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齐鲁之间的诡秘风云(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春秋第一百三十四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69章齐鲁之间的诡秘风云(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春秋第一百三十四年)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其特殊重要事件发生,鲁桓公时代的“葵丘之盟”,奠定了齐国齐桓公的霸业。鲁僖公时代的“践土之约”,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主身份。鲁宣公的时代“邲之战”,呈现了楚庄王的伟大复兴。因此,当时代进入到新的历史环境中时,体现时代精神和主旋律是什么?这才是我们最值得关心的东西。

上一个鲁宣公时期,楚国成为了新的霸主,但是晋国并没有像之前的齐国那样一蹶不振,而是奋力抗争,所以晋楚争霸仍然是目前时代的主题。

“邲之战”,对于晋国和楚国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该战之后,晋国开始收缩,楚国大步迈进。

到了“鲁宣公末期”,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两个集团的对抗:

楚国集团:楚国、郑国、陈国等;

晋国集团:晋国、卫国、曹国等;

两个集团的实力对比,大家一目了然,无需多说,其中鲁国和齐国,自然就是两个集团竭力争取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鲁国和楚国更近一些,而齐国和晋国地缘更为方便;但是从历史传承的高度上,鲁国是周王室的后嗣,代表着正统,鲁国与晋国都是姬姓的一家人,似乎就更亲近一些,而齐国和楚国都是外姓人,一个处于东夷的环境,另一个是南蛮的代表,也就有了共同点。

但是,春秋诸侯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里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历史的演进过程,往往开始想的和结果发生的,就有很大的区别。

发生在上一个“鲁宣公结束”的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例子。

晋国预想设立对抗楚国的诸侯联盟,齐、鲁就是必须要争取的对象,齐国更是重中之重,于是晋国派遣了重要的大臣郤克前往会盟,但是谁知道被齐顷公开了个玩笑,搞成了两国对抗的状态,这让两国领导人都是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

好在,晋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武力威胁,终于算是暂时的延缓了与齐国反目的步伐,齐国被迫与晋国结盟。

齐国与晋国结盟,受到威胁最大的就是鲁国,鲁国自然就没有了帮手继续与齐国对抗。

因此,在鲁宣公十八年,夏天。

鲁国派遣了人员到楚国面见楚庄王,试图与楚国联盟,以便能获得以后对抗晋国和齐国的联盟基础,这个想法当然很好,实施起来也不会很难,这也是楚国的梦想的局面,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楚庄王在答应了鲁国的要求后,突然因病死亡了,楚国面临更换国君和举办丧事的大事,出去结盟显然是不能了。

鲁宣公正在为此事烦恼的时候,这年的冬天,也一命呜呼了。

原本有了合作意图的两个国君,只能到地下去研究合作了,新的局面需要新的开始。

齐国和晋国不是已经联盟了吗?为何又要开战?

这里面就需要有一个:个人的概念和大局观念的对比问题了。

前面说过了,晋国和齐国本来没有刻骨的仇恨,就是因为齐顷公笑话晋国出使的郤克残疾,导致双方的矛盾骤然升级。

好在,晋国的国君晋景公还是有大局观的,压制住了郤克的报仇欲望,通过武装威胁,强行压迫齐国与晋国结好。但是,此时已经执掌晋国政权郤克的恶气还没有出,所以,晋国和齐国自然就存在的再次反目的个人恩怨的基础。

从大局上来看,晋国和齐国初步建立了联盟关系,但是齐国和鲁国没有联盟关系,以前齐国和鲁国互掐的时候,往往鲁国很大一部分就是依靠晋国的调和,现在晋国和齐国结盟了,鲁国就需要重新再找一个有分量的大国作为靠山。现在,当然就是江湖上炙热烫手的楚国了,因此,就有了鲁国向楚国发表了联盟,共同抗击齐国的意向。

鲁国和楚国的这个意向,因为楚庄王和鲁宣公的死亡,而搁浅了。

但是晋国害怕了,如果鲁国再和楚国联合起来,中原的诸侯势力就等于的丧失殆尽了,只剩下晋国和齐国,这一对儿面和心不和的盟友,他们将会单纯的成为了北方各自孤独的狼。

因此,晋国很不愿意让鲁国从中原的大家庭中分离出去,鲁国在积极的备战,晋国采取默许和回避的态度,于是鲁国在面临齐国的边境采取“丘甲”制度,就是改革军制,有的说是按照当地的以“丘”为单位的百姓,发放铠甲兵器,以随时做好作战准备;有的说是,按照当地的基础单位,提供一定的兵源和财物,壮大鲁君的基层军事实力。

无论是怎样,鲁国反正都是在加强准备,积极备战的行动。

齐国,发现鲁国要联合楚国攻击自己,也很担心。

干脆,正好楚庄王刚死,他们计划泡汤了,不如我们齐国也联合楚国一起攻击鲁国,本来齐国和鲁国这两个国家,就都是楚国和晋国争取的对象,现在却情节大反转了,一下子倒过来了,变成了鲁国和齐国去主动争取楚国的支持,国际形势就是这样“无厘头”。

齐国联盟楚国?

这对于晋国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一个楚国已经把中原搞的昏天地暗了,双方围绕着郑国,你来我往,整整的打了一个时代,现在又要和齐国联盟,在晋国的身边搞事请,肯定不行,如果齐国在反对晋国,晋国就变成被三面夹击了,西边背后的秦国、东南方向的楚国和郑国,东方的齐国,再加上北方的那些戎狄,晋国还活不活了。

于是,为了应付这个局面,晋国迅速的和鲁国在“赤棘”结盟,目的就是告诉鲁国,不要害怕,有我们晋国在,肯定会为你鲁国撑腰。当然,这也是警告齐国:别乱来昂,我们不但和你是同盟,和鲁国也是同盟,不要去和楚国瞎掺和。当然晋国也是在告诉楚国:北方地区是我晋国的地盘,你不要乱插手昂。

一个盟会,竟然有三层意思,这才是春秋文化。

齐国,此时正是一肚子的气撒不出来。

前一阵子,就是开了玩笑而已,搞的齐国和晋国竟然反目成仇,不至于吧!另外晋国仗着自己是大哥,带兵武装威胁齐国,签订城下之盟,还把自己的儿子当了人质扣在晋国,这那是联盟,这明明就是要搞死我们。

还有鲁国,看着我和晋国结盟了,马上就去联络楚国对抗齐国。

辛亏老天爷帮忙,才让设计这个阴险局面的鲁宣公和楚庄王双双的归西,这就是报应啊,你鲁国能够联络楚国,我们齐国为什么不能联络楚国?现在虽然说楚国出兵的可能性不太大,楚国新的国君上位,加上国内的丧事等等问题,但是只要是楚国不偏不向,不去帮鲁国、也不用帮齐国,就可以了,收拾一个鲁国,我们齐国还是绰绰有余的。

别看你们鲁国搞什么丘甲制度,改革兵制,都是我们老祖宗齐桓公和管仲玩剩下的游戏了,鲁国以为现在和晋国又签订了一个新的盟约,齐国就拿鲁国没有办法了?看看我怎么收拾你。

鲁国在鲁宣公死亡的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

鲁宣公一直很是担心鲁国“三桓”势力的壮大,于是就派了公孙归父到晋国去秘密出使,研究如何驱逐“三桓”的工作,谁知道,在公孙归父拿着中央的精神回来的路上,鲁宣公死了。

于是,“三桓”开始发威了,臧宣叔发怒,将公孙归父宗族全部给驱逐出鲁国,公孙归父也跑到了齐国,作为反抗“鲁国三桓”的境外基地。齐国当然乐意让鲁国出现这样的分裂,就积极的帮助鲁国的政府反对派。所以,鲁国和齐国必有一仗,此时鲁国正在热火朝天的做着军事准备,修理城郭,准备武器,扩大生产等等,鲁国大夫臧宣叔在动员会上讲话谈到:

现在齐国和楚国已经结成友好盟邦关系了,我们鲁国和晋国也结成的同盟,晋国和楚国是在争夺国际上的盟主,如果局势危急,齐国肯定会来攻打我们,当然,晋国就会攻打齐国,楚国也不能坐视不救。

所以说,目前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齐国和楚国,我们已经预见到的这个情况,大家做好准备,积极备战,胜利一定属于晋国和我们。

这就是,楚国、晋国、齐国、鲁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