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我不当大哥多少年了! - 我在水浒卖奶茶 - 江畔钓鱼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章我不当大哥多少年了!

浔阳楼乃千古名楼,自古文人骚客,多在墙壁上留下墨迹。黄文炳作为文人,自然不会错过。

浔阳楼墙壁上题咏甚多,有千古名篇,也有歪诗打油诗,不一而足。

浏览了一会儿,黄文炳恰好看见王半轮写的《西江月》。前边几句尚可,有一点自负,有一点狂妄。

后面两句,就有一点大问题了。

我了个去,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他年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个不是反诗吗?谁写的,如此大胆!”

“吃饭家伙,不想要了吗。”

黄文炳看了,登时目瞪口呆。他双眼向下移动,当看到“郓城宋江作”,五个大字的时候,心里有数了。

江湖上有传言,郓城刀笔小吏宋江,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专一结交天下英雄豪杰。而且,他出手阔绰,平时挥金如土。

他哪里来的钱财?

还不是刀笔吏灰色收入!

此人用贪污受贿来的钱财,四处接纳江湖义士,或者资助官府通缉要犯,以及山林草寇。

这厮,绝壁图谋不轨!

黄文炳当即抄录了《西江月》词,又找酒保问了一下,关于题诗人情况。

然后,黄文炳兴致勃勃地,连夜走进了知府衙门。

一旦告发了宋江,将反贼诛杀。自己得到蔡九知府和蔡太师父子赏识,升官发财是少不了的了。

蔡九知府闻听黄文炳来了,邀至后堂。左右献上了茶,二人寒暄已毕。

“相公在上,近日尊府太师恩相曾使人来否?”

茶毕,黄文炳动问道。

“前日有书信来!”

蔡九知府道。

“在下不敢动问,京师有何新闻?”

黄文炳拱手道。

“家尊写来书信,上面说,近日太史院司天监上奏:夜观天象,天罡星照临吴楚分野之地。嘱咐下官,敢有闹事的,立即剿灭,守卫疆土。更有市井小儿谣言:‘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蔡九知府说道。

黄文炳略微思忖了一下,道:“恩相,事情有眉目了。”说着,从袖子之中,取出了抄写的《西江月》词作,交给了蔡九知府。

“果然是反诗!谁人如此大胆写下?通判哪里弄来的?”

蔡九知府看毕,顿时脑海里,一连串问号。

“小生夜来不敢进府,无可消遣,去了浔阳楼上,观看前人题诗,故而抄录下来。”

黄文炳得意洋洋地,说道。

“何人所写?”

蔡九知府惊问,道。

“相公,上面明题写着姓名,乃是‘郓城宋江作’。”

“宋江什么人?”

“一个刀笔小吏!”

“切,刀笔小吏能有什么作为?”

“相公不可小觑刀笔小吏,他吃拿卡要,坑蒙拐骗,其灰色收入,不比你这个知府少。何况,恩相家书上小儿谣言,正应在此人身上!”

“何以见得?”

“‘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上一个木字,就是一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的人,水边一个工字,就是江字。此人姓宋名江,写下了反诗,冥冥之中就是天数。天数不可逃!”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又作何解?”

“以宋江为老大,一共三十六个头目,在山东郓城作乱也。”

……

真实历史上,宋江麾下,就是三十六个小头目。

“通判实在高明,不知道郓城宋江跑了没有,能否抓到?”

蔡九知府被黄文炳这么一解释,茅塞顿开。看来小儿唱的谣言,在江州应验了。

“我听浔阳楼酒保说,这是一个外地人题写的,他入住了一家客店。您派人过去,立马捉来审问……”

黄文炳说道。

蔡九知府当即升堂,叫换两院押牢节级,神行太保戴宗,过来听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