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郑庄公死后的遗憾(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春秋第二十二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郑庄公死后的遗憾(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春秋第二十二年)

时光荏苒,郑国在郑庄公寤生的带领下,成为小霸,登上了诸侯争霸的高峰。

郑国的一切,似乎都在康庄大道上顺利前进着。

公元前701年(春秋桓公十一年),五月的夏天,一代雄主郑庄公寤生,终于抵挡不住自然的规律,死亡了。

我们不妨在郑庄公的追悼会上,给他一个人生的总结:

伟大的郑国国君寤生,是郑国人民的好领导,在他革命的生涯中,先后担任了伟大的周王朝中各重要职位。

他继承了爷爷郑桓公、爸爸郑武公的革命遗志,发扬光大郑国疆土,尤其在残酷的诸侯国国际斗争形势中,处惊不变,运筹帷幄,采用军事手段和政治策略,抵抗了以宋国为首的敌对势力集团的反攻倒算,并取得伟大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敌人,先后与鲁国、齐国、陈国、蔡国等各大诸侯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使我们郑国昂然矗立在各国之首,成为了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一流强国。

不仅如此,寤生同志,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反对世界上邪恶势力和恐怖主义,派兵多次支援友好国家的安危,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在此,我们决定,为纪念寤生同志的革命历程和精神,纪念他稳如泰山的政治定力,授予寤生同志为“庄公”的谥号,从此以后,我们尊称其为——郑庄公。

郑庄公,永垂不朽,永远活在历史中。

二千多年后,后人对郑庄公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

(1)兄弟争位

寤生死了,追悼会也开完了,但是郑国内乱了。

因为郑庄公有八个公子(史记),留下名字的四个儿子中,公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子仪,老大和老二两个都很能干,不相上下——

一个是,庄公通过大臣祭足介绍并操办的邓曼(邓国之女)夫人,所生的儿子太子忽;另一个是宋国大臣的美女雍姞所生的公子突。

这两个人都很能干。

一个是当年跟着爸爸并出谋划策的小儿子,一个是打败北戎军队的大儿子。两个有才能的儿子凑到一起,未必就一定的好事,一山不容二虎。

论地位,太子忽是嫡出的老大,正当的君位继承者,又有顾命大臣祭足的支持,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论实力,老大就不如老二了,老二的妈妈雍姞是宋国雍氏家族的女儿,《左传》十一年记载: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所以雍姞背后有宋国的支持,这是实力靠山,在政治角逐场上,往往靠的就是势力,而不一定是地位。

新君继位,即要有顾命大臣照顾,也要有当朝实力派的青睐的支持,才能坐稳江山。比如:当年清朝咸丰皇帝就为继位者同治,安排了八个顾命大臣,不是也没有斗过实力派慈禧吗?这一点,英雄一世的郑庄公可能没有想到,又没安排和处理好身后的王位继位问题,这就是郑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教训。

受托孤重命的祭足,也是太子妈妈婚姻的介绍人,又是太子的支持者,首先辅佐立了公子忽继位,史称:郑昭公。

可是,雍姞也是郑庄公非常宠爱的美人,当然想立自己的儿子当君王,所以就对太子忽的上位,心里非常不平衡。

看到祭足立了公子忽,雍姞就开始秘密的展开了活动,经过一番的铺垫后,雍姞便忽悠祭足到宋国去通报郑国丧事及新君继位的事情,因为按照当时的规矩,这都是很正常的诸侯国家之间的交往。

此时的宋国和郑国,已经因为郑国拥立了当年流亡到郑国的宋国公子冯继位,从而与宋国处于关系良好的阶段。

宋国的公子冯,就是现在的宋庄公。

宋庄公是在郑国的强力支持下上位的,已经与郑国有了一层的亲密关系,现在郑国又要面临新君上位的情况,当然希望是宋国女人生的二公子公子忽继位,从政治上来说,郑国拥立具有宋国血统的公子突继位,必然会对宋国更为有利,这样两家岂不亲上加亲了,凭什么非要立公子忽。

所以,阴谋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雍姞安排祭足到宋国报丧,其实也是雍姞的策略,其实雍姞早早就将信息和打算传到了宋国。

既然来软的不行,就动粗的,反正祭足只是个大臣而已。

祭足当然不知道这是已经设好的陷阱,非常快乐的承担了这次的外交使命,来到了宋国。

于是,就在祭足到宋国的时候,便被扣留起来了,宋国威胁祭足:如果你不拥立公子突,就杀死你,杀你,跟杀个臭虫一样,然后再杀太子,最后还是让公子突上位,你同不同意?

祭足一看,完了,人家公子突的背后是宋国支持,势力大,而太子忽背后是陈国,一个三流的小国,当年我劝阻太子要娶齐国的公主,找个势力大的靠山,他不听,导致出现现在这个局面。你说,这样一来,郑国岂不陷入战乱了。

罢,罢,罢!

保命要紧,保郑国的安定团结要紧,委曲求全吧,大王轮流转,我是吃粮当兵的,跟着谁都行。

老奸巨猾的祭足,在宋国的威逼下,还没有来得及坐老虎凳,就叛变了,私下与宋国结了盟。

在宋国的二公子突非常的兴奋,看来还是妈妈痛爱自己,郑国的江山就要到自己的手里了,眼泪都激动的差点掉了下来。公子突正准备给宋庄公表决心的时候,却得到另外一番的答复。

宋国一看计谋达到了,就反头对在宋国的公子突说:

“我们已经安排好拥立你担任郑国的国君,不过你回国后怎么感谢我们宋国?是不是要出点费用?与人消灾,拿人钱财,也是符合情理的事情。”

公子突也不是个傻瓜,一听就明白了,心里暗骂:

“我靠!这都是套路,你们宋国也太狠了,本来拥立我,是个好事,可是一谈钱,肯定伤感情,虽然我妈不是公主,但也是你们宋国的人啊!我上位自然会感谢你们宋国的,现在味道变了。”

不过俗话说;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什么也别说了,先搞到这个王位再说,此时不是讲理的时候,公子突也就口是心非的答应了:

“只要你们宋国能拥立我上位,金票,肯定大大的有。”

宋国放心了,于是派人护送公子突和祭足回国,拥立了公子突回国继位了。

公子忽失去了重要大臣的帮助,还有小妈对弟弟的内应,大势已去,跑吧,要不连命都要搭进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公子忽就跑到了卫国,所以说:三十六计中“跑”为上,不是无缘无故造出来的,是由历史渊源的。

公子突上位后,史称:郑厉公。

(2)宋国“索贿”动菜刀

弟弟赶跑了哥哥,郑厉公赶跑了郑昭公。

宋国当然要派人前来祝贺,这可是宋国女人血脉的君王。不过,宋国前来祝贺的背后,还有一层意思,这就是:要金票、要报酬。

刚登上基的郑厉公心想:你们宋国也太着急了,我的屁股还没有坐热王位,就是要报酬,也要等等,何必这样的逼迫我。

以前我没当国君的时候,为了上位,任何要求都是会答应的,现在我已经升为国君了,郑国也是一大家子人马,都要吃饭,要生产,搞军备、抓经济,哪里不需要钱?给钱,也不能这样着急,这岂不成为“买卖”了吗,所以就很委婉的回绝了。

宋国可能是因为让郑国痛扁了十几年,连年征战,遭遇饥荒,国库里面缺银子,穷的叮当响,也就很把要钱这个事,当成一次巨大的政治投机买卖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