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赶乱婚
有道是‘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京城有‘赶乱婚’习俗。
过了腊月二十三,祭了灶王爷,便是诸神都上了天,民间百无禁忌之时,娶妇嫁女不用择日子,便叫‘赶乱婚’。
腊月二十四一早,杨氏身边的大丫鬟玖儿便来报,“奴婢问大姑娘安,同平章事王家王夫人来提亲了,老太太和夫人让我来跟姑娘说一声。”
“这是好事,恭喜二婶和二妹妹了,”扶星回道,“惜画,赏。”
“奴婢谢大姑娘赏,”玖儿笑着接过荷包,“老太太顺便让奴婢给姑娘带话,昌国公府国公夫人未正过府,老太太交待您留在府里,莫要外出了。”
“好,你去回了老太太,我知道了。”
送走了玖儿,扶星回蹭掉绣鞋,盘腿坐到榻上,一手撑脸,一手随意把玩着一串翡翠珠子,细细思考起来。
何嬷嬷很少见她这样静静坐着什么都不做的样子,“姑娘在想什么?”
扶星回一动不动,声音也细细软软的,“在想昌国公府。”
何嬷嬷略一思忖,便笑开了,有些欢喜又不确定,“莫不是?”
扶星回点头,“大抵是吧。”
老太太这些年不大喜走动了,除非是关系十分密切的,才会偶尔见见,可一年也不过三两次。
昌国公府乃朝中新贵,祖籍亳州谯县,走的是科举起家的路,与他们这样的京城累世公侯不一样。
老国公覃敬忠原是太子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后又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令,封昌国公。
世宁侯府与昌国公府只能算是点头之交,便是宴会,也只是年轻姑娘们聚一起热闹罢了,从未有过二府长辈参与的情况。
如今昌国公府,尚未说亲的嫡子便只有覃安至了。
若她没记错,覃安至怕是有二十多岁了,他是庆丰十三年的探花郎,如今乃简州治中,没有等着恩荫,是全凭借自己的才能走到了今日。
因着多年在蜀中,所以大家对他印象不深,唯有四年前进士及第打马游街那轰动的一幕还记忆犹新。
扶星回想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何嬷嬷脸上带了笑,抚了抚心口,叹道:“难为老祖宗还想着姑娘,替姑娘出面,昌国公府说起来比武安侯府还强一些,且文臣比武将更稳妥,就是不知道是哪个郎君。”
自从扶星回退了亲,她和沈嬷嬷就愁得吃睡不香,只觉得辜负了大爷和夫人所托,没照顾好两位小主子。
又担心没了亲娘主母张罗,扶星回的亲事被耽误了。
刚又得知扶莹先长姐定亲了,她们就更加心焦了。
如今听说老太太还愿走动,紧揪着的心这才松泛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