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楚吴再战,楚灭舒国(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春秋第一百七十五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32章楚吴再战,楚灭舒国(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春秋第一百七十五年)

鲁襄公二十四年,夏天,吴国开始勾结舒鸠人叛乱楚国。

舒鸠国,是“春秋时代”吴国与楚国之间,今安徽省舒城县的“群舒”人中的一支。群舒,包括:舒庸国、舒蓼国、舒鸠国、舒龙国、舒鲍国、舒龚国,皆为偃姓。

《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二年记载:

公元前615年,群舒背叛楚国,楚国令尹成嘉俘获舒国君主和宗国君主,并进而围攻巢国。至此,楚国降服了群舒,他们成了楚国的附庸,但是现在群舒又被吴国挑唆,准备叛楚。

说白了,就是楚国的国力下降了,附庸的小国当然要依附于开始强大的国家,吴国就是慢慢强大的国家。

这还了得——

楚康王马上派兵进行征伐,并在荒浦地区与舒鸠人对阵,楚康王派沈尹寿和师祁犁二人,前往舒鸠人大营中责备他们,舒鸠人国君很是恭敬的接待了两个人,并且告诉二人,他们本身没有叛乱楚国的意思,都是因为吴国的强迫,自己家夹在楚国和吴国之间,没有办法,因此只能以吴国的意见为主,跟着瞎闹腾了,因此请楚王谅解,请给予他们一个和平的机会。

楚康王开始想不同意,既然出兵,直接灭了他算了,省得整天的找事儿。

但是令尹蒍子冯不同意,还是劝诫楚王接受他们的盟约,既然他们信誓旦旦的说了没有背叛我们,直接灭掉他们,对别的附庸国也不好说话,留着他吧,以观后效。

楚军退了,接受了舒鸠国的盟约。

鲁襄公二十五年,楚国令尹蒍子冯死了,这次是真死了。屈建成为新的令尹,屈荡成为了莫敖。

舒鸠国一看楚国的令尹蒍子冯死了,既然自己的保护神死了,就要面对生死决战,于是就再次的叛变了楚国。

而楚国新上任的新令尹,也正好需要战功磨刀,以提升自己的威信,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国,自然就是最好的“磨刀石”了,屈建(子木)率兵征伐,吴国出兵营救。

楚国的屈建准备采取设伏诱敌的战术,主动撤退了左翼的人马,通过诱敌将吴军引诱进入到左、右翼之间,让楚军相互夹击,形成了对吴军的左右合击之势。

计划制定好了以后,马上布局。

开战之初,楚国大将子强等五个将领,带人攻击吴军,可能是子强有些太猛了,双方一接触,吴军就有些吃不消了,开始败退,按照道理此时的楚军应该乘胜追击。

但子强并没有追击,反而也开始撤退了,这让吴军有些纳闷,经过观察,吴军发现子强的部队不多,心里分析:肯定是楚军因为人少,所以不敢追击吴军。于是,吴军就翻过身来,开始追击楚军,一路狂追,喊杀震天,追了不久,正好就进入了楚军设伏的地区,楚军左右两翼一起杀出,吴军大败。

通过这个战役,也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的楚国和吴国的战争对抗中,楚国的军事指挥还是高于吴国的。因此,也能在较多的战争对抗中获得胜利的态势。

吴国的军事指挥艺术还要等候淬炼,那个淬炼的人就是伍子胥和兵圣孙武子的到来。

八月,楚国将舒鸠国灭亡。

此时,中原的郑国,趁着楚国的目前状况无暇顾及他们,就对上次曾经跟着楚国一起出兵征伐郑国的另一个小国陈国,下手了,这就是报仇。陈国原来也是郑国的小弟,现在已经变成了楚国的小弟,陈国根本抵挡不住郑国的进攻。

陈国无法,为了保护自己,只好投降郑国,楚国无暇顾及,便暂时的忍下了这口气,等待着机会,反正郑国早晚都是要征伐的。

楚国为了快速的提升实力,马上展开了全国轰轰烈烈的经济大普查工作,发展生产,聚集水泽,深耕盐池,度量山峦,鼓励放牧,划定田地,制定赋税,修理战车,豢养战马,制造兵器铠甲。

楚国开始“抓革命,促生产”了。

十二月,吴国的大王诸樊,为了报复上次的救助舒鸠国失败的仇恨,再次的出兵伐楚,攻打楚国巢州的城门,驻守巢州的大将巢牛臣说:

“吴国国君很勇敢,很是很轻率,如果我们故意打开城门,吴王肯定会第一个带头冲入城门的,我们集中所有的火力,用弓箭集中射击,一定能够射杀吴王,只要是这个人一死,我们楚国的边疆就可以清净一阵子了。”

大伙一听,很有道理,于是就按照他的意见实施。

果然,巢州的城门一打开,吴王诸樊带头第一个就冲进了城门,你想想,城门洞子的范围才多大,而且都是鱼贯而入,兵力再多也没有用,都在吴王的身后,一顿乱箭下来,吴王成了刺猬,被射死了。

吴军大败。

吴军和楚军作战,上一次,是楚军主动的撤退,导致吴军陷入埋伏大败,这一次,又是楚军主动的打开城门,让吴国君王身亡,吴国怎么就是不吸收教训,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是里面有鬼,血的教训啊。

吴国的国君死了,这可是个巨大的胜利。

楚国的君王楚康王,很是高兴,这一阵子的忙活,不但终于把舒鸠国给灭了,也暂时的消除了吴国的战争隐患,这真是大胜啊,于是楚君就准备大赏带兵的新令尹子木(屈建),但是屈建说:

“这都是之前令尹蒍子冯的功劳,这次胜利是在他的基础上实现的!”

所以,就把赏赐,给了此时的楚军大司马蒍掩,也就是蒍子冯的儿子。

此时的郑国还沾沾自喜战胜的陈国,在这年的三月初一,大搞犒赏活动,摆开盛大的宴席犒赏子展,当场就赐给他高级马车和装饰品,加上八座城池。准备赏赐给子产高级马车和六座城池的时候,子产拒绝了城池的赏赐,在国君的邑宰坚持下,才勉强的接受了三座城池,子产的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受到了郑国上下的一片好评。

但是郑国在大赏群臣的时候,不知道危险已经越来越近了。

楚国的一看搅屎棍子吴国的国君死了,就想趁机反戈一击,趁着吴国的丧乱直接打垮吴国,于是便勾结的秦国一起准备偷袭吴国,但是当两国的军队出发后,就得知吴国已经做好的迎战的准备,便放弃了攻打吴国的计划。

不过,既然两国的联军已经出发了,就不能半途而废,正好最近郑国得意洋洋,侵略陈国,需要征伐,顺道转兵征伐郑国吧,五月份,联军就到了郑国的城麋,此时正是郑国的皇頡驻守城麋,只好出兵迎敌,一交锋,皇頡就被楚将穿封戌给抓获了,这可是临阵抓获敌将,是很大的功劳啊。

于是,旁边的助阵的楚国公子围就想和穿封戌争功。

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找来了伯州犁做评判,伯州犁是个老油条,一看公子围可是皇室成员,这个评判不太好做,于是就说:

“还是问问俘虏吧,看看他说是谁抓获的他?”

公子围有些急了,就里连连对着伯州犁瞪眼睛。

伯州犁微笑的看了公子围一眼,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于是,伯州犁便让俘虏站在他的面前,让穿封戊和公子围站在俘虏的左右两侧后,伯州犁就对俘虏介绍说:

“现在出现了争夺你这个俘虏的事情,因为你是个君子,所以你肯定是知道谁俘虏的你,你好好听仔细了我的介绍。”

然后,伯州犁就用手向上指的方式,对着公子围的方向,向被俘虏的皇頡介绍说:

“这位是王子围,是我们国王最珍贵的亲弟弟!”

然后,伯州犁用手向下指的方式,对着穿封戊的方向,向皇頡介绍说:

“这个人是穿封戊,是楚国首都外面城邑的一个县长。”

说完后,伯州犁对皇頡眨着眼,微笑的问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