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村学
又是一年秋收后,金黄的稻田在夕阳下泛着耀眼的光芒,赵家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欢声笑语回荡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春暖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望着这一片繁荣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生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念头——现在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时候为赵家村的未来投资了,特别是教育,这是改变村子命运的根本,也是为了李政彦以后真的仕途有自己的一脉跟底蕴。
“娘,我想把咱们村的村学先组建出来。”春暖在晚饭后,与婆婆促膝长谈,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李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满满的欣慰。“孩子,你能想到这些,娘真的很高兴。咱们村祖祖辈辈都盼着能有个像样的学堂,让孩子们有书读,有出息。当年咱家政彦就是因为能有书读而吃了太多苦,以后的孩子们算是有福气了。”
说干就干,春暖第二天便召集了村里的几位长辈和乡亲,共同商议村学建设之事。会议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举行,村民们或坐或站围在一圈,基本每家都来人了,现在大多日子好过了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喜悦。
春暖站在众人面前,声音坚定而温暖:“乡亲们,今年的收成大家都看到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要想让赵家村真正富裕起来,教育是关键。我想,咱们是时候把村学建起来了,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在家门口上学,学到知识,改变命运。”
话音未落,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赞同的呼声。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仿佛看到了赵家村未来的希望之光。
“春暖啊,你说得对!咱们村的孩子,不能再像我们这一辈一样,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了。读书才是出路,村学建起来,就是给咱村孩子们插上翅膀!”李家二爷爷激动地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对,我支持!咱们一起出力,把村学建得漂漂亮亮的,让娃娃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邻居张婶也站了出来,双手比划着,眼中满是期待。
春暖见状,心中涌动着暖流,这不仅仅是建一座学堂那么简单,更是为赵家村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这时村长接过话头道:“乡亲们,村学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支持。我打算先从村里的公田划出一块作为学堂选址,然后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起把这件事办好。”
“好!我们听你的!村长!”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连天空都被这份热情所感染。
接下来的日子里,春暖几乎将大半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村学的筹备工作中。她先是与县令夫人取得了联系,请求她帮忙引荐两个有经验的夫子,同时,春暖还亲自设计了村学的蓝图,从选址到布局,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她希望,她以香皂利润的名义第一次投资的这所村学,不仅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更能成为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也能带动大家们更加卖力的去勤劳致富。
现在的赵家村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除了继续制作香皂的人外,男人们忙着搬运石料、木材,女人们则负责编织篱笆、缝制桌椅套,孩子们也兴奋地跟着大人帮忙,虽然力气不大,但那份纯真的笑容和期待的眼神,让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春暖更是亲力亲为,她不仅负责整体的规划与协调,还亲自参与设计学堂的布局与装饰。她希望这座学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乐园。于是,她特意请来了县城里的画师,在学堂的墙壁上绘制了五彩斑斓的壁画,有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也有古代圣贤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美好。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与建设,一座崭新的学堂终于在赵家村拔地而起,青砖瓦房,古朴而庄重。它坐落在村东头的山坡上,背靠青山,面朝田野,环境清幽而雅致。
临近开学春暖又一次召集大家一起,确认学生名额,号召每家的适龄孩子们都踊跃报名。因担心有些人为了省银钱让孩子留在家里做活不给机会,春暖提出了一些制度跟福利。
每个适龄孩子可以免费读一年,纸张书本都供应,家里不用花钱就能大大提升孩子都送来试试的机会。女孩子也可以读一年多认认字。一年之后束脩也都是免费的,只是笔墨纸砚什么的都得自备了。如果有天赋读书好的孩子,父母也不舍得孩子退学了。然后就是每个班的前三名全部免费,甚至特别出挑者还可得奖励。
香皂的一成利润早就说好了用来维持村学日常,也尽够的。
开学那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自己村有了免费的学堂,大多适龄孩子都被送来了,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踏进了这座梦寐以求的学堂。县里的几位夫子也如约而至,早已住进了为他们同时建好的生活屋舍中。
春暖站在校门口,望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满足与自豪。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李政彦也才刚崭露头角,一切刚刚好。
而远在府城的李政彦,也收到了家中的来信,得知了村学建立的消息。他心甚慰,提笔回信给春暖,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与鼓励。他写道:“暖暖,你的努力与坚持让我深感敬佩。村学的建立不仅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也为我这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增添了一份骄傲与力量。请代我向乡亲们问好,告诉他们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与你们一起共创赵家村的辉煌未来。——想念你的彦哥哥。”
书信穿越千山万水,带着李政彦的深情与期望,再次点燃了赵家村人的希望之火。春暖将信件读给乡亲们听时,当然最后一句保留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他们知道,无论身在何方,赵家村人的心永远紧紧相连,共同为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春暖作为村学的发起人之一,被村民们推举为学馆主事。她深知这份责任重大,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村学的管理和运营中。奈何实在太忙,以后得想办法培养一个信得过的人来替她分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家村的村学逐渐声名远播。它不仅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孩子们前来就读,还得到了县里乃至省里的认可和表彰。春暖也因其卓越的贡献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被县令提名夸奖并赐了“积善之家”的匾额,成为了赵家村乃至整个地区的骄傲。
然而,对于春暖来说,这些荣誉和赞誉都只是过眼云烟。她最关心的还是李政彦的未来和后盾的成长。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只有让孩子们拥有知识和智慧,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