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一人之过
几位公子哥儿一坐下,场上就变得有些聒噪了。
崔良玉皱了皱眉,见王敬言坐在不远处,忽然心神一动,开口问道:“你可知道……谨之公子近来情况如何?”
如果不是四周过于吵闹,她也不会想到那位喜静的谨之公子。
只是这话一出,连她都有些后悔了。
当着众人的面去问一位男子近况,有失闺阁礼仪不说,还会落人口舌。
旁边不少千金小姐听到了她的话,神色不一。
像是郁又荷,带着探究打量崔良玉,心下冷笑,难不成崔家的大小姐盯上了王氏的麒麟子?
她不是要嫁给南诏侯府的李小侯爷么?
这般想着其他男人,真可谓是水性杨花!
王敬言愣了愣,一时不语。
她刚刚……问的人是王谨之?
与此同时,福寿堂内,气氛格外得沉重肃穆。
崔老夫人看了眼面前堆着的一堆礼物,神色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盈然,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老夫人叹了口气,眉间堆着忧愁,发丝比上回苍白了不少。
“这两日家里出了些事,耽搁了两个孩子交换庚贴的时间,这些赔礼是给良玉的,还望她不要生我们南诏侯府的气。”
“赔礼?”崔老夫人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好事不怕晚,如果你们李家还想与我崔氏结亲,那这些赔礼便拿回去吧。”
他们清河崔氏还不至于小气到这种地步,两家只不过是耽误了交换庚帖的时间而已。
李老夫人忧虑重重,尴尬一笑,“可是……府上近来忙于杂事,只怕两家的亲事还要再往后拖上一拖。”
还拖?
这是不想结亲了?
上次李老夫人带着李沣晏过来,就没有直接和崔良玉定亲,如若再往后拖,可能会让人以为是赵郡李氏看不上清河崔氏!
崔秦氏坐在崔老夫人下首,怒气冲冲,张口就要为女儿说话。
崔老夫人扫了她一眼,暗示她沉住气,然后对李老夫人点了点头。
“也好,那此事就从长计议吧。”
虽然崔家格外大度没有追究,但李老夫人依旧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毕竟这样没有诚信的事情,她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做。
她干笑了一声,“长乐你能理解就好,那我、我就不多留了。”
崔老夫人让银杏去送,然后沉了脸色,对另一名丫鬟吩咐:“去请大小姐回府,就说我有话要说。”
半个时辰后,崔良玉匆匆回到府上,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直接去了崔老夫人的福寿堂。
福寿堂里,崔老夫人与崔秦氏相对无言,低头沉思。
崔良玉心中觉得奇怪,快步走了进去。
“祖母,母亲,家里这是发生何事了?”
见崔良玉回来,崔秦氏忧思深深,重重地叹了口气。
“昭昭啊,你和李小侯爷的婚事有变,南诏侯府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今日过来送了很多赔礼,说是婚事要推迟,也不给一个准信儿。”
婚事要推迟?
崔良玉眨了眨眼,她跟李沣晏还没定亲呢吧?何来婚事一说?
或许是她本来就没想过要与李沣晏成亲,所以在听到这些话后,内心很是平静。
可崔老夫人与崔良玉想的不一样,她觉得孙女的良人就是李小侯爷。所以心里分外疼惜崔良玉。
崔良玉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地说:“无妨,祖母与母亲不必忧心。”
就算南诏侯府不想和崔氏结亲,她也不会太过震惊。
更何况,两家还没有交换庚贴,婚约什么的都不作数。
但崔良玉不知道的是,在外人看来,清河崔氏与南诏侯府结亲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一旦这件事情传了出去,崔良玉就会成为上京城的笑柄,对于大家闺秀来说,这实在是丢人至极。
崔良玉在曲水流觞上多喝了几杯酒,现在觉得头晕眼花,她仅在福寿堂略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回到如意阁后,春桃捧着一盆从来没有见过的花儿走了进来。
“大小姐,奴婢方才路过二道门,正好有小厮说谨之公子给您送了东西,便顺手给您带过来了。您看,这花还真是奇特,奴婢还是第一次见呢。”
崔良玉抬了抬眸,立即被花惊艳到了。
此花长得好像芍药,但是花瓣要更细一些,妖冶不足,出脱有余,颜色还是比杏花浅上三分,花蕊散发着清淡的香味,让人内心安静许多。
崔良玉忍不住勾起嘴角,难道王谨之已经知道崔家与南诏侯府的婚约不能成事,所以送盆花来安慰她?
他已经知道南诏侯府退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