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烛之武智退秦师(上)(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春秋第九十三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9章烛之武智退秦师(上)(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春秋第九十三年)

《春秋》好戏,接着一出,又是一出——

秦晋之好,是后人为了描述晋国和秦国之间的友谊,而创造出的成语。

晋国从晋献公开始,就将自己的女儿大公主,嫁给了秦国的秦穆公,称为秦穆夫人。于是,秦国的秦穆公成了晋献公的女婿;之后,晋国内乱,晋国太子申生之死,骊姬的小儿子继位,被杀。流亡的公子夷吾在秦国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成功,成为了晋惠公。姐夫小舅子,一团和气,两国亲上加亲,所以这就是“秦晋之好”的来源。

但是,没想到登基后的晋惠公没有信用,反悔割让土地的承诺,又在赈灾中,狠狠的刷了秦国一把,导致秦晋失和,“韩原之战”中,晋国被姐夫秦国,好一顿教训,晋惠公被俘。

姐姐秦穆夫人以死救弟弟,秦穆公思来想去,还是原谅了晋惠公,两国再次和睦,但是晋惠公的太子圉,却留在秦国作为质押。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两国的联系。

秦穆公又把自己最痛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留为人质的晋国太子圉,如果历史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等太子圉登基后,晋国就会转变成秦国的女婿国,继续发扬“秦晋之好”的优良传统了。

不过,令怀有美好愿望的秦穆公没想到的是,这个晋太子十分的着急,就怕失去王位,所以在晋惠公生病期间,太子圉竟然抛妻弃子,跑回国家。这让秦穆公十分的生气。

也对太子圉失去了信心。

好在,此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到秦国,秦穆公再次把怀赢嫁给了重耳,并扶持重耳复位,这就是晋文公,春秋第二个霸主。

所以,晋国和秦国相互通婚,相互帮助,是非常好的盟邦,这就是:秦晋之好。只不过,这里面通过婚姻关系,维持两国关系的内涵比较多,因此就被后人将“秦晋之好”,单纯的解释为男女婚嫁的赞美上了。实际上,“秦晋之好”的外延范围还是很大的,并非单指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当然,婚姻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基础。

这里,之所以要重新温习介绍一下“秦晋之好”的过程,就是说明两国的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

在那个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谁欺负晋国,就是欺负秦国,谁得罪秦国,就是得罪了晋国。

这就是“秦晋之好”。

也是婚姻、战略、同盟关系的总称。

因此,晋国要征伐郑国,在齐国因狄人入侵而不能配合的前提下,当然就是秦国了,秦国当仁不让的也会跟着晋国一起征伐郑国了,此时的晋文公是秦国秦穆公的女婿,老丈人帮助女婿,或者说:姐夫帮助小舅子,当仁不让,因为有“秦晋之好”吗。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初十,晋国终于打着郑国当年对大哥重耳,现在的晋国元首“不尊重”的理由,以及郑国曾经“抛弃中原诸侯兄弟投靠楚国”的罪责,与秦国一起出兵征伐郑国。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郑国函陵(河南新郑县北十三里处),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汜南(河南中牟县南边)。两下夹击,包围了郑国的首都新郑。

其他诸侯国们,因为有了“翟泉之盟”的盟誓,都在默默的看着发展,政治上站在晋国一边,这就是政治的威力。楚国已经退出中原地带,且郑国反水又投靠的中原,楚国是不能帮助郑国了,所以此时郑国:外无救兵,内无实力。

郑国的局面很危机。

郑国的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坏了,大王,现在国家十分的危险了,这都是当年你没有礼遇重耳的结果,现在只有派烛之武去会见秦穆公,秦晋之军必然能退。”

烛之武?

郑文公感到有些迷惑,这个老头子,平常看来比较的老实,他凭什么能够退了侵犯之敌,但是目前也无更好的办法了,有病乱投医吧,还是听听这个老头怎么说。

郑文公召来了烛之武,郑文公把佚之狐的建议,给烛之武说了。

烛之武,就是郑国烛地,一个叫“武”的人,之前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所以应该是个普通的臣子,烛之武马上推辞:

“大王啊,我老了,我在壮年的时候,都还赶不上别人,就是个庸才,现在已经老了,还能为大王做些什么呢?你还是找别人吧。”

郑文公临时抱佛脚,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再说,先不管烛之武能不能说退敌军,但是做了,总比没做,要多一点希望吧,所以,郑文公就很真诚的说:

“我不能在以前的重用你,这是我的错误,现在的事情危急了,才来找你,这还是我的过错。

我知道错了,但是,武老爷子,如果现在郑国灭亡了,对你也是不利的吧,你就别耍大牌了,发挥你的才知,救救郑国吧!”

烛之武见到大王这样说,也就不好意思,只能答应。

夜间,郑国的士兵用绳子把坐在筐子里面的烛之武,吊下城墙,烛之武摸着黑,就来到了秦国的兵营中,面见了秦穆公。

(1)东道主

秦穆公接见了烛之武。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亲爱的秦国君王,这次晋军和秦军包围了郑国,我们知道郑国可能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能够对秦国有利,那么就麻烦秦君带着部队进攻吧。”

秦穆公吧嗒吧嗒嘴,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没说什么,看着这个老头继续说下文。

烛之武继续说:

“我们郑国和秦国相聚千里,中间还隔着晋国,今天你们竟然越过晋国。来到郑国拓展疆土,企图让郑国成为你们秦国的边境国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难道你就不想想吗。

首先,晋国就不会答应。

既然这样,你们秦国又何必非要参与并准备灭掉我们郑国呢?”

秦穆公说:

“老爷子,很简单。

因为,我们和晋国是友好盟邦,江湖俗称“秦晋之好”。晋国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哥们的事情,秦国要帮着办吗。”

烛之武哈哈大笑:

“英明神武的秦君啊,你真是个义气的人。

你怎么就不好好的想想,要知道,现在你们秦国和晋国相互势力大致相当,才有今天的友好关系。

但是,如果你们秦国的行为,是帮助晋国开疆拓土,不断的在壮大晋国的实力,最终变成晋国比秦国强大了,已经用不上你们秦国了,你们还能象今天这样保持友好关系吗?

比如说,像这次征伐我们郑国,不就是帮着晋国增加土地吗,我们郑国和晋国才是邻居,才有利益争端,和你们秦国,半点毛的关系都没有,你就跟着晋国来了,你觉得能说的过去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