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打捞的学问 - 踏沧海 - 夜半微风之老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踏沧海 >

第一百三十五章打捞的学问

现在参与讨论的人,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就连海螺号以外的,也是梁程茹他们,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遇到危险,我都会为他们拼命。但……这和我现在的不悦,没有任何关系。我讨厌他们讨论中,称呼蕾薇娅为雌性塞壬,或许是我过于敏感有些矫情吧。只是我觉得,明明蕾薇娅有姓名,我也说清楚了,可只有马克提及时说了一句,还是疑问,显然没记住名字。这或许就是人类的傲慢,那种对世界万物生灵俯视般的傲慢自大!

这是从字里行间,是从他们无意识中,是从他们内心走出来的想法。我们从石器时代开始与其他生灵的搏斗中不断胜出,现如今那些凶猛的野兽在人类科技发展面前,要么被关进了笼子,要么成了保护动物,需要靠保护地甚至人工繁殖才能活下来。

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与我们已知的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灵之间,差距是越来越大。于是原本被我们神化成神灵妖魔的猪婆龙、白额虎,就成了畜生。除了我们看不到没见过的外星生物,人类开始藐视一切,生命成了我们给它们的恩赐。哪怕它们是如塞壬一般的智慧生物,哪怕我们知道了他们有语言,哪怕我们知道了她们的名字,但在我们眼中他们仍是蝼蚁,仍是与人类迥异的低等生物。

林驷没有让我失望,他拿着传真,清楚地叫出了那个名字:“我也不认识这个标志,于是向岸站寻求帮助。蕾薇娅知道我们的握手礼,而这个圆形图案,更说明了问题。这是和平标志,本来是反核战标志,后来被广泛用于寻求和平的集会、运动中。”

“所以我说人类里有叛徒!”巴颂老爷子说道。

“那可能不至于,但他们的确在不断了解人类,或许有不止一个拓哉这样的交流窗口,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人类的种种。不过从和平标志和蕾薇娅身上,又显示出了他们对人类认知的偏差。比如他们或许认为我们的世界可能应该与他们一样,是精神力传播下的信息统一化,所以我们就该认识和平标志,我们也都该是用握手礼。”林驷说道:“就像刚才马克说的,我们在用人类的逻辑去揣测塞壬一样,他们也用他们习以为常的,来判断人类的世界,这种带入思维很难改变。就像我们总觉得,我们对一个动物好,它就要反馈人类或者报恩于人,这无非是加上了人类道德标准的带入。”

我们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多想无益,林驷让我们继续保持警惕,毕竟海螺号和其他人类还不一样,我们是与塞壬有世仇所在,所以无论对方怎么示好,短期内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这种世仇可不是带入的概念,而是几代人血的实践。

打捞仍在继续,有了塞壬的加入,王建的爆炸,以及夸父号上次的惨剧,对于打捞上来的物体,一郎带着科研组先过了一遍,主要是研究有无附带的不明生物或者放射性元素。这让整个打捞进度慢了下来,不过比起可能发生的危险,这种慢是居安思危以防万一的必须。

被打捞上来的箱子都放在水里,为了方便观察,都是透明的大玻璃箱子,仿佛海洋公园的巨型水族箱。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文物财宝的打捞,于是看啥都新奇,只想要全程跟下来弄个明白,拉着身边的专家大拿就要问个究竟。比如这玻璃箱子吧,里面的水就是纯净水,不过海螺号的人又加入了一些化学药剂进去。

海水是咸的,这个谁都知道,只要去过海边下过海水的都应该清楚,上岸后一定要冲洗干净,不然太阳一晒保准爆皮,就算是阴干也会碱的难受,更可能脱水弄得皮肤皱皱巴巴的,上面会结晶出一些盐粒子。那你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海水原本也不是咸的,起初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淡水。这个起初可以理解成大海形成的时候,可不是我们想象到的那个几万年前。太阳照射下,水蒸发与二氧化碳结合,变成略带酸性的雨,雨水冲刷大地,把陆地上的矿物质和盐带走。我们常说小溪汇聚成河,小河流入大江,终归大海,大海接收着水的同时,也不断迎来了盐。

而在大海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就是海洋中脊,它就像大海的脊梁骨一样,是长长的一条,岩浆会顺着中脊上升形成火山,地壳运动后则会造成火山喷发。而盐渗透进去,接触到了这些中脊处离着地面很近的岩浆,产生反应后随着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海底温泉等,释放出更多的盐分和矿物质。

除这两点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小的影响,专家们也没给我说太细。这都是大海为什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的原因,而且大海高度低啊,要不我们都以海平面为基准,给山脉算海拔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海的水往哪里流?没地流啊。

太阳和暖风带走水蒸气,留下了盐分和矿物质,水循环补充进来的水,又带来了新的盐。所以海水变咸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咸。这些年碳排放增多,雨也越来越酸,不光陆地上的庄稼受影响,大海也会加剧变咸的速度,若不加控制,终有一天可能会导致海洋生物跟不上这种变化,从而大面积的灭绝,地球的生态也就全完了。

说回打捞,在水的完全浸泡下,古物反而会更大程度的保留,但海底打捞中最大的难题在于离开海洋后。大海中的盐分会像对人的影响一样,侵蚀着这些古物,而被封存的岁月,也会在被触碰的那一刻开始,加速氧化流逝,带走它原本就已经残缺的最后美丽。

你想阻止,根本搞不定,反而是做多错多,所以在打捞古物中,有一点叫“最小干预原则”,说的是能不用非自然的手段就不要用,否则适得其反。于是用纯净水浸泡文物,这叫脱盐,后面还会在纯净水中进行简单清洗。

不过脱盐的过程很缓慢,不是泡一会儿就行了,在这期间古物沉于水底千百年原有稳定的状态被破坏,无论是化学因素还是意识量子因素,腐蚀会加速产生。为了减少这种腐蚀,海螺号才加入了特有的化学药剂,也不是为了干涉脱盐过程,只是抗氧化和腐蚀而已。

外层脱盐后,就是简单清洗,清洗过后要用连体箱,打开水箱闸门,外加一个水箱,增大清水体积。随后开启打捞上来的古董箱子,不取出古物的情况下,再进行脱盐处理。

之后分拣清洗,然后放在十度左右的烘箱里进行真空干燥,随后进行缓蚀处理就是减缓腐蚀,用什么抗氧化剂之类的进行保护,最后再进行表面封护,让古物彻底与空气隔绝。

无论是金银瓷器还是什么,留古越多越有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对其打捞很难,上来第一时间处理那是更难。作业平台都忙活不开,我们的时间也不允许,我们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探测工作,但寻求空间不是问题,我们有的是船。

后续工作转移到了各个船上,根据箱子里的东西不同,分别用不同细微差别的办法进行处理。但海螺号细致高科的一面又得到了展现,比如那些专家们都闹不明白海螺号的封护环节用的是什么。通常封护打捞古物,都是用石蜡和环氧树脂,但这两种材料明显缺点就是会产生眩光和油腻感,后期也不好去除,有不可逆性。

我们就是打捞的,又不是文物修复师,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保护好它们,还是那个“最小干预原则”。而海螺号用的复合型封护剂,涂上后就像没涂一样,可是你用手一揭,就是一层膜,一点也不影响古物本身,具有可逆性,符合古物可再处理的原则。

科研组初次见时惊为天人,还有人想偷偷拿一点回去研究,却被林驷阻止了。他笑称他也爱国,但这是人家的专利,他可以支援研发,无论多少钱,但不能偷摸仿制,这是人家给林驷的试验品。待上市后怎么拆解重组新开发,只要避开专利都是合理的,但现在不行。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林驷就是这样,如果把他的行为公之于众,会有人为他的大义和资助豪举,拍案叫好大喊爱国真情,也会有无脑狂热对他现在的行为破口大骂,口称资本小人卖国贼。实际上,他更像一个西方的贵族骑士和东方的大家侠客结合体,是一个中国古典和西方情节相融的有趣之人。

可不管怎么样,这次我们是发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