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武昌 - 蒙山军 - wanglong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蒙山军 >

第6节武昌

2月21日,龙谦乘海雄号抵达武昌。南方军区司令官胡宗玉、驻武昌第14师师长黎元洪、湖北省长汤化龙等军政高官在码头迎迓。大批记者涌入码头,希望得到机会采访大总统。若能得到一次近距离接触总统并提问的机会,哪怕总统只是片言只语,立刻便能身价百倍。

在南京及苏州,龙谦的行踪已彻底暴露,东南及中枢的大报公开披露了总统巡视四方的消息,武汉的记者们轻而易举地便获得了龙谦抵鄂的准确日期,看到大批欢迎的人群,站在龙谦身后的江云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好在一切正常。龙谦并未接见记者,只是隔着警戒线向记者及欢呼的百姓们(估计是汤化龙安排的)挥挥手,便上了汽车回到了汤化龙的省府大院(原湖广总督府)。

甫一落座,龙谦劈头问起了防洪问题,令汤化龙等文官措手不及。现在尚处早春季节,何来洪灾?去年长江确发水患,为此胡宗玉将黎元洪第14师整体调防湖北,更集结了湖北、河南、湖南三省预备役官兵6500人用于抗洪。幸赖军队出力甚巨,未酿成大灾。国防军抗击水患的成就赢得了湖北人民的衷心爱戴,媒体盛赞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但总统此时提起防洪,是不是有些不着调?

“今年仍有水患,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湖南!”龙谦对胡宗玉和黎元洪说,“去年你们做的很好。为军队增了光。其意义不亚于远征军在唐努乌梁海的胜利。但暴露了若干问题,你们给国防部的报告我看了,总结的很到位。今年要预备比去年更严峻的形势,提前储备物资,准备预案,方能化险为夷。”

“这个……”胡宗玉有些疑惑。

“别问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老天爷的事,谁能说得准?”龙谦冷声道,“都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北去年反而要从江浙调粮,这怎么行?黎师长去年的行动我很满意。现在我将此事交给你。”龙谦对胖乎乎像座弥勒佛的黎元洪说,“你坐镇长沙,亲自了解湖南水文情况,提早预防罢。我会给谭延闿发一道指令。让他全力做好防洪准备。”

“是。大总统。”黎元洪打了个立正。

“所有抗洪牺牲的官兵。一律按阵亡烈士对待。有功官兵。在授衔时予以嘉奖,高定军衔。”龙谦补充了一句。

“这将极大地激励军心。”胡宗玉道。

“总统何来消息今年两湖会再次遭遇天灾?”汤化龙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不是老天爷的参谋长!但湖北去年的狼狈相今年不准再出现了!老天爷的事我们管不了,但自己的事要管好。”龙谦厉声道。“不准死一个人,不准任何一座城市被淹!这就是我给你们的死命令!”

进入1911年,龙谦的一些记忆“复苏”了,哈尔滨爆发的鼠疫是第一个“炸弹”,炸醒了龙谦。历史书上的1911年夏,两湖流域的大水让上千万人民流离失所,接下来是四川的护路运动,天灾**接踵而至,摧毁了另一个大清王朝。龙谦“侵入”这个时空,大部分时候不相信自己的记忆,觉得是一场梦而已,基本是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尤其是在政治军事方面。但哈尔滨鼠疫的爆发提醒他,历史正在重演,一些可能爆发的天灾假如提前预防,情况会好的多。

“天灾多是**,”龙谦换了舒缓的口气,示意文武大员们落座,“水利不修,过度砍伐森林是酿成大洪水的元凶。我们不要怪老天爷了,要从自身找原因。汤省长,湖北是最早设立统计局的省份之一,你的统计局有关于人口方面的数字吗?”

“有……”汤化龙开始搜索枯肠,找寻人口的记忆。

“我是问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有吗?”

“这个……”这个真没有。

“从山东江苏一路走来,一直留意人口增长问题,值得关注啊。出生率升高,人口增长是对政府工作的肯定,也被视为盛世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是,我出一道题给你们,假如湖北人口增长率超过千分之五,看看二十年后是什么概念?”

这个问题在场的没有人想过,甚至不是所有人都懂千分之五增长率是什么意思。

“不要琢磨了,你将这道题交给你的统计局去计算好了。先生们,人口不仅是财富,也是负担。教育问题,粮食问题,耕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医疗问题,背后都是人口问题。在北京时,我曾跟方总理等人探讨过此事,这次出来实地了解了一下,比我预料的还要严重。汤省长,假如你治下的人口翻一番,会出现什么问题?你好好琢磨下吧。”

汤化龙立即瞠目结舌。这个不要想,光是吃饭问题就让他头疼死了。可这有什么办法呢?难道政府还能管住老百姓生孩子?

“好了,不谈这个了。这一路没有多理军务,14师抗洪有功,我去看看官兵们。不,不要集结部队,我去军营看望大家即可。另外,汉阳的厂子是一定要去的。关于《土地法》的执行情况,我会随机选择一两个县调研一下。另外,有时间的话,我想调研一下武汉的商业情况。你们不要全部陪我了,需要谁,我就点谁的名,其余的人,各忙各事吧。”

吕碧城听了龙谦刚才关于人口的一番议论也吃了一惊。确实,总统一路上有意无意都在了解这方面情况,她以为总统是在关心民生。多子多福是传统观念,一对夫妇生上七八个娃儿被视为有福之人,但仔细想一想。却令人不寒而栗。她很想听一听总统对此有何对策,但龙谦不再提这件事了。

龙谦去视察军队,吕碧城没有跟随。反正欧阳主任交代的文章中不会出现军队方面的内容,于是吕碧城便留在省府整理她数日间的记录,构思那篇必须完成的文章。

她还没动手作文,有客来访,问清是唐群英,吕碧城只好接待。

唐群英是秋瑾的好友,是民党一系的女杰,因主张女权曾被孙文誉为两万万妇女的杰出代表。吕碧城不认识此人。却听秋瑾多次讲过。不过没想到湖南人唐群英如今却在湖北《大江报》做了女记者。

共和国成立后虽未大张旗鼓地鼓吹妇女解放。但相关政策却足以说明共和国最高层在女权解放上的开明,妇女出任共和国部长级高官,义务教育法不分男女一体实行,特别全国范围内取缔妓院娼寮的行动更是得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喝彩。最显著的证据是《婚姻法》的颁布。将公开的纳妾划上了句号。实际行动胜于口号。反而让主管新闻宣传的秋瑾不去组织鼓吹女权的文章了。

唐群英自我介绍后。吕碧城笑道,“北京虽是首都,却没见到女性记者。唐女士找我有何指教?”

“女性可以出任总统的秘书。何况区区记者?”唐群英没有举秋瑾的例子,“我知道你与秋瑾交好。所以冒昧前来,想对总统做一次专门的采访,不知可不可以为我安排?”

“你高估我了。总统历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别说是我,便是欧阳主任也无权安排总统的活动。而且,自出京以来,总统尚未见过任何一名记者呢。不知你要采访总统什么?”

“国家大事我不想问。问了也未必回答。”唐群英沉吟片刻,“也罢,见到你最好。我的打算是写一篇关于总统个人的文章……”

“写总统个人?什么意思?”

“《大江报》的订户比较杂,以文化界和商界人士为多。最近我们做了个调查,问及读者对时下人物的关注,总统以绝对多数票高居榜首。詹大悲先生认为,如果《大江报》就总统私务出一期专刊,必定大大提高我报的名气。”

看来秋瑾的介绍也不实呀。吕碧城印象里唐群英是类比秋瑾的豪爽女杰,关心政治为第一要务。没想到此人更像是一个浸淫于商界的文人了。

“总统自然为民众所关心,这并不奇怪……”

“吕小姐既然为总统秘书,自然对总统是极为了解的,我这里有几个题目,想请吕小姐说一说……”

“且慢。我们有纪律,对于总统的一切,未经授权,是决不能泄露的。”吕碧城笑道,“唐女士这是要咂我的饭碗呀。”

“我郑重承诺,你跟我谈的一切关于总统的事情,未经你的许可,绝不透露他人,更不会见报。这总可以了吧?我可以现在就给你出具书面的保证。”

“那你如何完成詹先生的任务?”詹大悲自汉口事件后,成为共和国新闻界的名人,吕碧城是知道此人的。

“詹主笔认为,结束封建帝制,建立煌煌共和,论功绩总统实为第一人。其超越孙文先生多矣。而建国一年半来,内政外交的成绩,令人目不暇接,确已看到了民族复兴的曙光。百姓们自然对总统的私事极为关心,偏偏很少看到关于总统个人的报道,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詹先生很有意思。唐女士,恕我直言了,您是孙先生赞誉的民党女杰,如今民党失势,孙先生至今流亡国外,汪兆铭、许崇智被判刑,唐女士的政治态度已经变了呀。”

“我不主张政治暗杀。”唐群英正色道,“而且,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种种,也不容诋毁。还是那句老话,事实胜于雄辩。我想,孙先生如果认清现实,也会改变态度的。孙先生所主张的一切,特别是平均地权的主张,现在不是正在实现吗?还是不谈政治罢,吕小姐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

“不知唐女士要问什么?”

“关于总统的私人生活。他的家庭,他的衣食住行,比如总统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娱乐?总统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总统有没有休息日?爱看什么书?爱不爱听戏?这些东西。却是百姓所关心的。这不涉及政治吧?”

“涉及倒是不涉及。”吕碧城沉吟道,“其实你所问的,也是我关心的。说来也许你不信,我虽在总统办公厅工作,第一呢,时间很短,不过三个月。第二呢,平时接触总统并不多。既然你是秋署长的朋友,我是信得过你的,我所讲的。未经总统许可。不能透露他人,更不能见报。可以吗?”

“完全可以。我已经对你承诺了嘛。”唐群英摸出纸笔。

“总统一妻二子,夫人闲居在家,并未参加任何工作。总统的两个儿子。长子已经上学了。据说天资聪颖。直接读了三年级,老师认为此子完全可以读中学了,不过总统没有答应。目前还在读三年级。总统平时吃什么我不知道,但他总是留客,据王秘书讲,总统的饮食极为简单,待客不过两荤两素一汤而已,若是无客人,一荤一素而已。不抽烟,一般不饮酒,不过据说酒量甚宏。这次跟随总统出巡,据我观察,总统深恶奢华,力行简朴。至于穿衣,我觉得他更简单了,军装为多,便服就那么两身。他读什么书我不知道,不过他让我查过一些资料,觉得总统涉猎很广,以历史经济类为多。总统懂英文,大概手边有不少外文书籍吧。至于爱好,我看总统没什么爱好,早上跑步锻炼坚持不懈,从不看戏,他也没有休息日。我跟他不在一起办公,他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我可不晓得。”

“唔,岂不是很无趣?”

“这点你说对了。我觉得很无趣。每日间一大帮人找他议事,开不完的会,批不完的公文。倒是出巡反倒轻松些……原先不知道,现在算是知道了,百姓们的日子,跟大人物们完全不一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