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干了这碗茅台
“真的免费?”黑人少年不由瞪大了双眼。
“当然,”胖保安眯眼笑笑,“完全免费,不要你一先令。”
“很好,”哈尔龙点点头,踢了踢刚才放到地上的轮滑鞋,“现在就只剩一个问题了,保安先生,请问能帮我看管这个么?”
他的轮滑鞋看起来有些破旧,按说应该值不了多少钱,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把它们寄存起来。
“没问题,”保安爽快点头,转身往回走,“你可以把它们放到保安室里。”
“等一下,”少年叫住他,“这个需要给钱么?”
“当然,”保安扭头对他笑笑,“给我100先令就可以了,就当是请我和同事喝可乐。”
面对保安的索酬要求,哈尔龙果断开启讲价模式,“还是换个条件吧,我等会给你们买两瓶可乐,怎么样?”
作为英国殖民地,东非各国的货币体系全都师承英国,主币都叫先令(shilling),辅币都是分(cent)。由于国家经济不行,这些先令的币值普遍较低,随便买瓶可乐就要好几十先令,分币变得越来越少见。
原本,肯尼亚先令的币值还算稳定,最近几年却有了明显贬值,如今100先令才相当于1美元。要是在人工和仓储成本高昂的美国,1美元的可乐堪称便宜,不过少年却知道,在本地印度商人的店里,容量接近的退瓶可乐一瓶只要25先令。
听了他的提议,保安也没继续坚持,点头答应了,“可以。”
谈妥了价钱,哈尔龙这才提起自己的轮滑鞋,跟着对方朝着博物馆保安室走去。
这样帮个忙还能讨价还价的情形,在外国人看来可能会很奇怪,于他们而言却是理所应当,早就已经习惯。
非洲和美洲一样,属于不利于作物家畜扩散、导致封建农业帝国很难崛起的“纵向大陆”。虽然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封建国家,却因为气候和地理的限制而无法做大做强进而一统大洲,在雨林深处、在草原边角、在沙漠对面,还有很多原始部落顽强延续到了18世纪甚至20世纪。
再然后,一手拿圣经、一手抓刀枪的欧洲殖民者来了,整个非洲得以“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巨变,使得非洲社会形成一些外人看来甚是奇特的风俗习惯,不做人情、拒绝“互惠”便是其中之一。在他们看来,需要回报的帮助当然无需感恩,无偿的帮助却只需要感谢上帝。换而言之,如果他们帮助了什么人,正常情况下也会主动索要报酬,这是规矩。
把轮滑鞋放进保安室,黑人少年转身走进耶稣堡博物馆,很快就见到了所谓ar实景旅游的真面目。
验证过他的体验券后,工作人员手指墙上的白纸,指点他道:“注意事项都在这里,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然后按照屏幕提示操作就可以了。”
暗自腹诽着懈怠惫懒的博物馆女接待,哈尔龙扭头看向明显才打印出来的公告,心中的疑惑终于稍稍缓解。
这个实景体验项目由蜜蜂文化旅游公司与肯尼亚旅游局合作推出,目标是使用先进的ar技术改造肯尼亚丰富的旅游资源,从而提升游客体验、增加旅游收入。
经过一番筛选,有着丰富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耶稣堡被选为试点,率先进行了ar化改造。这次总统和蜜蜂董事长过来为雕塑揭幕,这个项目也被临时运作起来。包括他在内,有20名市民和游客收到邀请,成为第一批体验者。
公告上有两枚二维码,分别对应两种体验方式。其一名叫“时光魔镜”,利用ar技术赋予手机窥视过去的能力;其二则是“时空行者”,借助ar眼镜让玩家穿越时空亲自见证历史。
当然,时空穿越是不可能的,游客看到的其实是在预先做好的cg画面,只是叠加在真实建筑,看起来临场感更好而已。
虽然两种方式并列,哈尔龙却知道想要获得更好的体验,肯定只能选第二个,他可不想傻乎乎地全程举着手机。
心里这么想着,少年伸手摸兜,掏出了他的蜜蜂5mini,打算扫码申请眼镜。
5系列蜜蜂手机发售于3年前,如今早已停产。他手上这支是不知道换了多少主人的旧货,价格不到2000先令,轻易打动了囊中羞涩的哈尔龙。
得益于应用商店对流氓应用的高效管控,这支老爷机依然能够流畅运行绝大部分应用,续航虽然衰减明显,维持一天一充还很是轻松,使用体验反倒比那些几千比索的廉价手机还要好——如果忽略某些应用只有ios/安卓版本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因为电力设施落后、有线网络发展不足,逼迫运营商加强无线网络建设,反倒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移动用户占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和用户都有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如应运而生,不但有本土应用,还有简单翻译后的国外应用。
举起手机扫码,屏幕上很快出现详情页面,哈尔龙大略扫了一眼,脸上先是浮现一抹愁容,接着又迅速释然化作微笑。
这里使用的ar眼镜是专为旅游业者准备的蜜蜂眼镜3t,单机成本低至2300元,换成肯尼亚先令高达3.7万。虽然页面显示的押金数额只有2万,依然不是他能负担得起的。
总算还好,蜜蜂文旅还留下了一个后门,只要糖分超过700分,就能免押金租借使用。
糖分是蜜蜂信用的专属商标。虽然起步晚、规模小、数据不全,蜜蜂依然尽可能地在各个领域推广这一体系,甚至还把它推到了国外。哈尔龙早就完成了实名认证、开通了糖分,而他现在的分数刚好是704分。
按照屏幕提示,他迈步来到另一个窗口前,从负责发放眼镜及公用手机的大叔那里领到一副眼镜,马上开机戴到自己脸上。
刚刚调整好耳机,哈尔龙就听见一声惊呼,却是身边的外国游客发出的。
顺着对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有很多土著居民从一个个房间里走出,一边用土语打招呼,一边快步走向堡墙。
加快脚步跟上这些npc,他也来到堡墙上,低头看向外面。
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几艘木制帆船正在缓缓驶来。船头平直、船帆分节、船身绘彩,看起来一点不像博物馆陈列室里的欧洲和阿拉伯帆船。
下一秒,眼镜屏幕上就出现问题提示,却是解答了他的疑惑:“永乐20年、公元1422年,郑和带领的船队抵达蒙巴萨。”
耶稣堡始建于1593年,那时郑和与他的船队那时已经作了古,不过蜜蜂文旅还是专门给这位前辈英杰安排了开场戏份。
想到这个漏洞,哈尔龙低头看向脚下,顿时没忍住笑了起来。
本不应该存在的堡墙果然不见了,他们正站在枯草沙土覆盖的土坡上面。
收起笑容,黑人少年抬起头来,继续看向正在靠近的东方木船,欣赏着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古代帆船。
书上说最大的郑和宝船“长44.4丈,阔18丈”,出土文物表明明代营造尺是0.32米,所以换成公制就是142米长,57.6米宽,排水量可能超过2万吨,相当于轻型航母。
这种“木质万吨轮”当然能够造的出来,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就建造了137米长,58米宽内米湖巨船,而且是两艘,一艘用作水上神庙,一艘作为水上行宫。虽然这两条船在二战末期被纳粹炸毁,当年发掘出土时的照片却留了下来,使得后人可以略微凭吊。
稍微有点儿物理常识,就会知道船只体型过大必然导致船只吃水太深、航速缓慢没有经济性。更加糟糕的是,宽大的侧面会增加招风,一遇风浪船体摇晃、船板扭曲,很容易造成漏水事故,导致适航性进一步下降。若是像内米湖巨船、隋炀帝龙舟、长江楼船一样,只在内湖内河跑跑还行,去了风高浪急的外海就是找死了。
1909年,美国人建造了堪称怪兽的怀俄明号六桅帆船,长140米、宽15.3米,总排水量达到万吨级别。凭借着钢铁紧固件、蒸汽升帆机,以及大量抽水机,这条船平稳运行了15年,最终还是在1924沉没于美国近海,直到2004年才被打捞公司发现。
2005年,宝船厂所在的鼓楼区与马来西亚金龙电子合资1000万美元,试图用马来木头、现代设计、传统工艺打造一艘长71.1米、宽14.05米、高5.4米的现代版宝船,还计划安排它出海航行。然而这条船只造到一半就不了了之,没有了下文,也从侧面证明了超大木船的不靠谱程度。
所谓的“1号宝船”,要么干脆不存在,要么就是皇帝用来检阅水军的“龙舟”,反正不可能是一艘具有航海能力的洋船(洋船本指海船,后来清廷禁海,洋船才变成外国船的别称)。
结合宝船厂的相关文物,以及其他同期船只的数据,学界普遍认为郑和船队实际使用的船只要小很多,排水量当在两千料(1100吨)以内。要知道,当时西方的远洋船舶都只有几百吨的排水量,哥伦布赖以发现新大陆的“圣玛丽亚号”也才不到200吨的排水量。
当初为了制作“下西洋”全景电影,蜜蜂幻景的设计师专门查找资料、请教专家,然后特意建模模拟,方才确定了郑和船队的编制、规模以及运作模式。虽然不能保证100%符合史实,却也是可能性较高的方案。
如今蜜蜂文旅要让郑和船队出场,正好用上这些现成资料,顿时镇住了满墙的蒙巴萨市民和各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