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为了生存,为了后代
“我倒是先问薛督察一句……”对待抗倭战役的问题,欧阳子还是相当认真的说,只见其一脸严肃道:“是否有过下海的经历?”
“下海的经历?”
薛浩然一愣,不由得挠头道:“下海经商吗?以前在进入到讲武堂进修之前,我就是商人呀!现在倒也是想在这广府搞点儿生意做呀,可是都没什么货源。”
“不是下海经商!”
欧阳子差点儿就翻白眼了,但出身书香门第,其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之间其直摇头道:“我说的是大海,下海是坐船出海的意思。”
“这个没有!”
恍然大悟自己会错意后,薛浩然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我们这些出生在荒凉大山里头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机会下海呢,我来到广府都两个月有余了吧?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机会去看过大海呢。”
“可惜了……”
欧阳子蛮惋惜道:“广府海岸还是相当清澈的,犹如书里所描述的一般,碧海蓝天,海天相连,天海一色。但每年春季过半,边军便还会换防到海岸线附近,将蜿蜒漫长的海岸线给保护住,做好夏季抗倭战役的准备。所以,薛督察这会儿想到海边度假,晒晒太阳,钓鱼看海还得等入秋之后了。”
“这样呀,那确实是可惜了。”
薛浩然虽说同样是一脸惋惜之色,但更多的只是对于没能够欣赏到南海的风光而惋惜。
事实上,薛浩然是出过海的,甚至出海次数还不少呢。
但薛浩然出的是一入秋就冰封海港的北海,而不是基本只有夏季冬季之分,冬季都比北海夏季温度高的南海。
小时候,一入春,海港的冰雪融化之后,薛浩然总会被自己义父宋远星带到北海游玩几天。
生活在内陆的人,对于大海总有一种天生的向往,会觉得辽阔无边的大海代表着自由,代表着奔放。
“儒帅”宋远星虽为行武之人,但因为其生性喜好文墨,所以与文人骚客们一般,对于自由有着天生的向往。
其每一年的年假都用在了北上出海度假当中,在北海海上一待就是三四天不止,身边除了薛浩然这个义子外,也就一个服侍其生活起居的老管家罢——北海与南海完全不同,其周围并没有岛屿的存在,就那么一望无际的大海与冰山罢,所以出北海连侍从都没必要带上,反正遇到天灾的话,带着侍从也没有什么作用。
年假选择这么过,也算是宋远星为了暂时离开喧嚣的权力中心,去海上寻找内心的安宁,在浪花海涛的咆哮声中洗涤自己在官场中身不由己而衍生的负面情绪。
第一次跟着自己义父出海,薛浩然才八岁罢,当时在他看来,那简直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没有之一。
由于海浪的不断冲击,整艘船就没有平静过的时候,这跟坐江河上的游船完全不是一回事,江河的水面是非常平静的,哪怕船在行驶当中也不会有太严重的颠簸感,但在海上,薛浩然只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在抗议着,差点没吃一顿吐一顿了。
相比较自己义父在海上那种享受生活的惬意状态,薛浩然只觉得是在煎熬,恨不得早点儿回岸上休息。
但后来几年,薛浩然就开始能够适应在海上颠簸的感觉了。
甚至乎,也能够理解自己义父为什么喜欢利用年假时间出海休养生息了——在海上,没有了任何事情困扰,就如同进入到了另一个空间,每天就是静静的思考,端着茶壶在甲板上闻着咸腥的海风味儿,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
再后来,薛浩然每年都会跟着自己义父宋远星出北海,过上几天放空的生活,哪怕已经进入到大商帝国皇家军事学院中学习了,也会想方设法的请假,跟着走。
反正,自己义父宋远星正是这大商帝国皇家军事学院的副院长,只要宋远星愿意带着薛浩然一起出海,薛浩然怎么可能走不了呢?
但这会儿不同,身在大汉,自然得按照自己这个大汉帝国薛浩然的身份来说话了。
自己的这份伪造的身份中,自己是大山出生的孩子,小时候父母双亡,跟着养父母一同到大商帝国过着倒买倒卖的生活,自然而然的,薛浩然不可能跟欧阳子说自己出过海——大汉帝国在大商帝国经商的小商贩们,基本也就在雷神要塞附近进货倒货罢了,要是说自己出过海,那可就等同于告诉欧阳子,自己去到过大商帝国的北境,那很可能就被欧阳子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了。
欧阳子看着薛浩然那惋惜的脸色,也是脸色一缓和,继续为薛浩然讲解。
“其实出海也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南海风浪之猛,船舶基本不可能保持平衡的,不习水性的很容易被搅和得头晕,严重者甚至是上吐下泻。而夏季抗倭的时候,战斗序列大部分时间是在海上漂泊着,与倭寇浪人交锋着,所以,不能习惯那种恶劣环境的话,哪怕战斗力再强悍也没用。”
“那倭寇浪人,他们就那么适应这种环境?”
“当然!瀛洲岛本身就是海上的一个大岛屿,浪人的生存环境就是四面环海,每个浪人从小都是靠海为生,无时无刻不跟大海打交道。可以说,没有不习水性的浪人……”
说到这里,欧阳子无奈的叹了口气:“唉!但浪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每年夏季瀛洲岛都会被台风袭击,这导致浪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着找到一片能够安定下来,繁衍生息的内陆土地。为了生存为了后代,每年夏季初浪人各个分支都会放下平时的成见,纠结出强悍的武力集团袭击南海沿岸,就为了能够在沿岸立足,从此搬离瀛洲岛这一个时刻受着天灾侵袭的岛屿。”
“浪人,真的很厉害吗?”
这个问题,薛浩然是真的不了解的。
毕竟北海可没有倭寇之害,在北方生活了十多年,薛浩然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看到哪怕一个浪人的存在,所以对于浪人的了解,薛浩然也只能够从书里,或者从别人口中相传大概了解一些。
而对于薛浩然这个问题,欧阳子再次叹了口气。
“唉!浪人的先天条件肯定不如咱们汉人,他们身材矮小,长相狰狞,但为了改变生存环境,他们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团结的民族,而且与咱们大汉帝国一样,尚武成风,每个浪人从小就接受武学教育,在十岁之后便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武士刀。”
“哇!人人都接受武学教育?”
“对!”
欧阳子一脸肃然道:“所以,换句话说,每个男性浪人都是一名武士,这完全不过分。他们哪怕在战场上付出自己的生命,那在他们看来都是无上的荣光。为了改变后代的生存环境,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这也被他们称之为‘武士道精神’!也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精神在,每一名上战场的浪人武士都有如死士般毅然决然。”
“那我明白了!”
这个书最近更新在##六@@九@@书@@吧!!更新!
听到这里,薛浩然便恍然过来了:“这就跟敢死队的道理差不多嘛!每个人都带着死而后已的决心,那战斗力自然是成倍数的提升了。这也难怪每一年的抗倭战役都死伤无数。跟那种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的家伙交锋,确实很恐怖的事情……啧啧,想想都觉得可怕呀!”
说罢,薛浩然一脸嫌弃的打了个寒颤。
“薛督察,你倒是放心……”
欧阳子不由一脸轻蔑之色:“反正,你是文职,并不需要参与到战斗当中,只需要在海岸边做好后勤工作就是。”
“难道文职就不能参与到战斗序列中?”
“当然不是!”
欧阳子可不会觉得,薛浩然届时会参与到战斗序列中去——就算薛浩然想,想必苏镇督也不会同意的,要知道,薛浩然现在可是苏镇督身边的“大红人”,苏镇督肯定会安排一个安全的岗位让薛浩然呆着去的。
但出于解惑的责任心,欧阳子还是很耐心的跟薛浩然解释道:“无论是边军还是陵署的文职人员,其中多少会有些武学功底不错的成员,或者是从武职调文职的,这些不错的即战力,在抗倭战意的时候自然也会被调到战斗序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