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令狐再战”赵盾背秦(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春秋第一百零三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8章“令狐再战”赵盾背秦(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春秋第一百零三年)

说实话,今年因为秦穆公的死亡,令秦国很悲伤。

但是,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晋国的晋襄公也死了,而且晋国大臣们准备拥立在秦国当官的公子雍,回国继承君位。因此,秦国在悲伤之中又迎来了些许的安慰。

只要是公子雍当上了晋国国君,秦国和晋国之间的纠纷就会化解,再次恢复以前的“秦晋之好”的传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因此,大家纷纷向公子雍祝贺,又是摆酒,又是告别,就差放鞭炮了,但毕竟这是在秦国国丧期间,还是要收敛一些好,要控制住自己的喜悦心情。

前来迎接晋国公子雍的是晋国的大将“先蔑和士会”二人。

当初,先蔑在接受了赵盾的命令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的时候,临出发时,和先蔑十分要好的大臣荀林父,就对先蔑说:

“兄弟啊,这两天我眼皮子直跳,我觉着这个事情不靠谱。你看,现在晋襄公的夫人和太子都还在朝中,就安排你去外国迎接新的君王,这个事不靠谱,肯定行不通。

我看,你不如以生病为借口,就说痛风犯了,避免这次的出差,怎么样,不然的话,你将会遭受到祸害的。

再说,这样一个事情,其实派一个普通官职的战将,代表我们就可以了,为何一定要让你这个重要的大臣前往呢?说实话,我们一起做官,都是同僚,所以才和你说这些知心话,你要三思啊!”

先蔑认为荀林父有些夸大其词,故弄玄虚,不相信他的说法,荀林父一着急,就对着先蔑朗诵了一首诗:

《诗经,大雅,板》第三章: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做笑话儿戏。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看着荀林父激情高歌的样子,先蔑还是没有听荀林父的建议,和士会一起出发了,这不,现在真是应了荀林父的预言了,晋国家里面就出事了,又政变了,新的国君上位了,如果先蔑还按照之前的方针执行的话,就是背叛。一下子,他们的身份就稀里糊涂的发生变化了。

不过此时,先蔑还不知道这个事情,正美滋滋和士会一起跟着公子雍接受新任秦君的送行,他们认为这趟可是美差。

秦国对于公子雍回国,当然的十分重视。

秦国再次拥立一个晋国的新君,这可是居功至伟的功劳,两国关系可能要因此发生质的变化,所以秦国刚继位的秦康公,亲自送公子雍到城门外的三里长亭处,长亭外、古道边,一列秦军碧连天。

秦康公拉着公子雍的手说:

“公子回国继位,我们一定要继续发展友好睦邻关系,常回来走走,常回来旅游,秦晋两国永不再战。

我考虑,当年就是因为你爸爸晋文公重耳回国的时候,没有军队的保护,所以就发生了刚渡过黄河,就被吕甥和郤芮阻挡的事情,这是个教训啊,这次我给你准备了一些步兵步卒,你带着回去,路上给你当当护卫吧,回去后,如果用的的顺手,就让他们直接做你的亲军来侍候你。”

公子雍感动了眼泪哗哗的流。

安排好这一切后,公子雍的人马踏上了返乡的道路,先蔑对士会说:“现在公子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秦军步卒保卫,我们就放心了,这样吧,你跟着公子雍慢慢的走,照顾着他,我先回去报告我们的工作,也好安排如何迎接公子的事情。”

于是,先蔑就快马加鞭的返回了晋国。

先蔑刚一回来,就发现了气氛不对,等来到了王宫后见到了赵宣子和晋灵公,先蔑马上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愤恨的对赵宣子说:“现在秦军已经护卫着公子雍在回国的路上了,目前这个局面,应该怎么办?”

赵盾也很无奈,给先蔑解释了事件的过程,诉说自己的精神痛苦,但是先蔑心里暗骂,这还是你这个元帅处事不密而造成的局面,但是他不能说什么,自己是下级,只能默默地听着,咬着牙没有说什么,等着赵盾的安排。

赵盾只好安排晋军阻挡秦军。

其实,这就是战争,本来晋国和秦国都不想再战了,努力的在为避免战争做努力,但是谁知道,事情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吊诡,让两个都是刚刚上位继承的小国君,再次的用刀枪面对,这就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可能也是上天的安排,想避免,都不行。

既然是战争,就要有个打仗的样子——

晋国箕郑留守国都,镇守后方。

赵盾带领中军,先克为中军副帅;

荀林父担任上军主帅(缘因上军主帅箕郑留守,由其替代,无副帅);

先蔑担任下军主帅,先都为下军副帅;

中军主帅赵盾的战车车驾为:步招;

中军主帅赵盾的战车车右为:戎津。

晋军的阵势很大,有充分的准备,整合完了军队后,出兵迎着秦军出发了,一直到了晋国的蓳阴这个地方(现在的山西省临猗县),驻扎了军队,开始训练士兵、秣马厉兵、饱餐战饭,喂好战马,等待命令。

赵盾对三军将士说:

“兄弟们,我们如果接受秦国护送的公子雍,就应当把他作为客人对待,如果不接受,就应该作为敌人对待。

现在我们已经不接待他了,如果,还是按照之前正常行军方式慢慢行军,会给秦军造成错觉和误解,一旦开战,秦军必然拼命,给双方都造成无谓的伤亡。

根据军事常识,先发制人,可以夺取敌人的军心,从而击溃敌人,这次战斗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赶跑或击溃敌人,所以,我们半夜突然袭击,打垮敌人。”

晋国毕竟也感觉这个事情做的不地道,人家秦国也是全心全意的帮助晋国。所以,晋国就不想对秦国士兵赶尽杀绝,把他们赶回去就可以了,能少死人,就少死人。

鲁文公七年,前620年,四月初一晚上,趁着月亮的明亮,晋军突然进攻,一下子就冲垮了秦军的军队。秦军这次的军队,都是步兵,没有战车跟随,而且是以警卫任务为主,没想到还有作战任务,重机枪和大炮等重武器都没带,又是欢乐的行军,就没有任何防备,因此被晋军冲垮了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能拼命的逃跑。

先蔑带领的下军,并没有认真的突击,因为他的心里很是不满赵盾和晋军的这种做法,既然你们事情做的不好,应该先派人前往秦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通过不宣战搞偷袭的办法,攻击帮助我们的朋友,这是不道义的事情。

第二天,天刚亮,四月初二,先蔑自己带着亲兵离开了晋军大营,直接出奔逃到了秦国,原本跟着回国保护公子雍的晋国大将士会,也被冲散了,等见到攻击自己的是晋军后,才询问的情况,得知事情的经过,自己也不能回国了,就在先蔑之后,也跑到了秦国。

从此,士会和先蔑两人在秦国避难三年期间,士会都不见先蔑的面,士会的跟班问:“既然你和先蔑都是逃亡到这个国家避难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又不愿意在此地见面,相互照顾一下,这是何必呢?”

士会说:“我和他一起接公子雍回国,谁知道,先蔑又带兵阻挡公子,这是不义的事情,做人咋能这样呢?我们还怎么想见。”

就这样,士会一直到返回晋国也不见先蔑。

公子雍下落不明。

晋国和秦国再次反目成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