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之谈-VeryUseful- - 七个时雨泽惠一 Seven sigsawa - 合作 - 二次元小说 - 30读书

资料之谈-VeryUseful-

著/和原聪司

绘/冈谷

————————————————————

和原聪司

株式作家和原聪司因业务扩大,招募有在电击文库《打工吧,魔王大人!》执笔经验的作家。内容包括睡觉、室内足球、迷你四驱车、打游戏、写作等多分支业务。(录用负责:和原)。

冈谷

获第21届电击插画大奖〈金奖〉。现住东京。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策划与设计工作。还特别喜欢捏黏土、吃美食、画漫画。想要画得更好,每天忙得手忙脚乱。

————————————————————

锈渍擦也擦不掉开始都不知已经过去几年,或者十几年,又或者几十年……底柱已经腐蚀的立牌上,还勉勉强强认得出『xx市立乡土时雨泽惠一资料馆』这几个字。

xx市立乡土时雨泽惠一资料馆。

出于本土历史的教育与产业增值的目的,由xx市教育委员会,于东京奥运会同年的昭和三十九年设立的设施。

这是在战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出现的无数『箱体(※注)』中的一个。※译注:箱体(hakomono)是一日本特有俗称,指公共事业部门或民间团体、个人建造的功能性公共建筑,最初用来揶揄出现在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期间超出使用功能浪费税费超建的公共建筑。

看看这块立牌,再看看那久经风雨已是锈迹斑斑的房子,没多少人会注意到这座乡土时雨泽惠一资料馆还在经营。

参观费为成人900日元,儿童450日元。组团优惠满20人适用,还可支付500日元申请讲解员进行馆内线路指引讲解。

这座资料馆还作为本地人气景点第四位刊登在旅游地图上。

地图的解说还提到了这座与xx市的那位大作家——时雨泽惠一有关的建筑的建造原由。原因是日露战争时,时雨泽惠一舅妈婆家舅子的朋友来xx市治疗过虫牙。

创建首年参观人数逾八千,在当地引爆话题。在创建二周年的階段,时雨泽惠一本人向市部门与资料馆捐赠了大量宝贵资料,再次引爆话题,当年参观人数暴增突破九千。

展品数量增加了,来馆参观者也变多了,接下来大干一场吧。

市部门与教育会员会鼓起干劲,准备超越被称为最辉煌时期的第二年。

进入第三年,结果全年参观人数一下子锐减至三千。

作家·时雨泽惠一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超著名作家,拥有相当庞大的读者群,而读者群庞大也必定意味着见多识广的书迷不在少数。

在创过去参观者人数纪录的第二年,这所资料馆所抱有的巨大问题已经显露出来。

然后时光流逝,在平成二十五年末的时候,xx市立乡土时雨泽惠一资料馆的参观人数变成230人。

「230,吗」

这间洒着昏黄荧光灯光的管理人室中,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

「能保持三位数就不错了吧」

背稍稍有些驼,身上是大眼纹粗线针织衫与反射荧光灯光的休闲裤,脚上是塑料拖鞋……满头白发的『馆长』用布满皱纹的手阖上正在看的日报,并扔进因轨道变形而无法完全关上的文件柜中。

此时

「馆长,报纸到了,按惯例放五十份了」

从机关办事处过来的中年大婶将一叠纸投进管理人室的窗口,不等『馆长』应答便匆匆离去。

孤身一人管理这座资料馆的他,鲜少有和别人对话的机会。

就算回到家也是。老伴已经过世十年,他在家只能与电视机的声音为伴。

被办事处的大婶唤作『馆长』的老人,对那即将寿终的荧光灯那刺耳的金属声烦躁地干咳了几声,嘀咕起来

「在这个破地方,你就算放上个月的报纸也没人在意啊」

接着,他随手将上个月的48份报纸扔进垃圾桶。

这位被大家唤作『馆长』的老人,是xx市立乡土时雨泽惠一资料馆的管理人。

他的业务内容涵盖面异常的广,设施经营、馆内设施的保养清点、清扫,这些就不用说了,500日元的随行讲解其实也是他在干。

不过参观人数按日来算平均连一个人都不到,所以要干的活基本就当做保养清点与馆内清扫也没差。

从现状来说,参观者大半是附近小学的孩子,为了完成社会课的课外作业才勉为其难过来的。

但在最近,也有接触过时雨泽惠一作品的新书迷误入这里,尽管人数并不多。

到这里要从最近的地铁站乘巴士20分钟,然后还要徒步15分钟才能到达,连个停车场都没有,根本不能指望市外游客专程过来。

另外,开馆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14点,周一与周六每周休馆2天,最要命的是建筑物背后还有一大片墓地。

看看这俨然彻底拒绝作为观光设施的经营选址方式,也就应证了馆长那番自言自语,一年间的参观人数能达到三位数已经是奇迹了。

没错,是奇迹。

这座市立乡土时雨泽惠一资料馆不知怎么从昭和39年(1964)撑到平成25年(2013)都没垮掉,一直延续着奇迹。

「……」

馆长以与他年岁不相符的犀利目光注视日历。

然后,他把刚才扔进文件柜里的日报又拿了出来,翻开3月30日周三那页。

那里夹着一张算不上亲切也算不上冷漠的字条。

『差不多就接受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