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一人得道,鸡犬升仙
宋钦宗赵桓,则在宫廷举办御宴,款待各地勤王将领。大宋各地边军将领,济济一堂。
王半轮!
种师道!
张叔夜!
姚古!
……
种师道已经年近花甲,垂垂老矣。
此次东京保卫战硬仗,都是王半轮带来军马打的。王半轮自然而然,坐在了主位,处于众星拱月。
天子赵佶,亲自给王半轮把盏。
当然,王半轮立下如此功勋,也让赵桓十分忌惮。
包括奸臣李邦彦,张邦昌,忠臣李纲,张叔夜等,都暗示赵桓,警惕王半轮心怀不轨。
毕竟。
大宋天下,是从孤儿寡母手里夺来的。这个王半轮,不会依葫芦画瓢吧。
要不自己跟太祖学学,来个杯酒释兵权!?
可王半轮麾下兵强马壮,不能操之过急。
酒宴散了之后。
众人都各怀心事,回家休息了……
接下来,大宋朝廷向何处去?
君主立宪制度啊。
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能让大宋长治久安。
王半轮私下里,找了李纲,种师道,张叔夜,姚古,还有宇文虚中,吴敏等德高望重的老臣和将领,推销了自己的君主立宪制度。
还有太学里学生,尤其是陈东。
这些人思想活跃,能够接受新生事物。
如此好的制度,让大家眼前一亮。
彷佛漫漫长夜之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不管皇帝昏聩糊涂,还是英明神勇,有了君主立宪制度保驾护航,整个国家都能良好运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寄托在一位明君身上,是异常危险的。
碰到明君还好,一旦碰上一个暴君,一个强大王朝瞬间灰飞烟灭。
比如,秦二世,隋炀帝。
太好了!
过了两天,王半轮和群臣,还有太学生一起,向天子请愿,强烈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强大舆论压力之下,赵佶不得不点头同意。
不同意不行啊!
赵桓他老爸道君皇帝,太上皇赵佶,见金兵大败而回。他从建康城回来,跟儿子争夺帝位来了。
当皇帝多爽啊。
太上皇名义上好听,实际还不如退休老干部。
但不管宋钦宗赵桓,还是宋徽宗赵佶,他们说的话没人听。大家一致强烈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王半轮麾下梁山军马,兵强马壮。而且还有宋朝最强军队——西北边军统帅种师道支持。
至于那一帮奸臣,杨戬,李邦彦,张邦昌等,都翻不起任何浪花。
至于康王赵构,已然没有了他的位置。他以后只能,自谋生路啦。
根据宋朝皇室,跟王半轮为首群臣代表会谈,君主立宪制度如下:
宋钦宗赵佶还是天子,除了规定,只能有一个皇后之外,其他各种待遇不变。他相当于英国女王地位,但没有了实际权力。
李纲出任首相,相当于宰相,并组建了内阁!内阁成员有宋江,吴用,朱武,娄敏中,祖士元,宇文虚中,吴敏……
大宋朝第一部宪法,经过全体协商修订成了。
宋江当了副宰相,成了内阁首辅。
王半轮仅仅当了枢密使,掌管全国兵马。除了原有的十大元帅(卢俊义,杨志,林冲,鲁智深,庞万春,关胜,呼延灼,孙立,史进,花荣)之外,他有新增种师道,姚古,这两位勤王先锋,为元帅。
一共十二位元帅……
……
至于太上皇宋徽宗赵佶,还有康王赵构,以及那一帮奸臣,全都凉凉了。
当然,太上皇道君皇帝的顺德帝姬,还是被王半轮收入了后宫之中。
过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