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春节二 - 蒙山军 - wanglong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蒙山军 >

第3节春节二

“弟兄们,过年好啊。”

“司令过年好。”正在吃午饭的军官们呼啦啦站起来,向龙谦敬礼。

“让我瞧瞧伙食如何?喔,不错嘛,还有腊肉呢。”龙谦看了看桌上几个盆里的菜肴,笑着说。

“司令没吃饭吧?是不是就在这里吃?俺们好久没跟司令一起吃饭了。”第十九标三营长程建国笑着说。

“好啊,不知有没有我们几个的份?哈哈,我饭量可大着呢。”龙谦招呼跟随他的韩子英和蔡锷一同落座。

这一桌全是营部的军官,除了程建国外,其余的都有些紧张,又带着兴奋。他们想不到最高统帅在春节跟他们一同用午餐。

“建国,给我介绍下嘛。我瞧着都面熟,就是叫不上名字了。”

“哦,他是军法官马福生,这个,通信排长曲宝维……副营长王会去了八连。”

“弟兄们辛苦了。”龙谦与营部几个军官一一握手,“都是咱山东子弟,想不想家啊?”

“不想。”马福生大声道。

“马福生,嗯,我在沂州见过你,当时在辎重营,对吧?过年了,怎么能不想家?不是真话。”

马福生嘿嘿笑了。

“军人也是人啊。一样有父母妻儿,想家想老婆都是正常的。但军人又不是一般的人,抛妻别子是常有的事。谁让我们穿了这身军装呢?我说的对不对?来,我敬大家一杯酒。”龙谦用勤务兵端上的空碗倒了点酒,“敬大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遂,建功立业。”

“不敢不敢,俺们敬司令。”七嘴八舌,军官们站起来,酒杯酒碗碰的叮当作响。

“过年了,可以喝点酒,但要限量。不许有人喝醉了。”

“放心,每个班一瓶酒,就发下来那么多。再多也没有了。”程建国嘿嘿笑道。

“这就好。这位是钦差蔡大人,你们应当敬蔡参谋一杯。”龙谦指指坐在身边的蔡锷,“蔡参谋很快就回京了,也好让他替咱们美言几句嘛。”

又是一通敬酒,蔡锷明显感到军官们看向自己的眼神里带着冷漠和敌意。

“建国,给家里去信了?”

“去了,去过一封。”程建国给龙谦斟上酒。

“儿行千里母担忧。要常去信。”

“是。”

“听说你爹给你说了一房媳妇?你是营长了,可以办家属随军。也可以进咱蒙山军的厂子了。”

“我不愿意。”

“为什么?”

“哪有时间娶老婆呀。再说。咱们还不知道啥时候回山东呢。司令。弟兄们总问,咱们啥时候回去?”

龙谦板下脸,“这才出来几天?这么没出息?”

“仗打完了。窝在这里干什么?每顿都是红米饭……”程建国因为父亲的关系,和龙谦比较熟。两次进军校,受到龙谦的特别关注,几年里从北上勤王时的一个小兵升到了营长,对龙谦有的是亲近,却没有别的军官那种敬畏。

“红米饭?红米饭怎么了?建国,你小子有些忘本了。记得当初我第一次去你家,满屋子找不出十斤粮,还是我派人给你家里送了一袋面。便是当地的百姓,有多少填不饱肚子的?另外。军歌是怎么唱的,‘向着祖国的边疆’,这才是江西,在中国的腹地呢,如果派你去新疆。去西藏,你去不去?”

“当然去!”

“军歌不是唱着玩的,更不是为了热闹。应当将它刻在心里。军人嘛,就是要上级指向哪里,咱们就杀向哪里。是不是啊?”

“是!”

因为是大年初一,龙谦不愿意多做批评。但部队普遍存在的思乡情结必须注意了,便是高级军官,对部队停留在江西不进不退也颇有怨言。

“这就对了嘛。吃菜,边吃边聊。军法官,”龙谦笑眯眯地看着马福生,“三营纪律如何?有没有严重违纪的?”

“没有。”马福生站起来,龙谦摆手让他坐下,马福生看了一眼标统韩子英,“三营纪律执行良好,没有违纪案例。”

“这就好。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是一群土匪!甚至连土匪都不如了。是不是啊?军法官是根据军律执行军法的,你们要自觉接受军法官的监督,不得有对抗情绪。马福生,工作有没有困难?程建国配不配合?”

“营长自身执行纪律就是模范。我在三营一切顺利。”

“嗯,你的任务不是给他们唱喜歌,就是挑刺的!没有监督,程建国一样会变坏的。”龙谦的语气严厉起来。

气氛陡然变冷,韩子英站起来说,“请司令放心,我标一定严格执行纪律条令,保持发扬我军的荣誉。”

“对,荣誉!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要用具体的行动体现蒙山军是什么样的军队,要让百姓爱戴我们这支军队。要让大姑娘们都以嫁蒙山军军官为荣。哈哈。”

“一定按照司令的要求办,保持发扬蒙山军的荣誉!”几个军官齐声回答。

“好,好。眼下要做的就是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工作,丢掉马上回家的念头,认真完成好参谋处下发的山地战训练科目,等待我的命令。”

“是。”

蔡锷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扒拉着盆里的已经凉了的肉菜,却很少送进嘴巴。看起来他在认真听龙谦的“训话”,实际上思绪早就飞扬到不知道何处了。第五镇的伙食出奇的好,过节就更不一般了。但是他的心思不在伙食上,第五镇军官们不断冒出的“蒙山军”三个字刺激着他的神经,提醒着他这是一支独立性极强的军队,跟北洋军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两个月来,他对这支军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尽管第五镇势如霹雳地镇压了起义,但蔡锷却很难痛恨这支军队,因为它不是朝廷的鹰犬,而是一支相当另类的军队。

蔡锷在第五镇身上看到了日军的影子,比如内务条例,比如训练科目,比如部队的战术素养。蔡锷认为他所了解的第五镇精锐部队。不如封国柱兼任标统的第十七标,已经不次于日军了,而且有许多地方超越了日军,比如小分队战术以及新式武器派生出来的战术训练。但又有更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真心地爱护百姓,比如战功评比,比如奖励与处罚,比如别开生面的爱国精神与献身精神的教育。

隐约听说刘道一等人并未并枪决,而是被秘密关押了。蔡锷曾私下询问过龙谦。他有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这位年轻的统制官。他有比第五镇高级军官们更多的机会与龙谦接触。

龙谦没有承认刘道一蔡绍南被秘密关押了。而是反问他对于湘赣边界起义的看法。“这样的举事会不会成功?它对于你们革命党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那些领袖们躲在日本不敢回国深入百姓去做艰苦的工作?难道他们连冯云山萧朝贵都不如?而是像雇佣打手一样做无谓的牺牲?这场闹剧中死掉的那些人,有几个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事?他们的父母妻儿,会不会为他们的死而骄傲?”

蔡锷无言以对。他承认即使没有第五镇的出现,这场“轰轰烈烈”涉及两省数州的起义不会成功。蔡锷是军人。懂得将一伙毫无纪律毫无战术素养的农民训练成令行禁止的军人的难度。更不要说身负更大责任的将领了。巡防营虽然**,比起一帮以江湖义气为纽带连结的会党战斗力强。关键是,所谓的革命军并未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在江西及湖南两省的会剿下注定会失败。即使第八镇及第五镇不来,一样的结果。

龙谦说的那句‘不愿深入百姓做艰苦的工作’震撼了他。因为他亲身参与了第五镇的民众工作。战斗结束后,第五镇各部一方面组织了以连排为单位的分队搜山剿匪,另一方面则组织了所谓的群众工作队搞了些访贫问苦的工作,医疗队深入乡村为百姓免费诊治,处置了临江等三府六户鱼肉乡里的豪强。搞了类似历史上起义军的开仓放粮,筹措军饷救助赤贫的农户,在当地乡村公开招募新兵……这一切,都受到了赣西百姓的热烈欢迎。现在,光是从袁州、临江、吉安三府招募的新兵便编了两个新兵团。分属第九协和第十协,展开了极为严格的训练。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参加过这次暴动的民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