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晋文公的“泼风刀”(上)(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7章晋文公的“泼风刀”(上)(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冬天,楚国征伐宋国,形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产生了“蝴蝶效应”,顿时让整个的中原大地忙碌起来了。

遭到楚国的进攻,宋国连忙派大臣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对大臣们说:

“现在宋国向我们求救,如果我们放弃不管,那么宋国就会与我们断交,当年宋国对我有恩,有恩必报,这才是君子。

我们虽然和楚国也有联系,当年楚国也很盛情的招待了我,我们也可以向楚国求情,要求楚国退兵,但是如果楚国不同意怎么办?如果我要是攻击楚国,秦国和齐国如果不同意,又怎么办?”

一下子,晋文公提出了三个问题:1,宋国能不能救?2,楚国可不可求?3,齐、秦插手如何处理?这是困扰晋文公的国际关系的问题,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晋国“总参谋部”的军事会议的进程是这样的——

大臣先轸说:

“现在是报答宋国的机会到了,我们救援了宋国的灾难,就能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从而初步奠定霸主的基础,胜败与否,就在这一仗了,不如想个办法,既能避免和楚国交战,又能退了楚军,就再好不过了。”

晋文公眼睛一亮:“这可以吗?有什么办法?”

狐偃在一旁点头赞许,缕着胡子,自言自语的说:

“现在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同盟,最近又与卫国建立的婚姻关系,我想,如果趁这个机会攻打曹国和卫国,楚国肯定会救助这两个国家的,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进攻了。”

先轸说:“对,就这样办,攻其之必救”。

晋文公哈哈大笑,狠狠地拍了先轸的肩膀说:

“太好了,就这么办,我们对付曹国和卫国的理由太充分了,征伐的布告由我来写。”

打曹国,对于晋文公来说全部都是动力。

说实话,当年在他落魄流浪的时候,别的国家势利眼,不接待他,这都可以理解,毕竟那时他,确实就是一只“落水狗”,我们不能要求世界上所有人,都要和圣人一样的标准,都能善良的接待自己。

但是,这个曹国的国君却真是下流,不接待自己可以,可你不能侮辱我。晋文公痛恨曹君变态,偷窥他洗澡,很淫荡,失去了一个做国君的基本道德水准。

晋文公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情,头皮还发麻,被一个带着好奇的猎奇心态,细细观看裸体的滋味的人来说,是很不好受的。所以,重耳当上国君后,第一个要收拾的国家,必定是曹国。

所以,对于晋文公来说,打曹国根本不用动员,说打就打,说干就干,准备好冲锋枪,还有手榴弹。而且是晋文公亲自执笔书写檄文,狠狠的在文章上发泄的一番,然后把笔一扔,挥手高喊:准备出兵伐曹。

你看看,很多事,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当年,人家重耳流亡的时候,就是曹国和卫国这两个小国不礼貌,这会儿,受到惩罚了;而宋国在危难之际,还隆重接待晋文公,这会儿,得到了报恩了。

重耳,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如漏网之鱼的公子了,他是现在晋国国君,自从重耳当上国君后,晋国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始扩军,由原来的二军,扩展成三军。

晋国的军事力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慢慢的发展壮大。

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晋国的曲沃小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的宗主,并奉周天子命令建立一军,其实也就是小诸侯的军事水平;

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开始扩充军队,命令建立二军,晋献公是上军总司令,太子申生是下军总司令;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命令建立上、中、下三军。按照之前的尊卑原则,原来的二军建制中,君王是上军总司令,最为尊贵;太子仍是下军总司令。

现在,晋国又增加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军,晋军变成了三军,君王也不适合继续留任军事指挥岗位了,君王应该是三军总司令,因此需要重新调整一下了,三只军队的指挥员都让谁当?这可是晋国重大的人事安排。

赵衰说:“我推荐郤毂”。

晋文公:“为什么?”

赵衰:“我经常听到他的谈论,他喜爱礼乐,熟悉诗书,军事知识理论丰富,而且快五十了,还孜孜不倦的爱学习,好上进,他道德很好,亲爱士兵,请你任命他吧。”

于是,晋文公就认命了郤毂为中军元帅,郤溱为副司令员辅佐。

中军是全军的核心,一旦确定了人选,其他的就好办了,晋文公心中早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就任命狐偃率领上军,狐偃让狐毛担任自己的辅佐。

晋文公想任命赵衰为卿士,也就是三军总参谋长的位置吧,但是赵衰还是推辞了,他说:“栾枝非常的公正和审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博学多才,各个都比自己棒。”

于是,晋文公让栾枝担任了下军元帅,让先轸辅佐他。

赵衰举贤为能,三让官职,这里就是二让,后来还有一次,让给了狐偃上卿的位置,得到了晋文公的赞赏,也得到后人的赞赏,也为赵氏家族的后代留下了阴德。

看看晋国三军的强大阵容:

上军主帅狐偃,狐毛副将;

下军主帅栾枝,先轸副将;

中军主帅郤毂,郤溱副将。

三军总司令晋文公,荀林父驾车,魏犨(chou,魏武子)担任车右。

晋国早就厉兵秣马,等候着机会了。

所以说,晋国现在有这样的虎狼之师,别说打曹国,就是顺便打了卫国也没有问题。

(1)攻曹、伐卫

晋国攻曹有一个问题,从晋国前往曹国,必须要路过卫国,也就是说晋国的东边是卫国,卫国的东边,才是曹国。

于是,晋文公就向卫国说明了曹国的可恶,要借路卫国去征服曹国,卫国的国君肯定不会答应,经过之前就有“假途灭虢”的老毛病,这次又要想卫国借道,肯定不行。

所以,卫国就拒绝了晋国的借道要求。

其实这里面,不单纯是“假途灭虢”的教训,还有更深的原因。因为,第一,卫国和曹国都是楚国的小弟,是同盟国家;第二,才是晋国有“假途灭虢”的历史,晋文公的爸爸就是借路,结果最后连借路的国家也给灭了,所以肯定不行;第三,晋文公这次伐曹的口号就是报复当年的不敬,而卫国当年也曾经不敬重耳,因此卫国和曹国是“同病相怜”。

晋国战术是先攻击曹国,让部队穿插到卫国的背后,吃柿子先从软的下手,突然袭击,率先干掉曹国,这样可以根据战况,再决定如何对付卫国,不能一开始就造成卫国和曹国的联合,增加敌人的力量,要各个击破。

卫国明确的表示不借道给晋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