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深海潜水器 - 踏沧海 - 夜半微风之老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踏沧海 >

第一百三十三章深海潜水器

海螺号这种实用为主的单位,研发的潜水器果然操作简单,林驷边开边给我讲解着。无非就是上浮下沉前后左右的操作系统,和我以前开过的没什么区别。除此之外,就是一看就能明白的机械臂和自卫防御装置,在它的头顶还有两套不同频的声呐扫描系统,会综合处理信息补全到我们的中控台上。而在我们的身后,宛如尾巴一样的,跟着两台收网器。如果遇到危险,改良版的收网器会迅速出击直面危险,收网器本身的速度和攻击力,都远超过潜水器。最关键的是,潜水器是载人的,而收网器随时可以玉石俱焚,无非是金钱损失而已。

关于潜水器的自卫装置和逃生弹射装置等,我只是粗略熟悉了解了一下,操作方式都很清晰明了,但为了保持动能充足和保密起见,我没有实际操作。这些都是我希望永远用不上,有了却让我踏实安心的东西。

通过屏幕和只隔着一层玻璃观察大海是完全不一样的,大海的瑰丽和神奇是我怎么也看不够的。不过我有点担心这大玻璃罩的质量,毕竟沉船在海平面下数百米,这么大的玻璃罩,能承受的住深海压强吗?又会不会因为一个轻微的碰撞,破碎开来呢。

通常深海潜水器,即便带有观察窗,也是圆形的小玻璃。为的就是圆形周围可以分担力、形成多固定,那玻璃更是厚到不像话。就这样,很多外层内层还需要有大金属条来固定,内里还带有二次密封系统。

现在这大玻璃罩看起来是好看了,观察也方便清晰了,可也太悬了,别再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不过万幸我穿着液体潜水服,真是玻璃碎了我也能活。

“没问题的,这根本不算什么。”林驷解释道,为了方便通讯,我们在声带上有个收声贴片,只要习惯了液体过肺后还要振动声带的异样感,交流是没问题的:“其实咱们的玻璃也有龙骨,只是你没看到。”

“啊?在哪儿?”

他让潜水器的一只机械手伸出,打开了探照灯从左侧斜着打到了玻璃上。我顿时起了一身白毛汗,玻璃上竟然已经布满了细细密纹,不是吧,这才三百米啊,这就扛不住了?

不过仔细一看,却发现自己错了,那些密纹十分规律,都是一般大的六边形,一个接一个布满了整片玻璃。但凡有点密集恐惧症的,如果盯久了看长了,当场就能死过去。

林驷笑着对我说:“发现了?没错,这种玻璃其实很厚,钢化夹胶并且里面附带金属龙骨,龙骨呈六边形,结构稳定的在玻璃中,整体就像是蜂巢一样。不光抗压,还增加了内层弹性和连接性,也不怕碰撞,就算碰碎了玻璃上的缝隙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被压破。就有点像老工艺的锔锅锔碗,那个是瓷器碎了锔上,就不漏水了,咱们是提前先连上。这比外层固定金属钢条要好多了,除却美观、观察无阻等好处,也避免了遇到危险造成金属钢条的二次冲击破坏。”

我又对玻璃能够随时变色提出了疑问,林驷说其实这个很简单,就是覆了一层膜而已,这样一来不容易惊扰到水下生物。不少海洋生物对机器还是生命,有着敏锐的判断,一旦遇到凶猛的海洋生物,为了不刺激到它们,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还是变成外部咖啡色的单面玻璃为好。

随时能变回来,是为了跟有智力的温和动物直接交流,也可在方便或者危机的情况下,减少视线阻碍更清晰的利用视觉判断。不过,没想到却为这次跟塞壬沟通提供了便利。

玻璃还是那个玻璃,只要启动电源,膜本身就变色了。而单面玻璃更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高科技,我们的玻璃变色就是两种技术的结合而已,没什么新奇的。不过这个世上往往就是常见事物的聚集,才塑造出了种种属于人类文明不可思议的神奇。

从水壶到蒸汽,从圆柱到轮子,基础科学在发散思维中层层推进,越来越复杂,功能划分越来越细,作用却越来越大。回归本质,即便是当前这个时代最高科的量子力学,不也脱离不开基础的理论吗?

“真是长见识了,咱们的潜水器最大深度是多少啊?”我问道。

林驷说道:“目前的安全深度为2500米以内,最大深度为6000,当然最大往往要看命,你知道的。”

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看来想靠这个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沉底自由探测是白搭了,但话说回来那些能沉底的深海潜水器、哪里有我们的机械灵活可操作。这么说可能没啥概念,那么就说世界领先科技的英格尔斯造船厂吧,他们的训练潜水器,最深的也只有下潜一百五十米。目前已经公布的大部分能够灵活行动,具有强大动力的潜水器,都在五百米以内。

军用优于商用,商用优于民用,可军用潜艇的下潜深度大多都在200-500米,核潜艇倒是能超过500米,最深的有1000米以上。

虽然军用潜艇要考虑载重,动力,续航时间,武器装载,实际用途和上浮打击等等作用,但总的来说依然可以粗暴的认为潜水深度越深越好。若是海螺号的潜水器也考虑上这些,我想同样能列入先进行列。

下潜深度越深,声呐干扰越大,隐身功能就越强,现代战争都是突袭的闪电战,潜艇本就是为突然发动袭击,以小博大和以大压小,为局部胜利做准备的,所以下潜深度很是关键。

在不考虑打击的反潜艇前期工作中,除了不断完善声呐成像,选择性屏蔽自然生物和基本灵敏度外,好的声呐兵也至关重要。什么是好的声呐兵,像李观棋这样的就算是,他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可就算声呐搜索到了潜艇,又能怎么样呢,只要潜的够深,对方就没有打击能力。潜艇可以随时上去揍人,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又像以前对天空的争夺一样。有些飞机飞得高,防空火力也奈何不了,只能被动挨打。军用潜艇也一样,只要海够深,又能掌握领先的下潜深度,他们就能无限发挥。

所以海螺号牛啊,他牛的不是深度,而是灵活的动力。要单论深度的话,1960年1月,瑞士制造的麦国海军深海潜水器“特瑞斯特”号,就可以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中10911米深的查林杰海渊了,这已经接近地球表面的最低点了,但这种潜水器是不能载人的。而1989年8月,“真贝6500”号潜艇就潜入了6527米深的日本海沟,是迄今为止载人船舶所能够下潜的最大深度。

但据我所知,这些潜水器更像是铁疙瘩,无法像我们这样自由行动,即便我们超过实际最大深度后,同样可能失去灵活动力,但就以2500米内的表现来说,已经是牛到世界领先水平了,起码可以和最先进的一批同台竞技了。

那么林驷是用什么来驱动,又是什么来供能这艘潜水器的呢?我不知道,就如海螺号有时候的超凡动力一样,仿佛是个迷。

不过就算我们的潜水器这么牛那么厉害,但其安全深度,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安全的,为啥?液体潜水服的最大深度是一千米啊,一旦超出这个深度,潜水器还坏了的话,不说压碎的玻璃机械会不会直接插死我们,就算不会,海水和巨大压强也会在眨眼内要了我们的命。

我这人就爱瞎想,感同身受的考虑了一下死时可能的感受,就觉得过肺潜水液体怎么也不舒服了,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林驷看着我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有了潜水器的保护,我们的下潜速度要快于动力机,更优于大气压潜水服中的潜水员,我们开启了动力,直奔沉船处。路上风景不提,林驷的操作我们不讲,我们就这样一路无惊无险的来到了沉船旁。

潜水器没有着陆于海床上,展现了它另一个高科技的地方——悬浮科技。通过吸排水,潜水器调节浮力和重力达到均衡,就如天上的直升机一样,让潜水器停留在一个深度、不上不下。与直升机不同的是,直升机需要螺旋桨不停的转动保持高度,而我们只要调节好后是不耗能的,可以随时停留在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或水下作业。只会随着水流有轻微的移动,如果对固定要求高,可以通过动力矫正,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完全固定。比起着陆不光是可选择的多了,更具备着高灵活性,随时就能启动离开。

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我们大致等待了两个小时,我的塞壬公主蕾薇娅却没有来到。是我没说林驷也来吗?我不想把船长的行踪暴露,是否因此不受重视了呢?不,蕾薇娅肯定不是这样的塞壬。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她说了正午,但没约定几点。塞壬跟我们对正午的概念一致吗?我不知道,但我跟塞壬交流是无障碍的,我们是精神的沟通,不存在语言的障碍,只有少数词汇他们能听懂,却不理解,全然是她们的社会中所不存在或者不一样的现象,比如昨天聊得气质和对不起的问题。

“对了,老大,你见过雄性塞壬吗?”我问道,因为总听说塞壬多为女性容颜,昨天初见也吓了我一跳。

林驷摇摇头:“听过、没见过,听说古时候塞壬和我们一样,都是雌雄皆有的,只是雌性的数量偏多一些。到了后来,尤其是这七八十年来,基本就没怎么见过雄性塞壬了。”

“我想这一定是有原因的,老大,就咱俩在,我想说句话……”我有点犹豫,试了半天鼓起勇气说道:“我不了解事情原委,也没有资格评判什么,但我想我们该停战了,大海属于我们,也属于他们。不停的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如果我们知道了他们想要什么,那我们就可以互相帮助了,他们帮我们找到海眼,我们帮他们圆满所想,这不挺好吗?”

见林驷一直盯着我,我不由得有点心虚,清了清声带说道:“当然了,血海深仇不是我一句话可以抹去的,老大你放心,你说上咱绝不犹豫。”

林驷笑了,虚空着拍了拍我,说道:“我明白,但……我们是采水六宗,是有家族历史和恩怨情仇的世家。除了深厚底蕴,同样拥有着腐朽陈旧的一面。有些事,需要循序渐进,不然别说家族,就是古德上校他们这些元老,也会出面反抗的,到时候林家可就面临着分崩离析了,所以徐徐图之吧。”

听话听音,林驷说了这么多,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果然如我分析的那样,海螺号的态度正在缓和,大家都打累了,只是世代死仇,双方有了太多的血债,谁也不能、也不敢第一个停下来。

说话间,我们的声呐扫描系统有了提示,一个长达两米的东西游了过来。我兴奋起来:“老大,来了。”

“不,那不是塞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