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玩鸟丧国的“卫鹤乘軒”(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春秋第六十三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0章玩鸟丧国的“卫鹤乘軒”(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春秋第六十三年)

《诗经,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强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鹌鹑,据说被古人比喻为淫鸟,可能是鹌鹑总是成双成对的活动,很少分离,所以有此比喻,是“淫鸟”,总不是什么好鸟吧,明白了这个意思,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首《诗经》的意思。

鹌鹑双双共栖止,喜鹊对对齐飞翔。那人不是好东西,我竟尊他作兄长。

喜鹊双双齐歌唱,鹌鹑对对共跳奔。那人不是好玩意,我竟尊他为君王。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这首诗是讽刺谁的?讽刺的是宣姜。

宣姜,就是那个美丽的齐国公主,他的姐姐是文姜嫁给了鲁桓公,然后又兄妹偷情,宣姜原本就要准备嫁给卫国的太子伋的,但是被公公看好了,就筑了“新台”,将宣姜变成了自己的老婆,然后宣姜与自己的小儿子合谋,将太子伋以及自己的大儿子寿害死(此章节故事非常精彩,但被和谐掉了,很遗憾),等到卫宣公死后,宣姜的小儿子公子朔成为卫君卫惠公,此时卫惠公也就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而已。

但是宣姜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经过一番的谋划,卫国的二位“公子争死”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卫国的老百姓(见桓公时代),尤其是辅佐太子急子和教育公子寿的左、右公子(叔叔)发动的叛乱,直接将卫惠公赶跑。

卫惠公和宣姜带着一班人马跑到了姥姥家齐国,那时候,齐国还是齐僖公在位的时候,齐僖公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的尴尬状况,也很无奈。原本这个婚姻就是要维持齐国和卫国的联姻联盟,才将宣姜嫁到了卫国。最开始宣姜是准备要嫁给卫国的太子急子的,这才是年龄般配,郎才女貌。

没想到宣姜被卫宣公给霸占了,齐国此时也不好说什么了,至于是公公,还是太子娶了她,在那个时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因此而建立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这才是政治上的大局。

现在倒好,苦命的女儿宣姜和外孙被卫国人赶了回来,而且还形成了双方死敌的状态,这是违背了齐僖公初衷的结果。

他觉着,欠这个小女儿的很多,不能让她的青春,为了一个死去的卫宣公这个老头子殉葬,宣姜本身就应该是年轻人序列里面的媳妇,一定要纠正这个错误。

齐僖公就让卫宣公的小儿子,当时可能是跟着一起跑到齐国的原卫国太子伋子的弟弟昭伯,把宣姜娶了。

当时,宣姜也就是三十岁左右,因为当时宣姜是准备嫁给卫国太子伋子的,出嫁的年龄估计也就十六七岁,她和公公卫宣公生的小儿子卫惠公,一起跑到齐国的时候,卫惠公也就十五、六岁,推算一下,大概也就是正当虎狼之年。

宣姜原本就是要嫁给卫国太子的,被公公给淫了,现在公公死了,总不能让女儿守活寡吧,“春秋时代”的人的思想十分的奔放,便让太子的弟弟昭伯娶她,等于是恢复原状了。

真是乱套了。

宣姜已经是昭伯的父亲卫宣公的小老婆了,按照辈分就是自己的小母亲,因此春秋就用了“烝”的说法,这个宣姜被先后被“淫和烝”了两次,可见宣姜的漂亮,真是绝世无双。你说此时卫惠公哥哥的昭伯,又“烝”了他的母亲,这兄弟两人怎么称呼,很是麻烦,卫惠公也总是在这个烦恼中挣扎,当年见了太子哥哥,太子开玩笑让他叫爸爸,因为他妈妈宣姜原来应该是太子的老婆,现在大哥昭伯如果让卫惠公叫爸爸,应该是一点也没有问题吧,这都是因为妈妈太漂亮,太美丽惹的祸。

宣姜可能是也觉着这个事情不太好,开始就不是很愿意,总是要有些态度吧,扭扭捏捏的一点也不大方,不好意思答应爸爸的这番好意,干脆,齐僖公就直接安排昭伯,把自己的女儿宣姜给强行的处理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米做成熟饭了”。

《诗经,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的意思就是——

墙上长蒺藜,无法扫干净。

宫中淫乱事,不能道分明。

若要道分明,污秽不可听。

墙上长蒺藜,无法除干净。

宫中淫乱事,无法细细讲。

若要细细讲,说来话可长。

墙上长蒺藜,无法来约束。

宫中淫乱事,不能乱开口。

若要说出去,言语使人羞。

这首诗,讽刺的是公子顽(昭伯)与宣姜的“烝战”之丑事。

这下子倒好,宣姜也不用扭捏了,一看这个昭伯,比自己的公公那个糟老头子强多了,青春年少,体格健壮,风流倜傥,在被昭伯生米做成熟饭后,一连串的为昭伯生了几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史称:齐子,就是卫姬。

谁的卫姬?看名字称呼就知道是齐人的姬妾了,齐人是谁?就是齐桓公,也就是宣姜的亲哥哥,晕了吧!辈分也乱了。

《史记》记载:“齐桓公好内,多内宠”。

这个齐桓公虽然雄才大略,春秋五霸之首,但是有个总是改不掉的毛病,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毛病,如果这个毛病用在种地上,一点也没有问题,我们还要表扬他。但是齐桓公用在了爱美人身上,他的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很难逃脱他的魔掌,这不,连自己妹妹宣姜生的外甥女,也给幸福了,真是无语了,这个卫姬给舅舅齐桓公生了公子无诡,也称作:武孟,不过还是叫无诡吧,发音比较好听“乌龟”。这样一来,妹妹宣姜,又成了哥哥齐桓公的丈母娘了。

宣姜之后还生了: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你说这个宣姜不但长得漂亮,肯定是遗传基因很好,后代也很厉害,三个国君:惠公、戴公、文公,二个国君夫人,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一个国君姬妾卫姬。

尤其是宋桓夫人,更是厉害,嫁给宋国后生了宋襄公,也是春秋的响当当的人物之一。

好了,回头说说卫国的故事吧。

前面说了,卫国在当年周王室东迁的时候,卫武公时代,真是个响当当的诸侯大国,卫武公老头子很是厉害,帮助周王室东迁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周平王一激动,将卫国的爵位由原来的二等侯爵,提升为一等公爵国,这个荣誉很高,环顾诸侯周围,公爵国也就是宋国和卫国了,当时周王也想封郑国为公爵,但是郑武公知道自己的分量,连忙拒绝了,当时的齐、鲁也顶多就是个伯爵国罢了。

所以卫国的春秋开始的老祖宗很厉害。

之后,到了卫武公儿子卫庄公的时候,就给埋下了祸乱的隐患,卫庄公十分宠爱一个连姬妾地位都不如的璧人,生了公子州吁,州吁好武,好勇逞强。

卫庄公死后,太子完,卫桓公继位,很快就完了,被州吁给杀死了,当了卫国国君,史称:前卫废公。此时,卫国又出了一个大臣石碏,利用计谋将州吁和辅佐州吁的儿子石厚,骗到陈国,给杀死了,这就是大义灭亲的故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