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错觉定律:为何我们会自信地犯错?
控制错觉定律:为何我们会自信地犯错?
由于人们对平常的生活都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调控,所以会把这种错觉扩展到偶然性的事件上。
日本有一家保险公司,发行了一批头奖500万美元的彩票,然后,每张彩票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自己的员工。其中,一半彩票是买主自己挑选的,另一半彩票则是卖票人挑选的。到了抽奖的那天早晨,公司专门派调查人员找到那些买彩票的人,对他们说自己的朋友想买彩票,希望他们能转让,那么,他们会以多少钱来出售自己的彩票呢?
关于彩票转让问题,很多朋友会觉得两者的售价肯定不一样。没错,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张彩票的售价是1.96美元,而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一张彩票的票价则是8.16美元。原因就在于,自己选彩票的人相信自己的中奖率一定较高。
其实,这就涉及心理学上的控制错觉定律,即对于彩票等非常偶然的事件,人们也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但客观上来讲,偶然性的事件是受到概率支配的。比如,你扔硬币扔1000次,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而哪一次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回到买彩票那个例子,实际上,别人为你挑和你自己挑,从概率上看,中奖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尽管从理论上人们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大家往往还是认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就将这种“控制力”错误地推及到所有事上,包括那些偶然性事件。
再如,掷骰子的胜负完全决定于当时的一掷,但这一掷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完全是偶然的。当有人想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随之口中也小声地唠叨出来,甚至不知不觉地用手逐渐加力捏骰子。事实上,结果完全是偶然的,与这些附加的动作毫无关系,只是人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进行掷骰子的赌博。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都觉得在没有掷骰子之前,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不过,这根本没有任何逻辑上的依据,只是人们的错觉而已。
了解了控制错觉定律,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赌博游戏会吸引很多人,甚至不少人为此倾家荡产也难以自拔。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