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沈家与“十日屠杀”
就在杭京城内各家商号因为那些不知途径的货物而大火的时候,杭京城内却有一家商号成为了特例。四海商行,大汉帝国可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商号,没有之一。
相当多人疑惑,到底是四海商行存在的时间更久呢?还是大汉帝国存在的时间更久呢?最终的答案也是让所有人相当惊愕——四海商行可以追溯到大汉帝国成立国号之前,甚至乎,四海商行所辐射的区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华夏大陆。
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每家每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是跟四海商行有着联系,这话也一点儿都不夸张。
对于商业界来说,“四海”两字就如同霸主一般的存在,雷打不动。
甚至乎,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四海商行想要垄断下来自己做,那基本意味着,别人就别想着插手进这个行业了。
这哪怕是贵为大喊皇族皇族,段家对于四海商业背后的沈家,那也是一个毕恭毕敬,平起平坐的态度,丝毫没有因为他们是皇族就对四海商行有任何的打压行为,毕竟,段家人都清楚,国库很大一部分的来源,正是由四海商行纳税所得的。
至于四海商行背后的沈家,也并非凑巧,此沈家,正是四大家族之万贯商贾沈家是也。
与炼丹术士黄家,蛊卜鬼道欧阳家,钢铁大亨郑家选择隐世不出不同,万贯商贾沈家一直都在大众的视野内活动着,包括历任的家主,说是公众人物也不过分了,每年的慈善大会上,都能够看到沈家家主的身影。
毕竟,沈家以经商起家,以经商持家,他们不可能隐世不出。商道,涉及的面实在太广了,最重要的更是人脉一谈,如果不以真实身份与各界打好关系,又怎么可能构架出一张渗透入各行各界的人际关系网呢?
或许有人会想:为何沈家不让其他人充当他们的“人前傀儡”呢?
普通人所想的,聪慧如沈家人,又怎么可能没想过呢?
曾几何时,沈家为了像其他三大家族一般隐世不出,于是乎,沈家便开始培养了一大群旁支外姓,充当他们在台前的“人前傀儡”,而他们则开始转入幕后,充当一个“操纵全盘”的角色。
然而,这一变化,并没有如沈家想象的那般顺利,毕竟,人心是最难以控制的。
这一切缘由,在于沈家的资源实在强大得太恐怖了,恐怖得让那些下里巴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便焕然一新,甚至可以说是腾飞了起来。
其道理,就像“猪油放冰箱”——猪油不带腿,自己进不去冰箱里,所以需要有人拿着它进入冰箱里,而拿着的人也因此能够蹭上一层薄薄的猪油。
沈家这份“猪油”实在不是常人所能够想象的巨大,那些曾经只是给沈家跑跑腿,充当一下苦力的旁支外姓人“蹭来蹭去”,不知不觉的,也就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小土豪,这小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的滋润。
正所谓“温饱思淫欲”,这些曾经的下人们物质生活上去了,但精神层面的,依旧停留在一个极低的层次——这些曾经的下里巴人们只是沈家的“人前傀儡”,沈家在幕后下了什么样的指令,他们在台前照做就是,压根不需要他们去做任何的思考,这精神层面的,自然没办法获得什么锻炼了。
所以,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了。
这些“人前傀儡”开始在各自的地头不断搞起事来,强抢豪夺,可谓是无恶不作,无所不敢为!胆大妄为者,甚至开始觊觎沈家的地位,暗地里策划起谋杀,想要取而代之!
这一混乱的现象,直接让沈家几百年来的声誉都受到了一个极大影响,沈家因此受到了家族几百年来最大的信用危机。
然而,能够接过四大家族家主身份的人,哪个都不是吃素的主。
对于这一乱想,当时的沈家家主当机立断,用最血腥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将这一乱象给直接扼制住,将那些还停留在纸面上的谋杀策划,全部给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时的沈家家主下了最高命令,那些充当“人前傀儡”的旁支外姓者,无论有无二心,全部以极刑处决!
这一命令,也直接创造了大汉帝国自立国号以来,最大的非战争命案,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超过五万人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间接导致接近二十万人流离失所,五十万下岗失业。
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命案,也被后人称之为“十日屠杀”。
为了平息“十日屠杀”带来的混乱,沈家捐出了一大笔巨资,用于安置那些因为这一大命案而导致流离失所的难民们,沈家家主再以个人身份,捐出一大笔钱交由当权的段家,让段家代之处理那些被处以极刑者的身后事。
在将那些“人前傀儡”清洗一空,从幕后回到台前之后,沈家便将这“十日屠杀”的时间设为每年的慈善日,并举办慈善节,以此来淡化“十日屠杀”在民众心中对沈家的负面印象。
为了赎过,在这一案子翻篇过后不久,当时的沈家家主选择了急流勇退,将家主位置传承给了后人,而他自己则选择了出家为僧,此后余生都在远离闹市喧嚣的山野中,吃斋念经,为那些因自己一纸命令而死去的亡魂们超度。
这一用血换回来的经验也证明,家大业大如沈家,某种程度上更需要集权,更需要直系血统者将资源、权利统统紧握手中,才能保证在原本庞大的体量上再做进一步的增长。
在重新回到台前后,沈家就没再回到幕后过了,而是成为四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不仅是毫不忌讳的以“沈家”名号示以天下,历届家主还经常性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范围内,一点儿高深莫测的样子也没有。
虽说民间还是有少数人知道这四大家族的存在,但相比较高调的沈家,其他三大家族身上所贴着的标签,除了神秘之外,还是神秘了……
也正因为沈家这种独树一帜的“高调”,让他们的财富增长在“十日屠杀”之后,达到了一个不敢想象的恐怖速度。
如果说,在“十日屠杀”之前,沈家算是富可敌国的存在,那么,在“十日屠杀”后一百年,当权的段家都明白,倾尽国库,举尽全国之力,也不可能与沈家做财富上的比较了。
在适合杀鸡取卵的时候,段家没有及时动手,而当段家回过神,有了别样的想法时,沈家却已经不是段家所能够敌对的说了。
这个书最近更新在##六@@九@@书@@吧!!更新!
最终,段家也只能无奈的选择了和睦相处。
两家的相处之道,那可谓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大家台面上的毕恭毕敬,平起平坐;暗地里,你们按时把税给缴足了,那我们做“话事人”的,也会懂世道的给你们经商方面更多的便利嘛。
如此一来,沈家这“四海商行”的名头,在大汉帝国的疆域内可谓是开枝散叶,在商道上更是未再逢敌手。
“十日屠杀”至今也已经超过五百年之久了,当年给民间留下的创伤,也早在沈家持之以恒的慈善活动与时间长河的冲刷中,不再成为影响沈家声誉的污点。
时至今日,谁也不知道这被称之为“万贯商贾”的沈家,其财富累积去到一个怎样恐怖的程度。
甚至乎,连现任家主沈三千自己都不清楚,家族这近千年累积下的财富,大概去到怎样一个数字。
民间流传着一笑谈:大概两百年前,时任沈家家主一时好奇,想知道从祖上到他那时都累积下了多少财富。是乎,暗地里动员了整个家族的人手,对家族的财富进行了一次清查行动!
结果吧,这看似跟做个年终盘点一般简单的活儿,沈家上下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却依旧没能给完成下来——并非沈家直系血缘人手不足,也并非办事不力,而是因为,沈家几百年累积下来的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估量的体量,其大量的固定资产也因没有任何数据可用于参考,压根无法完成估值。
最终,那位任性的家主只能放弃这一清查行动,从那以后,沈家历任家主就再没做过这种“闲得蛋疼找折腾”的事了。
而这些,也仅仅是沈家超过八百年历史中的一小段故事罢。
当然,沈家也并非富贵而无忧。
例如,在杭京城内的四海商行内,沈家的三公子此时正因为鉴定师拒了那批不明来路的货源,此时正懊恼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