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谁的眼泪在飞(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春秋七十二年)
为什么说这是《春秋》悲伤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面,一下子死了好几个国君,各国不是忙着在哀悼,就是忙着在争位杀戮,这里面既有失去亲人悲痛的眼泪,还有相互杀戮争权夺位的眼泪。
眼泪飞来飞去,既可怜又可叹!
按着顺序,我们一家家的飞洒泪水。
(1)宋国让权:兄爱弟敬
先说宋国这个高、大、尚的,令人感叹的眼泪。
我们可能注意到了,参加“葵丘之盟”的记载中,宋国代表不是宋公,而是宋子,这可不是爵位的问题,宋国国君只能称“公”,宋国是正南八百的公爵国,而绝对不会出现对宋国国君以“子爵”的称呼。
所以,这个宋子,只能是宋国国君的儿子。
因为这一年里面,宋国国君宋桓公在去年的冬天死了,按照《春秋》纪年,用周历计算就落在了这一年里面了,宋桓公的嫡子宋襄公继位,继位的当年不能有年号称公,只能称为:子,所以是宋子。按照当时的称呼礼节,周王的王子在给父亲服丧期间称为“小童”,诸侯的王子给父亲服丧期间的称呼是“子”,所以说这个小童,是不能乱叫的,也是变相骂人家爸爸死了的骂人话,过去古人讲话是很有讲究的。
宋子,宋襄公继位了。
这可是个“春秋时期”的重要人物,算是继郑国郑庄公之后的第二个春秋小霸,当然也有人称他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次宋国国君的继承活动,是一个非常动人而又美丽的故事,和后面讲的晋国的继位争夺,完全是两个版本的故事,是正能量的,就先说正能量的,后说负能量的。
参加完齐桓公举行的扶周“洮之盟”之后,宋桓公就生病了,开始安排后事。
此时的太子是慈父,叫慈父,不是说他是慈父昂,也就是后来的宋襄公,他是宋桓公的嫡子,是可以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宋襄公却对爸爸非常坚决的说:
“大哥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还非常的仁厚,你还是立他为君吧。”
是不是有些糊涂了?怎么太子还有大哥,大哥不应该就是太子吗?其实道理很简单,慈父是宋桓公后来娶的正室夫人生的儿子,是嫡出。而目夷是宋桓公姬妾生的儿子,是庶出。嫡出的地位远远高于庶出,因此就是太子,庶出的目夷年龄比慈父大,所以慈父叫目夷为大哥,一点也不乱,只要你明白当时的礼治,就明白了。
于是,宋桓公就接受了太子慈父的建议,准备立庶出的老大目夷为自己的继承人。
目夷(字子鱼)一听,不干了,这是干什么,虽然我是大哥,但是我的身份不行,应该立太子为君啊,何况人家太子非要让给我,我当了国君岂不是对不起太子吗?也对不起爸爸啊。
目夷就对宋桓公说:
“亲爱的爸爸,你的好心我领了,你想想,虽然太子表扬我仁厚,但是能够以国君的位置想让,这个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仁厚,我不如弟弟啊,再说这样做也不符合礼治啊”。
说完,目夷就跑了,再也不露面了。
你说,这多好,兄弟相亲相爱,争之不足,让之有余。所以说:爸爸宋桓公快乐的闭上了眼睛。
宋襄公继位后,又把哥哥请了出来,让他管理国家的重要事务,兄弟合心,其利断金。齐桓公死了后,宋国在兄弟两人的带领下,也差一点成了春秋大霸主。
宋襄公继位的当年,参加了齐桓公组织的葵丘之盟,就是宋子的身份,其实已经是国君了。
宋襄公任命大哥目夷担任左师职位参与听政。从此以后,目夷字子鱼,他后代都用这个字作为姓氏,鱼氏后代,也就是目夷的后代,都是世袭了宋国左师的这个官职。
宋国是绝对的正能量。
(2)晋国夺权:血溅王位
再看看晋国的反转故事。
晋献公赶着马车,风餐露宿的赶往齐国的“葵丘”,准备参对齐桓公的“赐胙”大会。但是没有赶上,途中碰到了宰周公后,被一顿的教育,就又饥餐渴饮的返回了晋国,一个老头子,精力已经被后宫们女人们消费殆尽,又加上这个旅途的劳累,路上吃的也不好,又加上马车的颠簸,晋献公的骨头架子都散了。
回家后。
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十一月初十,死了。
晋献公也是个雄主,当知道自己基本不行了的时候,就在病床前将荀息叫了过来,这个荀息就是当年出馊主意,给虞国送宝贝借道灭虢的始作俑者,是晋献公忠心的大臣,晋献公非常的放心他,他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奚齐,没有深厚的政治资本,就是靠着妈妈骊姬的帮助,才得以成为太子的,于是就准备把儿子奚齐继位的事情安排给他操作。
换成现在的说法:顾命大臣。
晋献公问荀息:
“我的爱卿啊,我看来是不行了,现在把太子这个弱小的孤儿托付给你,你准备怎么办?”
荀息含着眼泪叩着头说:
“大王,我将弹尽竭虑的全力辅佐太子,并且加上我理解的“忠贞”,去努力奋斗,如果能够成功,就是大王的在天之灵保佑,如果不成功,我就以死谢罪”。
晋献公声若游丝的问:“什么是你说的:忠贞?”
荀息坚定的握着拳头说:
“只要是国家的大事,明明知道不可违,而为之,就是忠;送走了死去的大王,而侍奉新的大王,死去的和活着的都不猜疑我,这就是贞”。
晋献公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这是什么意思,这番话说的很油滑,核心意思就是忠心扶持,至于怎么样来扶持,怎样来让太子坐稳王位,都没说。晋献公声若游丝,只剩下大脑还在飞快的运转,不过自己也管不了这些了,也不能进行辩论和进一步的指示了,就长叹一声,咽气了。
太子奚齐,上位。
太子奚齐上位,程序本没有问题,但是他不得民心,这就是大问题了,这可能是要流血的,是要“眼泪”合着“血”一起飘飞的。
你想想:这两年,因为晋国公子们争位的事情,奚齐的妈妈骊姬逼死了原太子申生,逼跑了重耳和夷吾,搞的国内乌烟瘴气,那些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愤恨的心情压在心底,等着爆发的时候,所以奚齐上位,就是离着死已经不远了。
首先发难的就是里克。
当年,里克劝阻晋献公不要偏对原太子申生,被划到了原太子的一党中,逼的只能闭门谢客,后来又故意的放走了重耳,和收留重耳狄国打了一个花架子的仗,因此对奚齐和他的母亲,肯定对他恨之入骨。更何况朝廷中那些原太子的党派,重耳的党派,夷吾的党派等政治势力,都在等待这个机会,所以晋献公一死,里克就开始行动了。
里克先找到了顾命大臣的荀息。
“荀息大人,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动乱,你是看在眼里的,原本这个王位是申生的,现在却被骊姬陷害变成奚齐的了,目前国内的原太子、重耳、夷吾等家臣们,都恨的牙根痒痒,我准备杀死奚齐,迎立重耳回来继位,这个事,你怎么看?”
荀息当然知道国内的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要不他也不能在晋献公托孤的时候,话里有话的解释了“忠贞”的意思,从心里来说,他是赞成里克的,但是从托孤的角度上来说,自己又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于是荀息沉吟了很长的时间,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