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死里逃生的叔孙穆子(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春秋第一百八十二年)
鲁国出事了——
原来,鲁国的季武子擅自带兵攻打了莒国,并夺取了莒国的郓邑,为什么突然的鲁国的季武子要进攻莒国?话还的从头说起。
鲁国和莒国,原来都是一个地区的诸侯,关系还算是不错,但是自鲁宣公四年,前605年,春天,鲁国会同齐国平定莒国内乱的时候,鲁国和莒国的友好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鲁国先后占领了莒国的几个城邑。
莒国从此抛弃了身边的齐国和鲁国,转身投向了远在西方的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小弟,以对抗身边的两个小强:齐国和鲁国,这更是触怒了齐、鲁的利益,于是争端不断。
莒国实力不行,不能和齐国和鲁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对抗,就只能采取揍小弟的战略,慢慢的扩充自己的势力。
鲁宣公十八年,秋天,莒国将鲁国的保护国曾国的国君给杀死了,这引起了鲁国的强烈不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襄公四年,晋国已经成为了地区老大,于是在鲁国觐见晋国国君的时候,就请求晋君一起招待曾国国君曾子。其实,这等于是将曾国获得江湖大哥认可的一种方式,也算是趁机震慑莒国一下,大家都是晋国大哥系统内的诸侯国,你不要整天打曾国,目中无人,曾国不但有晋国这个大哥,还有鲁国这个小哥保护。
开始,晋国不同意鲁国的意见,如果身边的小弟们都很团结了,大哥就不好做了,晋国也愿意看到山东地区存在制衡的情况,所以晋国态度不是很积极。只不过后来在孟献子的劝告下,晋君才答应,给了鲁国一个面子,一起设宴席招待了鲁君和曾子。
这让莒国很吃醋,于是当年,莒国就勾结邾国一起再次讨伐曾国,鲁国当然要前往营救了,可是没想到,鲁国这次出兵却被两国联军在狐骀(曾国的城邑)地区打了个鼻青眼肿,狼狈的败回了鲁国,鲁国很是丢面子,为了纪念鲁国在这次战斗中死亡的将士们,鲁国的丧失丈夫的妇女头发上,在迎接败军的时候,都用麻绳或白布条束发,表示哀悼。这个习俗从此在鲁国的大地上传承下来了,直到现在,山东鲁西南地区的妇女死了丈夫,还有用白头绳束发的习俗。其实就是流传于此,在春秋时期这个行为叫做:髽(zhua)。
用现在的解释:1,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2,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发髻;3,梳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看来,鲁国凭自身的力量解决不了这个事情的,还得靠大哥。于是,鲁襄公五年,鲁国又带着曾子前往晋国要求与晋国结盟,开始晋国想叫曾国按照鲁国的属国地位参盟,但是在鲁国的叔孙穆子叔孙豹的要求下,还是将曾国列为了与鲁国平等的诸侯国的地位,与晋国一起结盟了,这是很抬举曾国的地位了。
但是,曾国自己实力不行,光凭大哥的照顾,总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莒国当然不愿意让曾国的地位上升,眼看着在鲁国的扶持下,地位一步步的高升。所以,莒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鲁襄公六年,莒国竟然一举灭掉了曾国。
莒国的这个行为,就不太好说话了,必经曾国也得到了晋国的认可。
于是,晋国公开的讨伐了莒国,并且问莒国“为何灭曾?”,莒国当然回答不上来了,支支吾吾,有了晋国的这个质问,鲁国的季武子就可以视为是直接得到了晋国的命令,换句话说,这就等于是:鲁国从晋国得到了征伐莒国的合法确认。从此、也就拉开了以鲁国季武子为代表的对抗莒国的序幕。
自此以后,两个国家,今天不是莒国侵占鲁国的东部的边境城邑,明天就是鲁国讨伐莒国,双方搞的不亦乐乎。
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也就是上一年期间。
莒国的国君棃比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去疾,一个叫做展舆,莒国国君先立了展舆为太子,不知道为什么,之后后废了他,而且莒国国君棃比公十分的暴虐,不得民心,这就麻烦了。
被废掉的展舆发动政变,将爸爸棃比公给杀死了,去疾逃亡到了齐国,因为他是齐国女人生的儿子,而展舆是吴国女人生的儿子,莒国发生动乱了,鲁国的季武子又看到了时机,于是在鲁昭公元年,鲁国的季武子未和鲁国国君沟通,就擅自带兵攻打了莒国,并夺取了莒国的郓邑。
所以,趁着这次的诸侯会盟大会,莒国也赶来了,并在大会上向鲁国提出了的控告。
以前的鲁国和莒国的这段瓜葛,都是在晋楚争霸的大环境中发生的,现在晋楚已经和平了,发生在这个和平时期的纠纷,当然就成为比较显眼的一个事件了,况且,楚国是没有参与这段历史瓜葛的事件,仅是看到了鲁国破坏和平的行为,因此,楚国生气了。
参加这次世界和平大会的楚国,非常的生气,和平会议还没有结束,鲁国就开始挑衅大哥们的权威了,这还了得?于是,楚国就直接向晋国提出:
“今天我们重温以前‘弭兵之盟’的和平大会,在会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鲁国就擅自的进攻了莒国,这就是亵渎和平盟约,这样吧,既然鲁国胆敢这样大胆,楚国就请大会直接将鲁国参会的使者叔孙豹给杀掉,维护正义,也算是教训一下鲁国的嚣张气焰。”
你说这个季武子多嚣张,也不看看时候,他就是单纯的军事观点,一点也没有政治头脑,其行为直接给代表鲁国参加会议的叔孙穆子带来的极大的危险。
其实,这个事情还真不能怪罪鲁国国君,因为此时的鲁国的兵权,根本就不掌握在鲁君手里面,而是一分为三,掌握在三桓家族手中,季武子就是其中的一桓,而且是最大的一桓,他自己未经国君同意,擅自的进攻莒国,其实也是想扩展自己的地盘,鲁君是没有能力制止的,但是恶劣的名声,却让鲁国来背。
所以,这次代表鲁国参加会议的使者叔孙豹,成了替罪羊,而且生命堪忧。
晋国是知道鲁国和莒国这个特殊的国情的,于是这次辅佐赵文子来会盟的乐王鲋,就打起了鬼主意,想狠狠敲叔孙豹一笔竹杠,然后再准备为他说情。
主意打定后,他找人找到叔孙豹索要他的腰带,什么意思?难道叔孙豹的腰带是名牌,很值钱?其实都不是,这就是个借口而已,大家彼此都是官场上的人,索贿的话语,不能说的太露骨,一见面,就说:“你给我一万两银子,我帮你搞定这个事情”是不是有点不要脸的感觉,但是如果换个语气说,就不一样了,比如:
“现在你们鲁国趟上大事了,尤其是你这个使者,可能要杀头,我们乐王鲋大人想给你说情,你看看怎样?
但是——,大人看你的腰带之类的一点小东西很好,很是喜欢,你是不是考虑一下子。”
这样说,很文明,也很有文化,剩下的就看你的理解能力了。
所以,陪同叔孙豹的鲁国大臣梁其胫很明白,就对叔孙豹说:“财物就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你不要舍不得,破财免灾吧。”
叔孙豹说:
“诸侯相会,就是为了保卫国家,如果我通过贿赂免除了我的灾难,但是国家的恶名免不掉啊,鲁国可能会受到进攻,这就是给鲁国带来灾难,何谈保卫国家呢。
我们家里都有围墙,就是为了阻挡坏人的入侵,如果围墙有了问题,这是谁的错?
为了保卫国家而让国家受到伤害,我的罪过就大了,我们的国家历来就是叔孙氏出使办理外交事务,季孙氏保卫国家,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又能埋怨谁呢。”
不过,这个乐王鲋很是贪财,我不给他,就坐下仇恨了,这样吧——
叔孙豹将乐王鲋的使者叫过来,当场从自己的裙子上撕下一片丝帛给他,说:
“我身上的腰带,恐怕太不贵重了,给你一块贵重的丝绸吧。”这招就叫做装糊涂,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拒绝的意思,但是彼此不伤面子,文人斗法,很有意思。
这个事情让赵文子知道了,非常赞叹的说:
“叔孙豹身处危险而不忘国家,这就是忠;临危不放弃职守,这就是信;为国家考虑而舍弃死,这就是贞;考虑问题从这三个角度出发,这就是义。忠、信、贞、义这四样,叔孙豹都占了,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被杀呢。”
于是赵文子亲自向楚国求情,并且讲了一番大道理,说的楚国公子围连连点头,感叹中原的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事情分析的头头是道,既然晋国大哥说话了,楚国也不好再坚持了,就赦免了叔孙豹,一场杀头大祸避免了。
叔孙豹差点因为季孙的鲁莽而丢掉性命。
鲁国的叔孙豹脱险回国后,算是脱离的险境,季武子当然要来慰问,所以惹事的季武子就坐着曾天驾驶的车辆来慰问他。
但是叔孙豹避而不见,从早上到中午都不出来接待,因为开会所遭遇危险的火气还没有消除。
于是,为季武子驾车的曾天,对叔孙豹的管家曾阜说:
“从早上到中午,我们一直等着,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错误了,鲁国就是靠着大臣们之间的相互忍让治理国家,叔孙豹大人能够在国外忍让,回国后,就不能忍让了,这又是何必?”
曾阜说:
“叔孙豹大人在外面冒着生命危险,劳累了几个月的时间,你们在这里等了一个上午,算什么?商人想要盈利,还怕等点时间吗,你们等着,我看看大人睡起来没有。”
于是,曾阜进来对叔孙豹说:“可以出去了,差不多了,彼此都要有点面子。”
叔孙豹厌恶的指着房内的柱子说:
“我虽然厌恶它,但是又不能去掉这个柱子,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