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赏赐
数十日舟车劳顿,春暖一家终于抵达了繁华似锦的京城。城门巍峨,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切景象都远超李母她们曾经的想象。
京城内,府邸林立,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春暖她们到了住处,幽静而雅致的小院,李小小一眼便喜欢上了,这可比她们村里的土屋好太多了。
刘婆她们赶紧出门迎接,一一给李母见了礼后,马上帮忙搬起了行李。
安顿好家中一切后,李政彦便准备前往翰林院述职。
翌日一早,翰林院内,李政彦受到了同僚们的热情欢迎。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谦逊的态度,很快便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认可。皇上对他的才华更是赞赏有加,亲自召见。
皇上对李政彦的青睐,不仅体现在朝堂之上的连连称赞,更在私下里给予了他莫大的恩典。御书房内,龙涎香袅袅升起,李政彦微躬身站在御前,不卑不亢的回答了一番皇上的问话后,看着皇上亲自执笔,写下了一道旨意,内容不仅仅是对李政彦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寄予的厚望。
“朕闻爱卿李政彦,出身寒门,却才学出众,品行兼优,实为朝廷之栋梁。特赐白银千两,以资家用,并赏京城东郊宅邸一座,以示朕之嘉许。望卿日后更加勤勉,为朕分忧,为社稷谋福。”
旨意一出,满朝哗然,皆知皇上对李政彦的宠信非同一般,皇上还委以重任,让他入翰林院参与编纂国史。
李政彦跪接圣旨,心中激动难抑,感激不尽,皇上是位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他遇到明君是他的荣幸。但这份荣耀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没有后台的寒门学子的一种鼓舞与激励。
那些世家大族大多都搭帮结派,表面臣服私下却小动作不断,想来皇上是不如用着他们这样没出身简单的人放心,也更忠君。
李政彦手捧圣旨,心中涌动的不仅是个人荣耀的波澜,更有对春暖及家人对他多年来的支持完美交代。更是对春暖默默支持、共同奋斗的最好回馈。
于是,在结束召见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将这一喜讯告知了春暖及家人。
李母闻言,双手合十,连连念佛,感激皇恩浩荡;春暖则轻轻抚摸着圣旨,仿佛能感受到皇恩的厚重与那份责任。她抬头望向李政彦,柔声说:“政彦哥,皇恩浩荡,我们需更加努力,同时也要谨言慎行,免得惹了小人的眼。还得好好规划一下,如何安置这新宅,让咱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李政彦闻言,温声道:“暖暖所言极是,皇恩虽重,却也伴随着更多的责任与考验。我会更加努力,不负圣望,也不负你我的艰辛与期盼。至于新宅,咱们明日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在挑选合适的人选进行修缮与布置,务必让它既舒适又不失雅致,以后也能住的更舒心些。”
李小小在一旁听着,一脸兴奋又期待的表情,她拉着春暖的衣袖,脆生生地说:“嫂子,那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能搬进大房子了?我还想在院子里种满鲜花,还要养一只小狗或小猫呢!可我也喜欢咱们现在的这个院子。”说着又一脸不舍起来。
春暖闻言,心中觉得好笑,他摸了摸小小的头,笑道:“当然可以,小小喜欢什么都可以有。不过,在享受这些之前,我们还要先做好规划,确保每一分银子都能用在刀刃上。你要是不舍咱们现在的小院子,咱不卖就是,以后老家里来个人也好多个住处。”
“嫂子最好了!”小小听到春暖这么说,小烦恼立马烟消云散了。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新宅的琉璃瓦上,金光闪闪,显得格外气派。宅子比她们想象中的还要好,因为官级不大太气派的亭台楼阁肯定不会有,但也是一处挺新的小三进院落。房屋大概是建了没几年,不用请人修缮,可见皇上是个细心的人,这可是给她们这不怎么富裕的家省了好大一笔钱。
春暖与李母带着刘婆等人,开始了新居的布置与整理。新宅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布局精巧,每一处都透露着前主人的品味与格调。春暖亲自挑选了几件家具,既有古朴典雅的木质桌椅,也有精致细腻的瓷器摆件,让整个宅邸既不失庄重,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小小更是欢喜不已,她在新宅里跑来跑去,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仿佛这一切都是为她准备的童话世界。李母则在一旁含笑看着,心中满是心满意足,儿女都越来越好,应该是每个母亲最大的心愿。
在春暖的精心安排下,新宅很快便布置得井井有条,温馨而舒适。她特意为李母和小小准备了宽敞明亮的房间,让她们能够安心居住;而她和李政彦的卧室,则简约而不失雅致,透着一股书卷气。此外,她还规划了书房、会客厅、中心院子里的小花圃等区域,让家人在忙碌之余,也能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好的会客环境也能让来客身心愉悦。
随着最后一件物品被安置妥当,春暖站在新宅的庭院中,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在这里继续奋斗、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搬家之日,春暖一家人在杜恒和仆从们的帮助下,将家中的物品一一搬入新宅。虽然路途不算很近,但新宅子离得皇宫近多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左邻右舍看着春暖一家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艳羡。多年轻的状元郎,还入了皇帝的眼,这家人前途一片光明啊。
杜恒被任命去了地方做县令,好也不好,就看他朝堂有没有人,也看他业绩好不好,有人业绩又突出,可以很快的升职,这种在地方历练过的上进官员,以后的履历更硬一些,会被人高看一眼。但如果没人或业绩平平,也许一辈子也就还是个县令。
而李政彦在翰林院中却是如鱼得水,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很快便在众多同僚中脱颖而出,多次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其见解独到,深受皇上器重。
他不仅勤奋稳重,更善于察言观色,处理人际关系。他深知朝中局势复杂,因此始终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态度,与人为善,不轻易站队。他的才华与品德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与尊重,在朝中的地位也日渐稳固。
随着新进状元得皇上看中的消息传开,好多外地来京的学子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不乏有不少寒门子弟慕名而来,希望能在李府得到学习的机会。李政彦与春暖一一接见,耐心询问,择优交好,一时间,李府成为了京城中一股清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