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风雨将至
泊桥镇。
日暮西山,云霞漫天。
桥头旁的渔船上,云笙歌一身淡青色泼墨织锦长裙,握着鱼竿有模有样地坐在船头,身侧放着鱼篓,身后,李沣晏脸上带着盈盈的笑意看着她。
他们已经在这里停留了两日,自那日他决定将对崔良玉的情愫彻底藏起来,逐渐开始接受云笙歌,如今瞧着她的眼神越发温和起来。
“上钩了!”
鱼竿突然晃动起来,云笙歌连忙提竿,奈何经验不足,试了几次都没能将鱼拽出来,忙回头冲着李沣晏喊道:“你还看我笑话,快来帮我,不然晚饭可就没了!”
“好。”
看她手忙脚乱的样子,李沣晏忍住笑意,上前帮她抓住鱼竿,只是刚要用力,眼角余光瞥见桥头,身体突然僵了一下。
噗通——
鱼竿被扯进了水里。
“哎呀!你怎么……”
云笙歌气呼呼地跺了跺脚,回头一看,李沣晏正蹙眉凝望桥头,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却并未看到什么,不解道:“你怎么了?”
李沣晏不确定道:“我方才好像看到了琅琊王氏的马车。”
只是一晃而过,他也不确定究竟是真的看到了,还是看花了眼,将别人家的马车错认成了琅琊王氏的。
“莫不是崔良玉他们也要回京?”
云笙歌暗自猜测,鱼竿已经掉进水里,她也没了继续钓鱼的兴致,索性说道:“如今天色已晚,真要是他们,应当会留在这里休息,这镇子上就一间客栈,他们定然会去哪里投宿,我们回去瞧瞧。”
看她兴致冲冲,李沣晏不禁笑道:“我们出发时他们并未说过要回京城,即便真要回去,也比我们晚了好几日,哪能赶得上我们?”
“那可说不准。”
叫船家把船靠岸,云笙歌拉着他匆匆回到客栈。
方才到门口,就瞧见一抹熟悉的身影,李沣晏摸着下巴喃喃道:“还真是他们。”
正坐在大堂等着上菜的那两人,不是崔良玉和王谨之又能是谁?
这时崔良玉和王谨之也察觉到了有人在看他们,回头一瞧,不禁怔住,王谨之挑眉说道:“无巧不成书,竟是在这里碰到了你们。”
他们这一路快马疾行,便是夜间也不敢耽搁,今日实在是太过疲累,这才打算找间客栈休息一下,哪能想到刚好会遇到李沣晏他们。
云笙歌与王谨之不熟,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径直来到崔良玉身边,好奇道:“你们怎么突然决定要回京城了?前几日分别时我还在想,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却未曾想到会这么快。”
崔良玉揉了揉额头,疲惫中带着焦急,缓声说道:“你们离开没多久,我便收到了家里的传信,说是祖母病重,我要赶在晦日前回去。”
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李沣晏拧着眉头说道:“崔老夫人一向身体康健,平日里也很少生病,怎会突然病的如此严重?”
“我也不知。”崔良玉摇摇头,神色落寞。
云笙歌握着她的手安慰道:“不要太过担心,崔老夫人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子聿,我们已经耽误了许久,不如与他们结伴回去?”
李沣晏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
崔良玉两人舟车劳顿,又牵挂崔老夫人,没有心思叙旧,一起吃过饭,便各自回了房休息。
翌日。
一行四人结伴而行,云笙歌与崔良玉作伴,王谨之则是去了李沣晏的马车上,一路未停,总算是赶在晦日前回到了京城。
“子聿……”
王谨之看向李沣晏,准备与他道别,李沣晏却是摇头道:“崔老夫人与我祖母交情匪浅,作为晚辈,我理当前去探望,就与你们一道去清河崔氏吧。”
“也好。”王谨之想了想,并未拒绝。
马车行至清河崔氏门口,四人下了车,正要进门,一个小厮却突然跑了过来,并未对崔良玉行礼,反而是跑到了李沣晏跟前。
“小侯爷,可否借一步说话?”那小厮眼底似有些焦急,却强自镇定下来,恭恭敬敬道。
李沣晏不疑有他,看了崔良玉他们一眼,走到一旁问道:“何事?”
那小厮声音低沉,似是在防备崔良玉他们一般,低声道:“如今老夫人病重,府上实在忙不过来,小侯爷不如先行回去,待改日再来拜访?”
闻言李沣晏眉头一蹙,这小厮说话着实不客气,便是崔老夫人,也不会用这种语气与他说话,莫不是故意阻拦自己?
可为何要阻拦自己不让进,用的还是这般草率的借口。
心底闪过种种疑虑,正要发问,南诏侯府的下人得知他和公主回来,匆忙赶来请人,“小侯爷,公主,老夫人安排了洗尘宴,在等你们回去。”
“好罢。”
看来今日是拜访不成了。
李沣晏歉意地看向崔良玉和王谨之,“那我改日再来探望崔老夫人。”
“既然李老夫人急着见你,你便先回去吧,待你空闲了再来就是,祖母不会怪罪的。”崔良玉急着见崔老夫人,却不好表现出来,大方得体地点点头。
送走了李沣晏和云笙歌,两人朝着府内走去。
崔良玉看向方才那名小厮,询问道:“祖母现在怎么样了?”
“老夫人已经卧床多日,请了许多大夫来看,都没有起色……”
那小厮低着头,也看不到是何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