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仗义援手
徐州战云密布,传遍四方,自然逃不过林阳的耳目。长安将军府内,林阳品着清茶,兴致勃勃的阅览南厂搜集来的情报。
汪直做回老本行,行动起来轻车熟路,风风火火的开展特务这一光荣事业。
有林阳提供的资金支持,在城南买下大片地皮,扩建房屋,作为据点……时间虽短,却初具成效,已经有了上千人的规模。
“吕布逃跑后,投奔了淮南的袁术。”
“张辽投奔了曹孟德。”
“进攻徐州的曹军粮草吃紧,不日即将退兵……”
看到此处,林阳放下了茶杯,吃惊道:“曹孟德要退兵了?”
“那可不行,曹军就此退去,刘备将在徐州站稳脚步,可不是好兆头!”
在林阳眼中,曹孟德精通兵法,战场上绝对是头号劲敌;若论心计老辣,绵里藏针,刘备更胜一筹。
这人,不能让他有机可乘!
压下烦乱的思绪,林阳继续阅览重要情报,其中有一条是关于王允的,大意义是:王司徒近来对他颇有不满,回到府里要马上几句才罢休!
放下竹简,林阳赞赏的笑道:“汪直,做得不错,没到二十天,钉子已经插到王允的府里。”
“谢将军赏识,小的不敢懈怠!”汪直躬身行礼,安插眼线,搜集朝中大臣的举动等事,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只要想搞谁,一肚子主意。
不过,林阳有言在先,只对付那些与他为敌的朝臣,不可冤枉好人,抓人抄家等大事需要他亲自定夺。
林阳有信心控制住汪直,让他甘愿效命,赋予一部分权力又何妨。
“将军!”汪直恭敬的看着林阳,阴笑道:“王允对您出言不逊,应当抓起来死打一顿,看他老实不老实!”
汪直工作热情高涨,一开口就要拿朝廷重臣下手,林阳直咧嘴,心说这家伙立功心切,是有点急功近利了。
“不必,随他骂去,我还没那么小心眼。”
拒绝了汪直的提议,林阳摇头笑笑,成大事要有广阔胸襟,几句不疼不痒的辱骂都能气得张牙舞爪,耿耿于怀,如此匹夫难成气候。
“你先下去,继续监视大臣的一举一动,有消息立马来报!”
“小的告退!”汪直识趣的离开,决定再找机会向林阳展示他审讯犯人的手段。
随后,林阳将目光转向徐州战场,曹操和刘备结下仇,可不能草草收场,要不要……
“就这么办!”
想到主意,林阳派人找来高顺、徐晃、郭汜三员大将,只说有命令传达,并未表明原因。
半个时辰后,三将先后赶到,高顺问道:“将军何事吩咐我等?”
“你们押运一批粮草送到曹营,不要对外人提起。”林阳道出原因,曹孟德不是军中缺粮吗?那就送给他,战争进行下去,不愁刘玄德不死。
“将军,我们的粮草为什么要送给曹军?”郭汜颇感疑惑。
“不是送,而是借!”林阳摇摇头:“我休书一封,由高将军带给曹孟德,约定打下徐州后再还。”
“还有,粮草分三批运出,派出的人不能穿汉军衣甲,专走小路,尽量避免露出风声。”
“属下遵命!”
三将挑选精干人手,高顺带上林阳的亲笔书信,当先运粮到徐州……
徐州城下,曹军大营。
“主公,袁本初太放肆了,我军只管他借三万石粮草,竟然狮子大开口,索要山阳、陈留二郡,绝不能答应!”
曹洪看完冀州送来的书信,气急败坏,借点粮食就想要两个郡,简直贪得无厌。
“可是我军粮食日渐稀少,剩下的只能维持三天,士卒怨言四起,眼看徐州就要到手,难道要无功而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行军打仗。
近些日子曹操为粮草伤透脑筋,纵有满腹良谋,鬼神不测之机,部下几万弟兄是要吃饭的,万般无奈,才想到向袁绍借粮。
“那也不能答应,兖州是兄弟们舍生冒死打下来的,不能拱手让人!”
正说着,一名小卒进来报告:“主公,营外有人送来粮食。”
“是谁?”曹操眼中闪过惊喜之色。
“那人不肯通报姓名,只说有书信上呈主公,一看便知!”
“快请!”
曹操亲自接见送来粮草的神秘人,微笑道:“先生受何人所托,解我军燃眉之急?”
来人正是高顺,他将粮草车停在外面,只身入营,取出一封书信道:“末将隶属左将军麾下,听闻曹公军粮耗尽,派遣在下送来,一共六万石,分成三批,其余还在路上。”
“感谢左将军仗义援手,曹某感激不尽!”
看完书信,曹操开怀大笑,虽然感到诧异,但有充足的粮食,攻下徐州只是时间问题。
“回复左将军,等打下徐州,一并奉还!”
高顺又补充道:“我家将军有言在先,此事不可宣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放心,曹某一定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