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计谋 - 武神段冷月 - 小龙儿说生活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武神段冷月 >

第52章计谋

永乐皇帝心中大喜:一个徒弟就已经如此厉害,那师傅就更是不得了了。于是躬身说道:“逍遥子先生到此,不知有何指教?敢请多多指点。”想当年,他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经领略过这些江湖异人的厉害了。而对于天山来的这些人,龙女的本事他虽然不知道,但是从其他地方听说有关于龙女的一些手段,他便觉得龙女自是不不凡的。

至于那个玉面无常段冷月,他虽然没见过,但那人的厉害之处,如今是众所周知的了。这么一个人要剿灭起来的话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据为己用的话,那将壮大自己的力量。

逍遥子点头道:“前段日子南朝皇帝派兵西征我西域天山含烟峰,想一举剿灭我等一干人,可有此事?”

永乐皇帝一听,心中一愣:我每日国事繁杂,管你这西域天山做什么?

但紧接着便想到曾派云王朱桓剿灭“玉面无常”之事,于是说道:“果有此事,不过那时候朕只是想着天山含烟峰乃‘玉面无常’的老巢,却不想含烟峰真正的主人其实是先生您。早知如此,我便不派人过去了。其实后来我曾打听到令徒‘玉面无常’并不在西域,因此曾飞鸽传书让长安知府吴之江封闭城门三个月,不允许西征军通过。先生宝地朕自是不敢侵犯,但令徒在中原残杀无辜数千条人命,今天如果特赦此人你教朕如何向国人交代啊。”

逍遥子呵呵一笑:“不才曾与华山略施小计,西征兵眼见西征无望,转投向北边蒙古去了,南朝皇帝以为我此事做的如何啊?”

永乐皇帝本来只是抱着一种毕恭毕敬的心态听着逍遥子说话的,听了这话,他不由得大吃一惊,跌足说道:“什么?你说是你逼着朱桓带领的三千兵马已经转投蒙古鞑靼了?这下可遭了——没想到朕千算万算,却万万没有想到逆臣朱桓会投靠蒙古鞑子,更没想到鞑靼联合乌斯藏居然是朱桓在背后一手操作。”

这段时间来,他已经感受到来自周边的压力了。

目前,边境地区已经有些不稳定了,周边的乌斯藏经常有贼匪过来侵犯,而北边边境的老百姓,也经常受到北边过来的人骚扰。

原本,他还在盘算着这件事情该如何的收场,此时见逍遥子那样说,朱棣顿时叫苦不迭。

朱桓的小动作他其实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朱桓想在他的面前耍一些花招的话,根本就不可能的。不过如果朱桓要勾结外敌的话,那字还真的要小心为上了。

逍遥子又说道:“现今蒙古大汗已经修书乌斯藏商议共图中原一事,乌斯藏土司也欣然接受,不知南朝皇帝此时该如何处理?”

在说完这话之后,逍遥子的脸上顿时泛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一边打量着朱棣。

一旁,龙女偷偷地看着逍遥子脸上的神情,也大概猜到了他心里在想什么,便在一旁默不作声。

永乐皇帝本来听说云王朱桓北投蒙古鞑靼的时候就已经吃惊不小了,听了这话他更是心惊肉跳,忙道:“乌斯藏土司实力单薄,人才不济,这倒不值得什么惧怕的。但乌斯藏土司生性软弱淳朴,只要别人能给他分清厉害关系,他最是容易为人所说动的了。朕只怕这两家会夹攻西域,攻破亦力巴里,从而绕过长城转道东行,那形势就如同破竹。果真如此的话,那就天下大乱,人民将长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朕知道此事形势紧急,故而今日正下诏点兵西藏,活捉其首领赏思曾,让他以后还敢不敢起反心!”

逍遥子摇头说道:“南朝皇帝此言差矣,如果你就如此抓了赏思曾,那么后继土司又是如何皇帝你能掌握么?皇帝之所以能掌控乌斯藏,还不是因为其首领赏思曾软弱之故?”

永乐帝听言忙拍头说道:“朕可真是气糊涂了,愿先生教我如何处置。”

事实上,朱棣虽然说要发兵,但现在要筹备起来的话,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一,目前皇城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他要发兵的话,肯定要发诏书从全国各地区寻找兵源的。而如果那样的话,他便很容易惊动那些图谋不轨的人,提前暴露了自己的实力。

况且,就算他将兵源召集齐全了,再组织兵力去边境的话,那么一路上生灵涂炭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所以,一时之间,朱棣却也不好做决定。

第二,更为迫切的是,乌斯藏和鞑靼那边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自己真的要做的话,自己的实力未必能和他们相抗衡。

想道这,准换顿时头疼不已。

逍遥子说道:“这事其实说起来很简单,皇帝只要发一道诏书,晓以厉害关系,想那乌斯藏土司也决计不敢轻举妄动。”

“如何厉害关系?”朱棣问着。

“其实,这两个地方虽然有密谋,而且看起来每一家的兵力都非常的强大。但是,他们三方如果联合到一起的话,那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了。那么,这样的一群人组织到一起的话,皇帝陛下觉得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么?”逍遥子问着。

听到逍遥子那么一说,朱棣马上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的功夫。

的确,如果分情况的话,每一家的兵力都是非常强壮的。

乌斯藏和鞑靼人虽然经济上不如大明,但是他们长期游猎在草原上,当地人都是比较彪悍,而且也是以一当十的。

当然,朱桓的那点力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朱桓那个人不好的地方在于他毕竟是汉人,有他在其中教唆的话,那些人做事情最起码会有一点章法。

不过,虽然有朱桓作为首脑作用,但这三股势力的组合却也是有矛盾的。

首先,鞑靼人和乌斯藏人同为游牧名族,然而,乌斯藏和鞑靼人却常年为了水草肥美的地方而相互有一些矛盾。毕竟,乌斯藏一直试图北扩,而鞑靼人则也一心想要南下。双方在河西走廊一带,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矛盾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其次,朱桓虽然作为首脑人物,但是他却是个败军之将。

虽然他投靠了鞑靼人,想和鞑靼人一起共谋大事,但是朱桓想要赢得他们的信任的话,短期内还是不行的。如果想要让那些鞑靼人听从朱桓的安排,那就更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朱桓这边的顾虑其实也不足为患。

眼下,鞑靼人虽然和朱桓勾结,但他们想要攻击大明的话,一来要通过瓦剌部落,二来又要穿过长城,所以他们想要进攻大明的话,就必须通过河西走廊,而如果他们要走河西走廊的话,他们和乌斯藏必将产生一些嫌隙。

想到这,永乐皇帝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朕这就让人下诏。倘若赏思曾胆敢视而不见的话,那朕也只好发兵西藏了。”

说完,便着宰辅胡俨速拟诏书,那胡俨文采飞扬,少时间便将诏文写好。只见诏文文法严谨又不失流畅,各种厉害关系刚柔并济。

永乐帝见了说:“我汉人文法想那乌斯藏土司也是看不懂的,就照前面给乌斯藏下的诏书写好了。”

胡俨诚惶诚恐说道:“遵旨!”立刻回去重新拟定。

一刻钟的功夫,胡俨又将重新拟好的诏书呈上来。只见诏书写着: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好生近磨道,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统一了天下,那汉每好意思,多曾到有。自我即了大位,恁笼班不忘俺太祖皇帝恩德,知天道,向慕朝庭,俺见这好意思,与了名分。中书舍人便将俺的言语敕里写得仔细回去,着他做昭信校尉、必里卫指挥司百户,世世子孙做勾当者。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的,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毋怠。”

永乐皇帝微微点头,说道:“快马加鞭送至乌斯藏!”一边又加紧安排人手盯紧北方蒙古人和云王朱桓的动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