人,逃到了明州。
只是董真往西去了,而他们却是往明州方向走。
随后,趁顾全武还没控制越州全城的机会,董义存和董若虎领着心腹之人,冲出了越州城。
董义存一听,也拱手道:“某也愿意留在翁山!”
话说道这份上了,董真悲叹一声,也都不再犹豫,一起来了翁山。
董真这才知道,董昌被骆团说服,然后投降的细节。
“这扬波军里的规矩,未免太多了些吧!”董义存懊恼地说道,“早知道,某就不来了,浑身上下都是约束!”
吴大和李藐接下来的第一件事,是要收拾张武定留下的烂摊子。
到了明州,准备去翁山,却发现,这海边竟然一艘大船都没有。只好找了艘渔船,让人去翁山找人过来接应。
便顺手将追兵杀散,将董真和汤臼二人救了下来。
“而数数相生,三十六又可为三千六,乃至无穷,这治军之道,不过是其中一二罢了!”
李藐轻轻地摇了摇头:“便举一个例子吧,若是汤臼在守石城的时候,所有的军令都有存档,那么他失了石城的时候,李瑜如何去指责他作战不利?”
董义存一愣,汤臼失石城,的确错不在汤臼,可当李瑜指责他守城不利的时候,他却如何辩驳?大王的错吗?即便是大王的错,又如何说?
若是当真能将军令都有独立的部门归档,一条条列下来,虽然不能去指责大王的不是,却是足够将李瑜的嘴堵上了。
王延兴占领翁山后,便分别从海滩上和浯洲各运了两千多人和相应补给过来,准备重建翁山。
这个不辞辛劳地将董昌的王国败坏的罪魁,终于还是和吴瑶一般,以刀斧加身下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董真犹豫了一下,他为董昌复仇的心思未熄,肯定是想待在翁山。
“破越州的,是大王自己啊!”董若虎却凄冷地说道,“便是没有福建兵,没有钱镠,越州又能自保多久?”
死得,何其冤啊!
就算不说黄碣,就现在还活着的几人,何尝又不是每过一天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董昌剁了?
海潭山过来的人,主要是那日在随李藐一起被俘的温州、台州兵;
倒是被正在找船的董义存和董若虎两人救了。
“唉!文臣的一张嘴,比上战场厮杀还要危险啊!”李藐深有感触地说道。
“规矩不但多,而且,非常细!”李藐却道,“不过,你若是细想一番,便会感觉到,这些规矩即是约束你,也是在保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