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围城里的人 - 踏沧海 - 夜半微风之老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踏沧海 >

第九十二章围城里的人

“你知道海螺号为什么叫海螺号吗?”郝教授问了我一个很灵魂的问题。“因为海螺式的汽笛声?”我反问道。

郝教授点点头:“那不是模拟海螺声,它就是一只真正的海螺,而它的驱动力是鏖鳌珠。”

郝教授讲了一个很离谱的故事,相传燃灯古佛渡海时,曾遇大风浪,无奈之下掰下了一颗牙化作一个海螺,瞬间风平浪静。到秦时,此海螺被燕国所得,后传入扶余国,再传朝鲜,又传高句丽,最后倭国入朝时,带走了海螺。宋时,海螺又回来了。

这个海螺的驱使动力就是鏖鳌珠,相传海螺内曾镶有三颗鏖鳌珠,携珠海螺可保风平浪静。而吹响海螺,随着吹响者的意念与海螺声响次数,会有不同的表现。或是让大海中生灵相助,或是让船上的人斗志昂扬,亦或是让敌人相互残杀。

这要不是郝教授说的,我简直认为对方是个神汉,这不是封建迷信吗?我告别郝教授,然后通知了老王来接我,甩开了纠缠我的魏征,说等我回来一定会给他个答复。

老王亲自来接的我,离我们出发的日子还有三天时间,怎么也得等后天见到次郎后才能动身,于是我就住在了老王家。

虽然一条船上大家都是肝胆相照的兄弟,但关系也分远近亲疏。比如一郎次郎他们,要让我住他们家,我肯定不好意思,老王就没事儿了,而且他也是一个人住。

老王结婚了又离婚了,他说当年他刚打出名堂时,有一次得罪了人,饭店被别人封得封查得查,妻子非但没给一点安慰,还怪老王冲动。老王最终花了大钱,又欠下人情债后,终是摆平了事情,却故意制造了破产的假象,妻子果然没多久就跑了。从那时候起,老王更专心于厨艺,偶尔找女人,却再也不结婚了。

“嗨,是我自己的问题,也是我遇人不淑。人间自有真情在,可不是天底下女人都不行。”老王说道:“梁程茹啊,李璐啊,都不错。”

我懒洋洋的躺在躺椅上,喝着老王的特种茉莉花茶,也不知道多少钱,反正老王说是七窨一提的最顶尖茶叶。不过看着我大杯子冲,没事儿喝一嘴茶芽吐垃圾箱里,老王就觉得可乐。

他说只有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才觉得轻松,毕竟在这和平年代,海螺号是少有合法文明的可以出生入死的地方,在这里才有真正纯粹的感情,而且大家各行各业互不牵扯,更能掏心掏肺了。这或许也是他选择上船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日子实在太无聊太寂寞了。

我们就像在船上一样,老王做饭我在旁边陪着说话,小日子十分惬意,这一进门有些冷清的大别墅,也瞬间有人气了不少。

我听了老王的感慨,说道:“别光说什么兄弟情深啊,我算算哈,你52年的,年纪可不小了,马上马过完生日就四十四了。你还生孩子不,不生孩子这么多家产要不给我?”

老王用胶东味很重的山东话笑骂道:“你是真不要脸啊,啊,要不你叫我爹,我就让你继承家业。”

“叫啥?”

“爹。”老王答道,他反应了过来却为时晚矣,我已经答应了,然后就被他用鸡蛋壳给扔了。

老王笑道:“其实不亏吧,你今年二十五,我要是要孩子早点,当你爹没问题的。算了,还是当兄弟吧,再说了,咱哥俩还不一定谁活得过谁呢。反正咱俩都在齐鲁,比别人近多了,你没事儿过来找我哈,我只要在胶东,咱哥俩就多待会儿。”

“妥,保证把你熬死,继承不了家业,偷点东西也是好的。”

我们开始了日常欢愉斗嘴。说实话,我的确该关怀一下老王了,富豪的生活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喧嚣热闹,反而少了我们平头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

或许正如《围城》中说的那样“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喂,谁啊。次郎?”老王的大哥大响了,他接起了电话:“好好好,我给你说地址,你来就行。小鸥也在,啥?蒋平鸥,哪个小鸥,还能是女的啊。好,你记下地方。”

原来是山田季次郎也提前到了,老王显然很高兴,索性把家里的佣人全赶走了,在家里开始备起了食材。次郎带着红酒来的,我们三个吃着喝着,我想起了鏖鳌珠和海螺号的传说,就问起了他俩。

次郎说道:“那个郝教授说的,我倒是没听说过,但家父说,海螺号的确是因为有海螺才以此命名的。而这只海螺是唐时于南海仙岛所得,后来的确东渡到了我们国家。郝教授说的倭人入朝,实际上近来有历史学家怀疑,我们的主体民族大和族都是扶余国人。也就是说,你们的东北人,建立了扶余国,而他们灭了韩国,并且东渡来到了倭国。后来朝鲜又把扶余在半岛代替,我们就成了仅剩的扶余人,所以我们的很多语言发音,与扶余文字发音相似。”

“这和海螺有啥关系?”老王不解道。

次郎说道:“说明如果这个宝物真的是扶余国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也一定知道,带走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如此说来,传说就对的上了。”

“搜得死内。”老王装作大佐样撇着嘴说道。

次郎笑了:“郝教授说没说鏖鳌珠是什么原理造成的神奇?”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了也没说,他说鏖鳌珠是一种生命源。而鏖鳌珠的碎片他曾见过三块,只有体积足够大,才能有功效,比如现在的这块拇指大的。其他的小一点的,已经被老大给拿走了,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些鏖鳌珠很奇怪,需要在海水中才能有作用,哪怕全部封闭,隔着金属球,它仿佛也知道是在大海中,可一旦离开大海,哪怕是贴着海面,它都不会有丝毫作用。”

郝教授说了很多,跟着什么马克,一郎,张老师等等这些科学家厮混一番,我现在脑子里的科学知识和名词也真是多了。比如现在我就记住了为什么水质会清澈,郝教授说鏖鳌珠会产生大量的硝化细菌,并且拇指大小的鏖鳌珠其内部竟有压缩空间,仿佛一团巨大的蛋白质分离过滤装置。基本就是把脏的东西,留在了体内,还球体内水质一片清澈。

我当时问,那脏的东西去哪儿了,物质不会凭空消失的,能量更是有守恒定律。郝教授说这就是神奇之处,鏖鳌珠把它们变成了光,而只要球体是正着的,这些光会加速生命生长。让球体内迅速孕育出藻类和鱼类,仿佛在超快的进化,只需十天的时间,一切就能从无到有。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鱼类藻类,我见都没见过的原因,因为每次孕育都有随机性,都可能是新物种。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郝教授标注的65,就是第六十五组实验的意思,他们分阶段分情况的进行试验。最后发现,如果球体内的水,本来就没有任何生命,又做到完全隔绝,那么鏖鳌珠并不会释放出硝化细菌,更不会做到蛋白质分离。它什么也没有,光都不会发,最后只有它和那些无菌水。

鏖鳌珠还有个厉害的地方,就是一旦反转,立马会让其中已经孕育出来的生物自相残杀起来。

次郎是个商人,并不是一郎那样的科学家,但他问出了一个和我一样的问题,鏖鳌珠怎么判断是正反的,头朝上头朝下,它怎么知道?它为什么会浮在小球里,而它的向下,就真的是垂直向下,与地心引力一致吗?

这些问题我问过,郝教授曾意味深长地说:“或许,地球真的可能是平的,如果是这样,很多事情就说的通了。”

“地平说?”次郎疑惑道。

当老王闹明白这就是古人说的大地是平的时候,他骂了起来:“这个郝教授也太能扯淡了,是不是工资发多了,他娘的吃撑着了,怎么科学理论越来越回去了。”

“这个郝教授简直是吃撑了,怎么可能。”几天后,当我们在吕宋国见到彼得时,他也这么说。

反倒是最有文化的巴颂老爷子眉头紧皱:“这不是不可能。”

老王笑道:“所以说,咱们没文化的人,想的少,懂的少,活得比较简单。有文化的人,就各种猜测推断,活得太累了。还是咱们没文化好,你说是吧,大副。”

彼得一瞪眼:“你说你自己哈,别捎带上我,我读过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