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府试
随着元宵佳节的温馨落幕,小镇再次回归了往日的宁静,除了赚钱外,春暖的心中却盘算着另外一件事——府试。对于李政彦而言,新的一年不仅意味着生活的继续,更是他追求仕途、实现抱负的重要时刻。
转眼间,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府试的日期也悄然临近。李政彦每日除了协助春暖打理糕点铺的事务外,更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备考之中。夜深人静时,书房的灯火总是亮至深夜,他埋头苦读,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豁然开朗,那份对读书的执着与功名的期望,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春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深知科举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更明白李政彦心中的那份坚持与梦想。
她能做的只有坚定地支持着他,不仅为他准备了营养丰富的膳食,还时常拉他起来活动活动,有时是安排一点简单的活给他干会,有时是让他在院子里跑两圈。春暖在用她的方式维护着李政彦,让他能有个抗打的好身体,科举可不是个轻松的事。
李政彦还调侃春暖说:“你倒是比我还紧张。”春暖白了他一眼,李政彦接着说:“之前考过的,流程我都熟悉,况且,这次馅饼婶家的王学东,还有那杜恒,都跟我约好了一路去府城参加府试。你在家好好的不用担心我。”春暖笑着点点头,嘱咐他要注意休息。
在出发前一天晚上,春暖又给李政彦塞了五十两银票在包袱里,对李政彦道:“都说穷家富路,咱这科举更是大事,容不得半点纰漏。这银票你看好了,以防万一留着备用。”春暖轻轻地握住他的手,说:“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要相信自己。我会一直在家里等着你。”李政彦紧紧地回握着她的手,点了点头。
第二天,李政彦带着全家人的期望,和两位好友踏上了前往府城的路途。春暖站在门口,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他一切顺利。
临近府试这几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仿佛连大自然都在为这些怀揣梦想的学子们加油鼓劲。李政彦与王学东、杜恒三人共乘一辆马车赶往府城,这马车是杜家安排的,俩人也没过多的虚伪客气,情谊也不是非给个车费证明来的,等合适的机会回报回来就是,比如付房费或请客吃饭时。
一路上他们不时交谈着,既交流着备考的心得,也分享着对考试之时的一些预防措施。
“进入考场搜身之前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考篮,听说有那些不安好心之人怕别人比自己考的好,专门搞小动作诬陷有望考中的学生,他们就少了有力的竞争对手。”杜恒在外面见多识广嘱咐他们道。他们连声应是。此行不仅是对自己多年寒窗苦读的检验,更是迈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一步。,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抵达府城后,三人倒没急着先投宿,与夫子给他们找的互结之人汇合,确认好名额后,他们才找了一间安静的客栈安顿下来,随即投入到紧张的考前准备中。李政彦更是分秒必争,每日除了必要的休息与饮食,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泡在了书海之中,温习经史子集,演练策论文章,农耕时事,都有涉猎,力求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科举考试,历来被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其流程之严谨、考题之深奥,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府试分为三场,首场考经义,次场试策论,末场则进行诗赋创作,全面考察考生的学识、才情与应变能力。李政彦深知此中利害,故而每一场都全力以赴,他自小聪慧,读了多年书功底扎实,文思泉涌,都一一流畅作答,并且字迹工整笔锋刚劲有力。
特别是策论一场,他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微观分析,后面赢得了考官们的一致好评。而诗赋创作,他更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心中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化作了笔下流淌的华章,令人拍案叫绝。
考试期间,春暖也没闲着,她现在有时间手头也算宽裕就鼓捣起了香皂,经过她几十次的摸索,尝试,竟真的成了。只是她不想做现在世面上有的大众货色,现在叫香胰子。虽字面带个香字,但春暖想说真的不香,但也不臭,无法形容出来的味道。
春暖想做精品香皂,花香味纯正还好用的,只是苦于没有材料——大量花,才只用空间里的存货小量实验了一波。
而此时的府城,考试已近尾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待。第三场诗赋考试结束后,李政彦走出考场,脸上虽显疲惫,但整体状态不错。他与王学东、杜恒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那份默契与鼓励已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的几日,是等待放榜的焦灼时光。李政彦并未因考试结束而松懈,反而更加勤奋地整理自己的答卷,反思答题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在后续的科举之路中更加精进。同时,他也与杜恒、王学东一道,游览府城的名胜古迹,探讨学问,交流心得,彼此间的情谊在共同的经历中愈发深厚。
终于,放榜之日来临。清晨,府城的大街小巷便挤满了前来查看榜文的考生及家眷。李政彦、杜恒、王学东三人也早早来到榜前,心中既紧张又期待。随着人群逐渐散去,他们终于在榜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李政彦赫然在列,且名列前茅,足以让他获得参加更高一级科举考试的资格。
那一刻,李政彦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他回头望向杜恒与王学东,两人也是满脸笑意,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那一刻的辉煌之后,李政彦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榜上搜寻着杜恒与王学东的名字。经过一番仔细查找,他发现了杜恒的名字,位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虽不如自己耀眼,却也是实至名归,彰显了他深厚的学识与不懈的努力。而王学东的名字,则略显靠后,虽未如二人般显赫,但那份坚持与不放弃的精神,同样值得敬佩。
李政彦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杜恒与王学东的肩膀,杜恒笑道:“政彦兄,恭喜你啊,名列前茅,秀才之名实乃名副其实,我辈楷模。”王学东也随即附和说:“是啊,政彦兄的才华,我等望尘莫及。不过,能一同上榜,已是莫大的荣幸。”
李政彦摇了摇头说:“二位兄弟,科举之路,非一人之功。杜恒兄,你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令我受益匪浅;学东兄,你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更是激励了我无数次。今日之成,实乃我们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番话,说得杜恒与王学东心中暖洋洋的,三人之间的情谊在这一刻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