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微行为心理学 - 金文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微行为心理学 >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投射效应,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时,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点别人也具有。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对这个笑话,也许你会一笑而过,但其中苏小妹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从心理学角度看,苏小妹正好指出了人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的投射效应。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讲的就是小人总喜欢用自己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与之类似,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笑话: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锚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很长时间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走到那座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主人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年轻人,错就错在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主人的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例如,贪婪的人总是认为别人也都嗜钱如命;自己经常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认为自己很出色……

1974年,心理学家希芬鲍尔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邀请一些大学生作为被试者,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学生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

结果,看了喜剧电影而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而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这个实验说明,被试的大部分学生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即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

其实,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除了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外,还有另一种表现——感情投射,即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恋爱期间:在热恋时,人们喜欢在周围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完美无缺;一旦失恋,对对方的憎恨之情溢于言表,并言过其实。

所以,投射效应会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失真。我们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受这种效应的不良影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