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情节大反转:郑国再次投楚(鲁成公九年,前582年,春秋第一百四十一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1章情节大反转:郑国再次投楚(鲁成公九年,前582年,春秋第一百四十一年)

鲁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

晋国和楚国围绕郑国的第三次交兵又开始了。

楚国连续两次伐郑,都没有成功,劳师远征,来回反复,费用耗费很大,很得不偿失,但是又不能放置不管,战争是个很耗费精力和钱财的游戏。

楚人改变了方法,既然不能拼人力,咱就拼财力。

于是,楚国安排了公子成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前往郑国,和新上任的郑国国君郑成公会面,要求两国和平,不要再发生战斗了,这样征来伐去的,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这对于郑国真是个天大的好事,郑国弱小,才导致在晋国和楚国之间倒来倒去,被两国连年征伐,拼的是体力和鲜血,现在好了,如果两国都改变方式,不是采取征伐郑国,而是采取贿赂郑国,那么郑国简直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郑国很是高兴,简直有些受宠若惊。

于是,郑国郑成公和楚国的公子成,一起在郑国和楚国的边境“邓地”,进行了初步的洽谈。

郑国认为事情做的很秘密,而且只是洽谈,还没有具体的签订条约,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估计是保密工作也做的不好,但是在烽火连天的那个年代里面,郑国又是晋国的小弟诸侯,因此消息还是走漏了。

晋君知道了郑国与楚国秘密洽谈的事情。

郑国郑成公刚上任不久,需要经常的到晋国去面见晋景公汇报工作,这不,秋天,郑成公哼着小曲,坐着马车,又前往晋景公的避暑别宫铜鞮(di),一见面,晋景公就破口大骂郑成公,说他忘恩负义,不顾自己爸爸和晋国传下的良好基业,去和楚国暗地里眉来眼去,暗通渠好,不是个东西,郑成公年轻气盛,当然也就不服气的顶了两句,晋国竟然把郑成公给逮捕了,扣留了起来。

然后,派大将栾书带领大军前往郑国征伐。

你说有没有意思,栾书第三次带兵前往郑国,前两次是救助郑国,这一次却是征伐郑国,情节大反转了,郑国知道消息后,马上派出了使者求和。没想到,晋国人竟然把郑国的使者给杀死了,这太不符合道理了,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在当时就有的规矩,谁想到晋国竟然骄横到这个地步,确实让郑国人生气。于是便真刀真枪的抵抗起来了。

晋军一时半时还真拿郑国没有办法。

郑国包围了许国,目的就是想告诉晋国,他们并不着急救出郑成公,现在还有力量去围攻其他的国家,你们晋国想怎样,就看着办吧!这都是郑国公孙申的计划,他说:

“我们即能抵抗晋军,还能分出兵力来包围许国,然后再做出假装拥立新的国君的样子,也不再派使者前往晋国,这样晋国恐怕就会放回来我们的国君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的逻辑,反正我是没搞明白。

楚国当然坐不住了,这次是郑国给自己背了黑锅,既然晋国伐郑,我们楚国就一定要救郑,不过这次楚国也学聪明了,为了避免和晋国发生面对面的生死决斗,就征伐晋国的小弟陈国。

以前不是说了吗,陈国总是跟着郑国走,郑国投靠了晋国,陈国自然也就投靠的晋国,但是这次,事情发生的太突然,陈国还没有转过脑弯来,就没跟上节奏。

楚国伐陈,目的就是,晋国你打击我们的小弟,我就打你的小弟,而且还不止打一个,在晋军与郑国僵持期间,楚国于冬天十一月,征伐收服了陈国后,又去征伐了刚投靠晋国的莒国,上次就是因为莒国投向晋国,晋国才以次为借口搞的“马陵之盟”,现在倒好,不到二年,莒国又受到了楚国的进攻,收服了莒国。

晋国此时并不好过,因为,此时晋国的宿敌秦国郑联络了白狄一起,开始从背后进攻晋国,这才是晋景公的心腹大患,晋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既要对付南方的楚国,还要防备背后的秦国,这样子,就是晋国在厉害,也会被拖垮的,晋景公可不是后来的希特勒,明知道两线作战的坏处,还拼死一搏,因此晋国必须要改变这种状态。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和楚国缓和矛盾,不再相互争霸,腾出精力和兵力,安定自己的后方,但是处于交战的两国,怎么来打开这个局面?

一次,被这些苦恼所困扰的晋景公视察军府,看到了一直被扣押在这里的,头上戴着楚国帽子的钟仪,他就是上次郑国突然急袭楚军抓获的楚军官员,然后又交给了晋国一直拘留在军府的楚国俘虏。

晋景公询问这是谁?

看管的人回答:“就是上次郑国抓获的楚国俘虏”。

晋景公让人把他释放出来带到身边,询问他的身份和姓氏,钟仪来到晋景公面前连忙叩头,回答说:“自己是楚军的乐官”。

“乐官——,既然是乐官,能奏乐吗?”晋景公问。

“这就是我的工作”钟仪回答。

晋景公兴趣来了,就让周围的人给钟仪演奏的设备,让他当场奏曲一首,钟仪就演奏了南方楚国的乐曲,非常精湛。

晋景公说:“你们的楚王如何?”

钟仪回答:“这不是我能够知道的。”

晋景公一听,很是赞赏这个俘虏,很懂礼貌,一点也不胡说自己君王的事情,坚守为臣之礼,便赞扬了他,但是一定要他说说意见,也算是想看看他怎么说,难为他一下,钟仪就回答:

“楚君做太子的时候,有教育太子的老师等官员侍奉他,太子每天早上向令尹子重(婴齐)请教,每天晚上向司马子反请教,我就知道这些,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晋景公回来后,就和范文子说了这件事情,范文子士粲说:

“这是个君子,报告自己的姓氏就是不忘先人;

演奏家乡乐曲就是不忘故乡;

例举楚王太子时的事情,就是没有私心不妄议;

直呼二卿的名字,就是尊崇国君。具有仁、信、忠、敏的德行,国君为什么不放他回去,让他来结成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晋景公一拍大腿:对呀,我正想找个合适的人来完成这件事情,正好,就在眼前了。

晋景公马上安排人员将钟仪请到首都,好好的安排食宿,高级待遇,并告诉他晋国想和楚国求好的意见,然后就让他回楚国替晋国求和。

这年的十二月,楚国见到了从晋国返回来的钟仪后,马上就派出了公子辰前往晋国,答复钟仪带来的晋君的使命,请求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初步的建立了基本的停战协定,并开始进一步的洽谈签订后续同盟条约的问题。

两个死掐的对手,开始缓和了!

这会儿,真有点意思了。

楚国此时也是筋疲力尽,既然晋国有了和平的意思,自己也很想就此借坡下驴,开始迎合晋国的建议。

试想,现在的世界中,当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就有点类似楚国和晋国的意思,既然谁也消灭不了谁,就搞个条约,一起罢手,暂时的和平,获得喘息的时间,这也是灵活机动的调整政策方针,我们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这样干了。

郑国,还在和晋国的军队杠在哪里。

本来,郑国原想采取公孙申的意见,对外声张要拥立新国君的意思,就是打消晋国扣留郑成公的想法,能够放回郑君,谁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有风,就会有雨,只要有传言,就会有行动,郑国的公子般听到公孙申的计谋后,趁势将错就错,将计就计,就真的拥立了郑成公的弟弟公子繻为国君了。

这还了得,假戏真做了,本来就是个计策,不是真的要废掉郑君拥立新君,于是郑国大臣们同仇敌忾,将公子繻给杀死了,郑成公的太子还在,轮也轮不到他弟弟来做国君,要是假装拥立、也要拥立郑成公的太子髡顽为国君,于是郑国救拥立了太子髡顽为新的郑君。

那个企图假戏真做的公子般害死了公子繻后,一看形势不好,也就跑了。

此时,时间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年度的春天。

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春天,卫国在晋国的命令下,派遣了卫定公的弟弟公子黑背,率领着卫军从背后夹击郑国,以期待得到军事上的突破,打破这个僵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