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奔阙
玄圃园宣猷堂,本是萧长懋的办公之所,往日这个时刻早已熄灯关闭,不过今夜这里却是他的宴客之地。所以虽时近亥时,宣猷堂内依然灯火通明,几个宫仆将快要烧尽的残烛换上新烛,侍女则将新取来的冰镇水酒珍果进奉来。
堂中正中处,萧琛和谢脁两人同坐一席,其余东宫陪客分站两侧,有几个举着灯,拿着烛围在一边。在萧、谢两人面前两丈处,放置一张高约半米的彩画锦屏,屏后有两个口小腹大的铜壶,不同于常见的壶的是,这两个壶的口朝外大开数寸,上面还各挂着几个尾部带有均匀分布呈莲花盛开状铁勾的竹制剑骁兀自摇摆着,其中一个壶下还各散落着几支同样的剑骁。
拓跋慎和李彪、蒋少游站在几米远的地方,也盯着萧琛、谢脁持有剑骁的右手,看着他们的手不停的比划着,不过数息,萧琛手臂微微抬动,剑骁脱手而出,呈弧线越过锦屏风,正好投进壶口正中,只听壶中传出“啪“的一声闷响,剑骁从壶中疾速反弹出,旋转挂在壶口上。
“好!“萧长懋大呼一声,声音异常振奋:“萧卿妙手,虽不如柳恽绝技,却也优于孤东宫众属远甚。“
“下官拙技,岂敢比于柳君,今日正是因他不在,才敢在太子殿下面前一试。若是柳君在此,下官必要藏拙才好“萧琛笑道
“过谦,过谦。看来今日孤这十匹绢合该萧卿得了。“
萧长懋说着让谢脁这个“东宫众属“有点不适的话,得到左右众人一片起哄,纷纷夸赞萧琛艺高。
拓跋慎、李彪、蒋少游三人听着也暗自点头。这个莲花骁可不是那么好玩的。虽然都是投壶游戏,但这莲花骁比汉时郭舍人的返骁更难,返骁的要点在于投进壶的剑骁反弹回时应手接住,如此循环往复,而莲花骁却对使力大小,角度预测比返骁更加苛刻,尤其是如萧琛这样隔着锦屏风盲投,难度更是上了台阶。适才观这萧琛十骁中一骁未落,端的是个好手。
萧长懋见拓跋慎等人赞同他的看法,心里一动,开口就要请拓跋慎也试试身手,却见一个小宦进来,跪在萧长懋身边,低声道:殿下,徐文景来了。“
萧长懋脸色微正,旋即边起身边对众人笑道:“诸位且在此高乐,孤先去一时。“
拓跋慎不知那个小宦说了什么,让萧长懋抛下满堂客人自己跑出去,与李彪对视之下,各自摇头。
“已近亥时,不好在久留于此,待齐太子回来,我等就告辞吧!“拓跋慎将杯中冰水一饮而尽,道
从中午忙到现在,虽说刚刚玩的乐呵,到底有些疲累了,想来李彪、蒋少游也差不多,不如早点回去。
·······
再说萧长懋出了宣猷堂,由几个侍女打着灯笼,引行到浚池婉转桥,便见徐文景站在桥边的石刻铭前。
“殿下!“徐文景上前参拜道。
“事情办得如何?“萧长懋敛袖问道
“刘文远···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乐盛他们人呢?“萧长懋虽早有牺牲刘文远的打算,不过还是顺着问道
“据何寄说是乐盛所杀,不过,乐盛也被北虏重伤,出了庆义馆就伤重死了“
“他没说什么不该说的吧?“
“没有,有何寄在,他也不敢。“
萧长懋听了这话,心里安了不少。
“何寄等人呢?怎么没来?“
“被···被陆嵩之、袁昱二人扣下了。“
“什么?他们哪来的胆子?“萧长懋大惊:“他二人难道不知何寄是孤的人?“
“陆嵩之称何寄等人入人门户做贼,纵火行凶,杀伤人命,他们身为京邑官长,理应捉拿。“
“呵!“萧长懋气笑了。
说的好像他二人前后不曾参与一般。
想想就知道,这两人是被刘文远的死吓住了,想要把何寄交上去好给自己脱责。杀刘文远是他的备选方案之一,当时怕陆、袁二人不配合,所以没露口风,他们此时害怕也是自然的。
“他们还说了什么?“
“他二人走时吩咐小人回报殿下,请殿下速去求见至尊面解。或许至尊不至重怒”
“哼!”萧长懋冷哼一声。
这二人不明皇帝真意,真以为皇帝对刘文远投效很重视吗?他与萧赜几十年父子,多少还是了解自己老父的。皇帝如今已经五十有二了,几年来耽于逸乐,行事并无远期目标,招揽刘文远之事只是听从何点一时之言,心血来潮之举而已。
此次营救刘文远的事情虽然没成,但是杀了刘文远,等于没让北虏拿到把柄,事情并没有坏到让皇帝面对虏使下不了台的地步。所以,皇帝那里最多骂他一顿,也不会更坏。
至于刘文远本人,招揽到了,当然好,不成也没什么。往深里说,这也算又除了一个刘家子弟,未尝不是好事。
······
就在徐文景见萧长懋的时候,丹阳丞陆嵩之和建康令袁昱也到了建康宫司马门前,说了不少好话,才请得卫尉丞去通告兼任卫尉的右仆射萧鸾。
这二人现在也是懊悔不迭。萧长懋的面子他们不敢不给,可是没想到最后真出了人命,乐盛也就算了,不过是太子豢养的狗,只要跟太子打好招呼,总能遮掩,可是刘文远一死,事情就闹大了,明日虏使肯定要上告,皇帝问责盘查下来,他二人岂能脱身事外?
哎!若是救出了刘文远,就算皇帝知道他们二人参与了,最多不过是口头说几句,现在功劳没立成不说,还惹得一身骚,十有八九要免官了。不过此事说到底见不得人,就算惩罚也不会大张旗鼓,更不致于没命。也算是二人此刻少有的安慰。
萧鸾的主任本是尚书右仆射,加上左仆射王奂六月出镇雍州刺史,由他暂时监管左仆射事,因此事物颇为繁多。可卫尉负责宫城警戒,同样责任重大,不容疏忽,因此他一个月都未必能回家几次,平时带着家眷住在宫城里。携带家眷留居宫城,在南朝也是老规矩,除了他所在的尚书省,门下、中书各省都如此,不要说他这种高官,便是那些当职尚书郎、中书郎也带有家属留居宫城。
不过他们的居所与内城皇宫内城都是高墙隔离的,内城与外之间以虹桥相接,桥上设门,晨鼓开启,暮鼓上锁,其余时间封闭。只有皇帝夜间紧急传诏,才会派殿中将军持白虎幡携带皇帝手敕来监门开锁。
萧鸾不久前前往巡查东掖门和东中华门,这才刚刚回来,将满是汗水的外衣脱去,正要在爱妾袁氏的侍奉下洗浴,就见卫尉丞急匆匆前来通报,待萧鸾问了原由,得知陆嵩之和袁昱联袂在外,要求陛见,心下甚觉惊异。
宫门早已下匙,轻易不开。这二人怎么此时来叩门?
萧鸾颇为不解。
平日里不要说陆嵩之,袁昱这些中下级官员,就连他们这些高层官员都不敢轻易夜里来叩门,更不要说陆、袁二人是连宫籍都没附注的中下级官员了。似他们这样的官员,也就每月初一朔日大朝的时候,才会来太极殿瞻拜一下皇帝,平时想见下皇帝是很难的。
一口气喝完袁氏送上的茶水,拭了下额头上的汗水,提起刚刚脱掉的衣服穿上,又扭了扭已经有些酸意的脚裸,待稍有舒缓,便拿起插在案上的蒲扇,在几个军卫的护送下,与卫尉丞一同前往司马门。那里离萧鸾的住处有点距离,走了好一会儿,绕过南止车门,到了司马门城门下,问了门郎,得知陆、袁二人还在。
走上石阶,前往重楼前,从女墙下探,就着快要下山的残月月光,还可见门前左阙下停着一辆牛车,车边还有不少从人,陆、袁二人则近在司马门左侧门前站的。
二人等的也是着急,时不时仰头看看城头,见宫墙上终于等来了人,陆嵩之拱手大声道:“丹阳丞陆嵩之,并建康令袁昱,有要事求见皇帝陛下。敢问可是萧卫尉当面?“
“正是萧某。朝廷法令,暮鼓后严禁夜行,二卿缘何知法犯法,竟敢夜犯宫阙?若是有事,自可明日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