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贪大求全的“联楚图霸”(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春秋第八十四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贪大求全的“联楚图霸”(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春秋第八十四年)

宋襄公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之前,楚国未能进军中原,主要是因为齐国的压制,有齐桓公这个大哥在,楚国虽然也是大国,但是总不能跃进中原一步。齐桓公一死,郑国马上叛变,也是因为楚国太强大,失去了大哥齐国的保护,就要另找大哥楚国保护。

现在,中原诸侯国集体反对宋国称霸,在齐国召开了联盟会议,竟然也将楚国拉了进去,说明中原诸侯也看到了楚国的强大。

既然你们诸侯可以亲近楚国,我宋国当然也可以拉拢楚国。

于是,宋襄公就展开了与楚国靠拢,意图达到联合楚国的政治活动,这真是一步臭棋,为什么?

因为,宋襄公只是看到了楚国的强大,看到了目前诸侯国拉拢楚国的行动,因此就也想加入拉拢楚国的行列,但是宋襄公没有注意到,现在中原诸侯拉拢楚国,是为了增加对抗宋国的砝码,而没有意图称霸的企图,拉拢楚国是为了结交盟友,扩大势力。

可是,宋襄公有称霸的企图,拉拢强大的楚国,想当楚国的大哥,这既是原则上根本的不同,楚国根本就不可能认宋国为大哥。

现在的楚成王除了只佩服齐桓公外,其他的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更何况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宋襄公,双方接触谈判一下,相互利用是可以的,但是想让宋襄公当楚国的大哥,肯定不行。

所以,宋襄公没有注意这个自身的缺陷,就片面的认为,只要是和楚国结盟,楚国就一定会拜服在宋国的脚下,这就是异想天开,是天真,是要吃苦头的。对待这样的对手,只有先打服了他,才能征服他。有时候,国家之间是要靠实力和拳头的,而不单纯的是说教和礼治。

(1)量力而行、不自量力

楚国这两年很是风光。

自从被老虎奶大的孩子斗榖於菟(斗子文)上台后,楚国东征西杀,收复了很多的小弟,成为了南方的巨无霸。但是在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合体系下,总是不能进军中原,只能等待时机了。

终于,楚国熬到了出头的日子。

中原诸侯的大哥,齐桓公死了。

好事马上就来了,郑国看到大哥已死,没有了靠山,马上就投降了楚国,让楚国兵不血刃的就获得了一个臣服的中原诸侯国,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鲁僖公二十年,楚国的小弟国家随国,带领着汉水东边的一些小城邑类型的小微国家叛变楚国,被斗榖於菟带兵,象秋风扫落叶一样的给打了落花流水,乖乖的回来继续当楚国的小弟,这更是显示了楚国的强大。

为此人们讽刺随国的这个行为,简直就是“不自量力和没有量力而行”的行为,《左传》是这样记载的:随之件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这就是“量力而行”和“不自量力”的成语出处。

为此,《诗经,召南,行露》的第一句诗,就映射了这个事情: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意思就是:道上露水湿漉漉,我岂不想早赶路?怎奈露水令人怵。

楚国这样牛,宋襄公就打起了楚国的主意。

并且,主动的派人前往楚国进行友好外交访问,提出要组织国际大国之间的谈判会盟,基调就是:北方当然是齐国,中原是宋国,南方代表就是楚国。建议三国进行会商,进一步组织天下诸侯联盟的国际大会,当然宋国、齐国、楚国带头参与组织,肯定就是常任理事国了。

楚国当然很愿意参与中原的事务,以前中原人都不用正眼看楚国,瞧不起楚国,说楚国是南蛮,没有文化,是野人,现在开始重视我们楚国了,参加就参加,于是便很痛快的答应宋国的建议。

宋襄公搞的这个事情,让大臣藏文仲知道了,马上就跑到了宋襄公那里劝谏国君:

“大王,我的国君,你怎么了?

怎么能去和楚国联系,怎么能够这样骚操作,要知道,己之所欲,人之所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自己的欲望推送给别人,就是你和别人都能得到欲望的东西,这样事情是可以办的;但是强迫别人来满足你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不可以成功的事情了。

醒醒吧,大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多好啊。

宋襄公瞥了藏文仲一眼,随口说:

“你懂什么,我可是高瞻远瞩啊!”

所以说,你现在明白了吧,人家齐桓公之所以称霸,是从善如流;而宋襄公确是刚愎自用,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

鲁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在宋国的建议强烈要求下,在宋国的鹿上,“宋国、楚国、齐国”三国首脑聚集在一起,召开“关于如何团结在宋国周围,建立以宋、楚、齐三国为核心的,整合各国诸侯国并成立联合组织”的会议。

这次大会上,宋襄公向楚国和齐国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议题:

1.楚国不要搞小团体,要搞大联合,建议楚国将其周围小诸侯国,纳入到宋国为首的诸侯国集团中来;

2,三国联合共建诸侯联合国体系;

3,马上召开诸侯国联席会议。

对此,楚成王心中暗笑,这个宋襄公脑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以为召开个会议,就能让我们楚国奉其为霸主,这不是太天真了吗!还要将我们楚国几十年用鲜血拼出来的小弟国家,交给宋国,这不是痴人做梦吗!

好在,楚国上次在齐国参加中原诸侯会盟会议后,这一次又参加宋国组织的诸侯会盟,楚国进入中原诸侯国系列,已经成为了定局,这是让楚成王很高兴的事情,看着宋襄公十分神气的样子,也就哼哼哈哈的敷衍着宋襄公了。

但是,齐孝公心里很不是滋味。

说实话,这次会议齐孝公本身就不愿意参加,他早看出了宋襄公的野心,但是总归自己登位的过程中,宋襄公帮助过自己,所以现在不来,就太不给宋襄公面子了,看着宋襄公的骄傲的样子,齐孝公心里暗骂:

我们齐国才是真正的霸主,我爸爸刚死,你就有了野心,简直是不把我们齐国放在眼里。

尤其是,在最后签订盟书的时候,宋襄公竟然当仁不让的首先签字,这还好说,毕竟宋国是东道主国家,而且爵位也是公爵,还与自己有恩。

但是宋襄公签完字后,竟然将签字笔递给了楚成王,而且楚成王竟然也接着就签字了,这太不讲道理了,楚国是子爵国家,排在齐国侯爵国家之后,论爵位,第二个也应该是齐国了,而且楚国一直都是被齐国压着的国家,现在出现了这个情况,齐孝公很是愤怒。

当楚成王将签字笔递给齐孝公的时候,齐孝公微微一笑,说:

“这次盟会上,楚国是重要的宾客,只要是你们楚国签字就完全可以了。

再说,去年我们在齐国也签字了盟约,这次就不必非让我们齐国签字了”。

宋襄公也觉着齐孝公说的对,自己这次就是冲着楚国而搞的盟会,下一步必然要争夺齐国的霸主地位,齐国不签字,正好,到时候宋国也好有个借口,也就打着哈哈没说什么。

剩下的仪式就非常潦草了,举行完了仪式后,齐孝公连夜返回了齐国。

路上,齐孝公大骂宋襄公无理。

楚国很是高兴的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同意在今年秋天继续召集楚国的众位小弟诸侯,一起再到宋国的“盂”地会盟,召开全体会议。

宋襄公很是高兴,但是被国内的不同声音搞的很烦,比如:公子目夷(大哥子鱼)又开始叨叨了:小国争当盟主,就是灾祸啊,宋国恐怕要灭亡了,如果发生战争而不灭亡,这就是很大的幸运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