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激起涟漪 - 我在三国当大佬 - 悲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三章激起涟漪

“蔡伯喈,妄你是书香门第,深知朝廷法度,竟犯下大逆不道的勾当,听老夫良言相劝,主动伏法认罪,看在往日情分,对你从轻发落!”王允上前一步,挺起并不宽广的胸膛,劝蔡邕顾全大局,看到并州军士卒在此护院,很快联想到幕后之人是谁?

但是他想不明白,蔡邕一介文人,左将军掌握兵马大权,他俩如何搅和到一起的?

“王司徒,在下昔日屈身从事董卓,乃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弃暗投明,放我一条生路,余生不参与朝政,在家颐养天年!”

蔡邕低声下气,无奈放下颜面,只求王允放下芥蒂,对他网开一面。

“荒唐!”

王允撇嘴冷笑:“朝廷律法大于天,岂容得徇私情!”

他执掌朝政,自诩功绩可比霍光、伊尹两位权臣,蔡邕即使有左将军做靠山,但不被不放在心上,初入朝堂的毛头小子而已,还嫩着呢!

“动手,拿人!”

王允袖袍挥展,等了一会儿,却不见手下上前拘捕蔡邕,回首怒斥道:“你们还等什么?听不懂老夫的命令吗?”

“司徒大人,我们……”

王允的士兵纷纷苦笑,他们也看明白了,罩着蔡邕的是谁?稀里糊涂把人抓了,那位怪罪下来,司徒大人可能没事,他们就要吃苦头了。

“怕什么,有事老夫顶着,怪不到你们头上!”王允打起官腔,自问朝野上下,论权势谁能比过他。

“放肆,敢上前一步者,杀无赦!”

那名并州军士卒紧紧护住蔡邕,哪怕只身一人在此,也要恪尽职守。

“兄弟,得罪了!”

来缉拿蔡邕的士兵先是拱手赔罪,突然领头的话锋一变,大喝道:“司徒大人有令,抓人!”

“是!”

随着一声齐喝,几十人蜂拥而上,那名小兵挥刀阻拦,护着蔡邕撤退到院落一角。

“小兄弟,你还是逃命去吧!”

蔡邕心怀仁慈,见不得人因他受难,不如豁出一条老命,人死百年后化作黄土,唯一牵挂的就是女儿蔡琰。

“唉,是为父连累了你!”

声音化作忧愁,蔡邕昂首挺胸的走到王允面前:“司徒大人,所有罪责在下一人承担,不要连累其他人。”

“蔡邕啊,你终究还是斗不过老夫!”

王允捻须微笑,暗自窃喜,他早就看某人不顺眼,就此机会判他个斩首,左将军知道了,亦不能把他怎么样。

“来人,将蔡学士带走,找个宽敞的牢房歇着!”

“慢!”

忽然传来一声冷喝,惊的王允身躯一颤,心想谁敢忤逆他的意思,当看清来人,皱巴巴的脸上立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呵呵,左将军来此有何贵干?”

喝停王允手下的正是林阳,收到部下的报告,立即抓住机会,率领一队骑兵杀到。

“久闻蔡学士文章星斗,天下闻名,晚辈闲着无事特来求教学问!”林阳直接避开王允,朝蔡邕下拜,王允气得吹胡子瞪眼。

话音未落,林阳盯着王允,戏谑道:“司徒大人也是来探讨学问的?相请不如偶遇,咱们一起吧。”

“哼!”

被林阳一顿搅和,王允正色道:“老夫忧国忧民,没有那个闲情雅致,此来是擒拿朝廷要犯的!”

“要犯?你是指蔡学士?”林阳故作吃惊:“蔡伯喈的学识受世人仰慕,不知犯了何罪?”

“哼,与董卓同谋,意欲犯上作乱!”王允说得一本正经,仿佛忘记了董卓得势时,他自己的表现了。

“好大一顶帽子!”

林阳表面不作声色,心里越发轻视王允为人,乌鸦站在煤堆上,只见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王司徒息怒,晚辈虽然年幼,但知道掌管律法,刑狱缉拿,是大理寺卿的职责,何劳您屈尊大驾!”

“你是说老夫越俎代庖,多管闲事了!”王允冷哼一声,但事实是他的确越权了,只能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压人。

“晚辈不敢,只是觉得由王司徒私下处置不合时宜。”林阳拱手微笑,从始至终不提是谁把蔡邕接回来的。

“你……你敢指责老夫,分不清长幼尊卑了吗?”

王允浑身乱颤,一股邪火上窜,气昏了头。

“敬人者,人恒敬之!”

林阳见火候差不多了,在这把王允气死就不值当了,后面还有大棋要下呢。

“来人,王司徒年事已高,不宜操劳过度,你们送他回府!”

使了个眼色,几名士卒架起王允往外走,不等出门,王允破口大骂:“无知小辈,明日上朝,老夫要奏你一本!”

“随意!”

林阳两手掐腰,按他的计划,事情闹得越大越好,给那些目中无人的朝臣一记响亮的耳光。

河东、京兆、弘农三郡,驻扎着九万大军,翻了脸大不了血洗朝堂,添几条人命债罢了,乱世当中,每天都有惨剧发生,相信阎王爷不会计较。

手握重兵,就是林阳赖以为生的资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