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流浪者之歌(上)(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春秋第七十九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9章流浪者之歌(上)(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春秋第七十九年)

故事还要从晋惠公回国复位时,开始说起——

晋惠公,在“韩原之战”被俘后,再次回国复位了。

但是,这次的复位对他的教育很大,震动也很大。因为当年在他爸爸晋献公死的时候,晋国发生动乱,奚齐被里克杀死。当时,回国当君王的最有力竞争者应该是晋惠公的哥哥:重耳。

如果不是重耳放弃了里克的邀请,晋惠公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之初晋惠公当上了国君,就是在他与重耳之间的选择,只不过重耳放弃了对君位的争夺,才让他顺利的获得了秦国的支持,回国登上君位。但是,在晋惠公登基后,接着就与秦国发生了分裂,并在“韩原之战”中被俘,被俘期间,晋惠公知道又是重耳对自己的威胁最大,在秦国的三套方案中,其中就有废掉自己,拥立公子重耳当晋君的一个预案。辛亏姐姐的帮助,还有大臣吕甥及郤乞的双簧唱的好,才让自己得以再次的回国继续君位。

因此,晋惠公现在终于看明白了,其实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不是秦国,也不是国内的反对派,而是流亡在外的哥哥公子重耳,只有消除这个隐患,才能真正的坐稳江山。

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秋天。

狄国再次侵犯晋国,主要还是因为晋国战败于秦国,国家实力大损的原因。之前,都是晋国追着狄国打,这次狄国反戈一击,取下了晋国的五座城池,你看看:晋国的“韩原之战”的失败,一下子丢了十座城池,秦国五座,狄国五座,损失巨大啊!

晋国此时也只能忍耐,等恢复自己的实力,但是狄人的行动,必然会让晋惠公想起心中永远的痛。那就是:目前,人还在狄国避难的哥哥重耳。

晋惠公又想起了自己被俘的时候,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重耳回国,所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提出了自己如不能回国就让自己的儿子太子继位的意见,既是一种对自己能否回国的试探,也是一种预备万一不测的准备。

所以,新愁旧怨涌上了心头,晋惠公就对自己的大臣郤芮说:“回国前,我最担心的就是重耳,好在现在我还能回来复位,真是万幸啊!”

郤芮冷笑一声:“大王,重耳在外,毕竟是个心腹大患,必须除掉此人,方能解忧。”

晋惠公点点头,叹了声气:“你说怎么办?”

郤芮说:

“我看还是叫寺人披(勃鞮),前往狄国暗杀重耳为最好。因为,当年你爸爸就是派他前往蒲地追杀重耳,被重耳翻墙逃跑,勃鞮只是割下了重耳的衣袖,如果重耳回国,他肯定会害怕报复的,所以他才是最好的人选。”

晋惠公就召见了寺人披,要他组织精干人员前往狄国暗杀重耳。前面说过,寺人披是同情重耳的,但是碍于王命只能前往蒲地,追杀重耳,而且故意放了重耳一条生路。现在大王再次的要求自己暗杀重耳,命令不能不执行,但是也不能再明目张胆的放重耳逃跑了,一个方法,不能连续使用两次,要不就太假了。

寺人披开动脑筋,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计策。

便故意的走漏风声,把消息很巧妙的泄露给了当朝的大臣狐突,他知道狐突的儿子狐偃是重耳的死党,正跟着重耳流亡在狄国,告诉他爸爸,就等于告诉了他儿子,他儿子必然会通知重耳,跑不跑,就是重耳自己的事情了。

就这样,暗杀的消息在无法查证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走漏了,杀手还没到狄国,重耳再次逃跑了,这样就怨不得人家寺人披了,晋国暗杀重耳的计划又泡汤了,不过从表面上来看,与人家寺人披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还没到狄国,责任与他无关。就这样,寺人披再次巧妙的洗掉了手上应该沾上的鲜血。

再说,重耳自从鲁僖公五年因为前太子申生事件,流亡到姥姥家狄国后,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十二个年头了,小日子过的很不错,身边几个死党“赵衰、狐偃、舅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一直跟着重耳,混在一起,躲避灾难,也算是避过了这几年的晋国动乱。

而且,在这段期间内,重耳和赵衰还成为了连襟。

狄国征伐廧咎如(赤狄的另一个部落)的时候,抢了两个美女姊妹,大姐叫叔隗,小妹是季隗。按照排辈来看,“叔”应该是“季”的姐姐,可是《史记》记载的是:大姐嫁给了重耳,小妹嫁给了赵衰。但是《左传》中记载的是:小妹季隗嫁给了重耳,大姐叔隗嫁给了赵衰。虽然这里有些不同,不过重耳和赵衰成了这对姊妹花的连襟。

既然本书是以《左传》为基础,就按照《左传》的记载来描述吧。

重耳的季隗老婆,生了两个儿子;赵衰的叔隗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赵盾,大大的有名。

大伙的小日子在狄国过的不错。

狐偃突然接到了爸爸狐突的密信后,知道晋惠公要除掉重耳,狄国看来是呆不住了,于是就跟重耳说:

“大哥,我们当初之所以跑到了狄国,就是因为这里距离晋国很近,而且又是你姥姥家,所以是避难的最佳地方。

现在我们已经住了十二年了,非常的安逸,但是安逸了就会生出懒惰,磨灭我们志向,目前晋君又要暗杀我们,狄国是呆不住了,我们还是继续逃跑吧”。

重耳也没有办法,国君追杀自己,之前是爸爸的追杀,这次又是弟弟的追杀,老是躲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只有跑了,现在还谈什么志向,保命要紧,就问狐偃:

“狐偃老弟,咱不谈大道理行不行,谈点实际的,你看我们往哪里跑合适?”

狐偃挠挠头,嘿嘿笑了:“我看往齐国跑吧,现在齐国的管仲刚死,齐桓公非常需要大臣辅佐他,我们跑过去,也许能够得到重用,这样就有翻盘的机会了!”

赵衰一拍桌子,和大家同声说好。

事情就这样定了,收拾行李,准备马车,开始流亡。

重耳,真是有些不舍自己的美人老婆,就拉着季隗的手含情脉脉的说:

“亲爱的美人老婆,这次你丈夫我,要和弟兄们前往齐国避难了。

虽然说我们是流亡,但是我们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我们一定要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奋斗,估计用不了多久,胜利就会向我们招手了,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就回来了,这样吧,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二十五年我还不回来,你,你,你就选个人嫁了吧,别等我了——。”

季隗悄声一笑,拉着重耳的手,轻声细语的说:

“公子别开玩笑了,我已经嫁给你了,又为你生了两个儿子,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什么嫁人不嫁人的。

等二十五年,我就差不多好入棺材了,该嫁给谁?谁要我这个老太婆”。

重耳有些着急了,为了表明心态,瞪着眼睛说:

“我是真心的,主要是怕你一个人孤单,才这样决定的,不要考虑我。”

季隗低头红着脸说:

“我知道公子的意思,虽然说给了我二十五年的期限,其实就是不让我改嫁,为公子守一辈子,我知道了,我就是公子的人了,为你海枯石烂,你就放心的去革命吧!”

重耳此时才松了一口气,心里夸赞小娘子的聪明,忍不住的捧起季隗的脸,狠狠的亲了一口后,就毅然的和兄弟们一起踏上了革命之路,但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这条路十分的艰辛和曲折,没想到要爬雪山、过草地,在他的心里:出发,总是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公子重耳的流浪开始了,真是苦命人啊!

重耳从狄国出发,向东走。

重耳一行要前往齐国,首先要路过卫国,这是必经之路,但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文公,很瞧不起重耳,一个年龄偏大的老公子,领着一帮落魄的兄弟们,已经失去了显贵的身份,寄人篱下的逃亡,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连面都不见。

世态炎凉啊!

当时,卫国的大臣宁庄子劝国君说:“人家重耳,虽然说是个流亡的公子,但是这个人的名声很好。

想当年,晋国和卫国都是周王室显赫的后代,卫国的开国国君卫康叔是周文王的后代,晋国的开国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后代,你们都是一家人啊,流的都是周王室的血脉,招待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花不了几个银子,大不了,海参鲍鱼就不上了,给碗面条也是招待。

目前这样,万一以后重耳得势,我们卫国肯定会因为无礼而受到征伐的,大王还是象征性的救济一下比较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