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处事篇:做事要有主见(1)
把握好人生转折的第一次
【家训】
“我志在平吴,不想进川。”
【故事】
左宗棠的楚军建立不久,一天上午,他刚从练兵场回来,曾国藩就把他叫了过去。
“你知道今天我找你为了何事?”左宗棠摇摇头。曾国藩说:“石达开率太平军一部去了四川,想靠那里的群山峻岭站稳脚跟。朝廷也已有所察觉,看你的楚军组建的已有一定规模,就想派你去四川督办军务。你以为如何?”
左宗棠还没说话,旁边的胡林翼发话了:“季高万万不可答应。就凭一支刚组建的楚军进川剿匪,恐难成功。闹不好,兄台这一阵子就白忙活了。”
左宗棠点点头。其实,他也清楚,就是自己愿去,曾国藩也不会轻易放人的。现在左宗棠羽毛渐丰,已成为曾国藩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怎么会让他走呢?如果左宗棠真带兵入川,曾国藩的这支王牌军实力必会大大削弱,从而使攻打安庆和南京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胡林翼劝说左宗棠的时候,曾国藩也暗暗观察着左宗棠的脸色。
想到这里,左宗棠毫不犹豫地说:“我志在平吴,不想进川。”
曾国藩长舒了一口气道:“那好,待我奏明万岁,请他另派人手。”
果然,皇上接到曾国藩的奏章,也觉得有理,就把骆秉章派往四川。
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左宗棠率领自己辛辛苦苦组建的这支部队,向江西进发。当时,太平军刚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士气高涨地进行东征与西征。曾国藩派左宗棠盘踞江西,就是为了力保湘军大营所在地——祁门不被太平军抄了后路。
左宗棠率兵抵达江西东北部的景德镇时,已是11月2日。他顾不上鞍马劳顿,立即派出探子去探听太平军的动向。二个时辰后,探子回来了,说太平军的意图还是夺取祁门大营。
左宗棠听完眉头紧锁。当时的祁门大营里非常空虚,满打满算只有三千多士兵。如果李秀成一鼓作气攻进去,那么,曾国藩可能就会成为太平天国的俘虏。为了牵制太平军,左宗棠决定出手了。
这天夜里,左宗棠将部队集结好,做了简短的动员后,率队奔向德兴。经过一番拼死进攻,楚军很快占领了德性城。
左宗棠坐在大帐里,看着成群的俘虏,不免有点得意。初战告捷,说明他的部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正在这时,探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左宗棠马上变了脸:“慌什么?”探子定了定神:“大帅,太平军去攻打景德镇了!”
左宗棠“腾”地站了起来,马上命令部队原路返回,阻击攻打景德镇的太平军。左宗棠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指挥才能,击退了进攻景德镇的五路太平军。曾国藩当然知道景德镇对于祁门大营的重要性,马上派兵支援左宗棠。经过一番激战,黄文金部太平军损失严重,只得退守芜湖。
左宗棠挥师追赶逃跑的太平军,但没想到太平军凭着人多势众,在李世贤的带领下,向景德镇再次发起猛攻,守将陈大富浴血奋战,终不能敌,几乎全军覆没。太平军很快占领了景德镇。
听到这个消息,左宗棠久久无语。景德镇失守,祁门大营就无遮拦地出现在太平军面前。
左宗棠问属下:“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人?”属下说:“回大帅,总共不到七千人。”
“那李世贤有多少人马?”
“号称十万。”
左宗棠点点头,他马上召集全体将领,分析了目前的形势。
“目前祁门大营危在旦夕,曾帅的几千人根本无法阻止太平军的进攻。”左宗棠走到地图前,“现在,要解祁门之围,只能靠我们这些人。而李世贤的十万大军却将我们团团围住。看来,我们只有背水一战,才有可能打出一个缺口,支援祁门大营。”
左宗棠说的没错。曾国藩的祁门大营处于太平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没办法,他只好指挥部队进攻徽州,结果被太平军战败。曾国藩在绝望中写下遗书,准备以身殉国。
曾国藩看着自己写的遗书,回想大半生的辉煌,不觉黯然神伤。正在这时,一个军官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大人,刚才接到情报,左将军在乐平大败太平军,生生杀出了一个缺口。不仅这样,左将军凭借背山面河的有利地势,用六七千人就打败了李世贤的十万大军。现在,李世贤已经退兵了。”
听到这里,曾国藩长出了口气。这下好了,祁门之劫终于是脱过去了。
这一战,左宗棠不仅打出了楚军的威风,还让朝廷重新认识了自己,使他在清廷站稳了脚跟,也使得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官运亨通。左宗棠知道,如果他带兵入川,不仅势单力薄,也失去了曾国藩这个跳板,即使以后能飞黄腾达,也要多费很多劲。所以,他不仅掌握好了和曾国藩相处的火候,还抓住表现自己的第一次机会,顺利完成了人生的飞跃。
不久,清廷根据曾国藩的奏请,遂将左宗棠由襄办军务改为帮办军务,又授左宗棠为太常寺卿,官至正三品。
【感悟】
想好第一步怎么迈:人生都有第一次,有的人把握住了,从此一路顺畅;有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把握住,致使以后的道路越走越窄。尤其是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时,想好这一步该怎么走至关重要。成功的路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那条,它就藏在荆棘丛中,等着你向它迈出第一步。
该做戏时就做戏
【家训】
“吾宴客退敌,和卧龙先生弹琴退敌,一样空城,一样保守也。”
【故事】
这年冬天,左宗棠正统率楚军驻守在景德镇,李秀成率领一万五千人马从天京出发,沿着长江南岸,经过当涂、芜湖、繁昌、青阳一路顺利地到达江西境内。筹建不久的楚军,这几个月在江西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左宗棠对这支军队能建大功充满着信心,决心将李秀成这支人马全歼于赣北,让普天之下都知道楚军的厉害。
正在左宗棠踌躇满志准备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的时候,突然接到石门报告,太平军正全力攻打石门。左宗棠一想正好,石门是江皖交界的大镇,正好在此一展楚军的威风。想到这里,左宗棠立即派王开琳、王开化率领驻在景德镇的全部五千楚军,兼程向石门奔去。
看着部队响炮出城,幕僚杨昌浚提醒道:“季帅,楚军倾城而出,倘若李逆乘虚转攻景德镇,我们将如何对付?”
左宗棠说:“李秀成目前正全力攻打石门,不可能分兵;再说,景德镇有多少兵力,他如何知道?”但杨昌浚对守空城总有点不放心,遂提议作些布置,迷惑太平军。左宗棠想想也对,就命令道:“这件事还是由你去准备吧。”杨昌浚问:“怎么布置?”左中棠说:“城墙上遍插旌旗刀矛,留城的三百老弱病残,只要能走得动的,都上城头,披挂整齐,日夜巡逻。”杨昌浚答应一声就去准备了。
但左宗棠没有想到,在他们忙着布置“戏场”时,几个太平军的密探正在景德镇窥探军情。当他们看到五千楚军倾巢出动,立即派一个回去报告李秀成,并建议分兵攻打景德镇。
李秀成接到谍报后喜出望外,命养子李容发带三千人间道奔赴景德镇。
当李容发率部来到离景德镇五十里外的两路口时,城内已得知这一意外的军情,杨昌浚急得团团转,口里不停地念叨:“这如何是好!调兵都来不及了。”
左宗棠心里虽然也很着急,但表面上却仍镇定如常。他端坐在椅子上,一边摸着胖胖的下巴,一边紧张地思考对策:敌军距城只有五十里了,一个半时辰就可以来到城下,城内的三百病残绝对不能守卫,调兵来救已不可能,弃城逃跑则更是不可为的事。怎么办呢?一旁的杨昌浚又开腔了:“看来城里一定藏有李逆的细作,不然,何以王开琳他们一走,李逆便派人来打景德镇呢?何况派的是他年纪轻轻的养子,带的只有三千人,这不明明欺负我们是一座空城吗?”
一提“空城”两个字,左宗棠眼前就是一亮:既然他的细作可以传出城内的军事力量,那么也一定会将我的戏文传出去。左宗棠打定了主意。他一面火速派人传令王开琳,立即带领三千人星夜回景德镇救援,一面在城内唱起他的空城计来。?
再说太平军的密探,一看景德镇城内怎么和平日不一样了?一问才知,王开琳率部在石门城外马到成功,大败太平军,活捉了李秀成。
开始,这几个密探不信,待仔细一看,全都傻了眼。只见楚军总部衙门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厨房里传出阵阵浓烈的酒肉香味。再看那些文武官员、商号老板以及社会名流,纷纷来到总部衙门。左宗棠穿起四品朝服,在大门外笑容可掬地迎接各方宾客。客人们热情地祝贺楚军在石门城外的大捷,有的阔老板还赶制了题着颂辞的横匾。
左宗棠喜气洋洋地接受大家的颂扬。
衙门花厅里,二十桌酒席同时摆开。左宗棠说:“诸位,今天让大家来就是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据刚从前线回来的王将军随从报告,太平军之忠王李秀成已被王将军活捉,现在正在返回景德镇的大道上。一到城里,我们便将李贼在十字街口示众三日,然后押到京师,向皇上献俘。?”住在景德镇里的浮梁县丞虎中良代表地方各界向左宗棠致谢致敬,并当场将一柄特大黄绫万民伞,由一个大汉举着,送给楚军统帅。左宗棠毫不谦让地让手下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