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
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两人的呢?雅也内心暗自想象。年长的女性与年轻男子,男方没打领带也没穿西装,而且一大早就买了罐装啤酒;女方一看就知道家境富裕。富婆与小白脸——他脑袋里浮现这个老掉牙的说法。只不过四周的上班族对别人的事似乎毫无兴趣,隔着通道与他为邻的男子们,一位正在看工作资料,另一位放下了椅背正在闭目养神。
这让他想起国、高中时班上成绩好的几个同学,他们现在可能也成了这样的上班族,一定有很多已经结婚成家了吧。裁员、减薪——他们一定是被这些字眼包围着,奋力在现代社会里求生存。这么一想,雅也觉得好像只有自己脱离了社会。尽管他是个失业的人,生活上却没有困难,因为有美冬援助他。
“要喝啤酒吗?”赖江偏起头问。
“现在先不用。”雅也拒绝了。虽然想喝,但怕开啤酒的声音会被四周的人听到。
“你讲话还是一样客气。”赖江突然说出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会吗?”
“因为你都讲敬语呀。”
“呃,这是因为……”他微微一笑,“仓田女士比我年长,而且又很照顾我。”
“不是年长,是年老吧?”她抬眼瞪过来,但似乎没有不愉快,“到那边之后,我希望你尽可能说关西腔。”
“噢……”
“在向别人探听事情的时候,用当地的方言,对方也比较不会提防吧?”
“京都和西宫还是有点不一样。”
“这样啊,怎么个不一样法?”
“我也说不上来……,总之就是有点不同。”
“不过同样都是关西人,应该会比对东京人好一点吧?”
“不知道呢。”雅也歪歪头,他认为没这么单纯,但觉得麻烦便没有反驳,“到了那边,有很多事要问人吗?”
“应该吧,因为没有别的调查方法了。”
“你说要调查某个人物,那个人现在住在京都的三条吗?”
“听说以前住过,所以我想先去把她当时住的地方找出来。”
“你知道那个人当时的住址吗?”
“我只知道大概是在三条。”
“请等一下。这样要去找一户人家是找不到的,而且,那个人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了吧?三条地方也不小啊。”
“我有线索。”她从包包里拿出小小的记事本,视线落在上头。她似乎把数据抄在里面。“昭和五十四年【注:昭和五十四年,即公元一九七九年。】毕业于新三条小学,昭和五十七年毕业于三条第一中学……”
“这是那个人的经历?”
“对。”她点点头,“高中和大学我也知道,可是如果要缩小居住范围,还是只能找国中和国小,而且从校名看起来都是公立的。”
“所以要从校区找?”
“我知道就算这样要找也很难。”赖江轻轻合上记事本,放回包包里,“可是没别的线索了。”
“不知道那个人现在的住址吗?如果知道的话,不是可以倒推回去?”
“现在的住址知道是知道,可是要倒推还是有限度,因为中间经过好几次迁居,已经查不出来了。我想户籍上也只记载到上一个住处。”
雅也点点头,美冬的确搬过好几次家。和秋村结婚之前,她住在门前仲町的公寓大楼。在那之前,她曾一度返回西宫双亲的公寓,但雅也听她说户籍是在幡谷那一带。
着眼于小学和国中这一点,雅也感到很佩服。看来赖江应该是透过“华屋”拿到美冬的履历表的。
“不能告诉我那个人的姓名吗?既然到了那边要去问人,我想无论如何都得说出名字才行。”
赖江对雅也的问题叹了一口气,“看来是不能不说了。”
“如果只是要我在饭店里等的话,不用说也没关系。”
“是一定免不了要你帮忙的。”她微笑,“那么,我先告诉你姓氏——新海。崭新的海的那两个字,我要找的就是姓新海的人住过的地方。”
“新海……是吗。”
“这个姓很少见,我想应该比较好找。”
“是啊。”雅也点点头,视线望向车窗外。会出现这个姓氏早在他的预期之中,但亲耳听到还是涌上一阵紧张。他不想让赖江看出他表情的变化。
恐怕赖江并不知道美冬的双亲住在哪里。她或许晓得她在西宫遇上了震灾,但无法得知详细的住址。她如果知道,也许这次的目的地就会是西宫了。
烧毁的公寓残骸骤然间浮现眼前,而美冬就站在那旁边。从那以来,已经快四年了。遇见她时,他完全无法想象会有那么一天和她一起到东京。现在回想起来,他上一次搭新干线就是那时候。
两个半小时后,雅也与赖江走出京都车站。他们将行李寄放在投币式置物柜里,走向出租车乘车处。
“上次来不知道是多少年前了,现在的样子跟那时候差好多。”赖江望着车站周边说:“你上次来是甚么时候?”
“我十年没来了,”他回答,“所以不可能当导游了。”
“没办法,我们就边走边商量吧!”赖江愉快地说。
搭上出租车,她拿出京都地图让司机看,雅也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她想到新三条小学去,她事先已查过小学的位置了。
“问题是校区,不知道是在哪个范围。”出租车开动之后赖江说:“所以我想先以学校为中心,把范围拉开。”
“话是没错,但是要怎么问呢?总不能在路上见人就问:你知道新海家在哪里吗?”
“那当然了,所以我想问开店的人。寿司店应该不错,他们做外卖,应该会记得客人的姓氏吧?”
“这也得看时期。那位姓新海的人住在这里,是多少年前的事?”
赖江微偏着头想了想,“十年……,可能是十五年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