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表演系鼻祖? - 女藏花 - 公子欹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女藏花 >

第8章表演系鼻祖?

女儿王嬿走后,王莽关上房门,吩咐谁都不许来打扰。

之后,他在书案后坐下来。

良久,他笑了。

笑容由起初泛起的一丝丝笑意,逐渐扩展到整张面孔,但仍然是静默的,没有声音出来。

辞官就里,回到封地,闭门谢客,韬光养晦,所有蛰伏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复出。

许多东西是没法与人分享的,譬如快乐。尤其是失而复得的快乐。

他幼时失牯,兄长早逝,独力负担起家庭,勤学上进,严于律己,一路走来,不是为了在辛苦得到一切后又失去、坐在封地终老。虽然他已经44岁了,但还没有老到不再有雄心抱负、所有梦想死去的程度。事实上,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许多抱负在等待施展。

他饱读经书,深得黄老之道,懂得顺势而为的人生旨要。所以,当不能为时,便辞官退守。现在,当时势要来造就他了,便当仁不让。

重新做回大司马了,这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第三步呢?要如何施展自己的平生所学、胸襟抱负,要如何使得它们得以施展?

王莽坐在书房里陷入沉思……

他不会知道,当他过身后将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在之后的近两千年里,后世的人说起他,评价将多为负面,说他篡权、窃国,是巨奸,说他“伪”,会装、能装,虚伪得一塌糊涂。但也会有很多史学家称誉他,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他不会知道后世有一个名叫胡适的人说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是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是一个大政治家,评价他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

他当然也不会知道王安石,那是一个和他相隔约千年、比他晚了一千年的人,一个变法家,被后世评价改革的激进程度与他颇为接近。他们同样激烈且充满理想主义的气质,也同样……惨败。

他不会知道,在许多人心目中都产生过如下问题:王莽到底是好是坏?是无功有过,还是有过无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或者是功过相抵?他到底是一个居心险恶、城府极深的大恶人、表演系鼻祖、古往今来演技派第一高手,还是一个真心想要做点事、有理想有抱负、用非正义手段实现正义目的——简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咬紧目标不松口的人?

他那个时代还没有九型人格,所以他不会知道,如果用现代九型人格来评估,他也许是3号型格。

3号型格是变色龙一般的存在,擅于跟随环境变化而做出伪装与变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时3号型格也是表现型选手,爱现、在人群中醒目,还是结果导向型——一切以达到目的为衡量标准。

人们常说盖棺定论,是说只有等一个人死了才能真正评说他的一生。因为人生充满变数,人充满变数,一个一生作恶多端的人临死前一刻也有可能做出一件足以弥补所有恶果的善行,于是在盖棺一刻他已变成一个好人,也有可能恪守操行了一辈子却在最后晚节不保。

盖棺定论也像某种符合物理法则的定律:一个死翘翘的人被封死在棺材里,即便还活着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于是一切无从更改,已成定局。

但是王莽呢?貌似他打破了这个物理法则,盖棺了也难以定论。

西方古谚说,想要评价一个人,就先穿他的鞋走上几里。现代管理学说,屁股决定脑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另一重意思,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苦。人是多面、立体的,每个人身上都天使、魔鬼并存。善念恶念,善行恶行,对某些人某些事善,对另一些人一些事恶,有善有恶,善恶交织,犹如阴阳,此中有彼,交融变易。即使身边时时相处的人,也未必能够完全了解,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或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部分,我们对于真实、真相向来无知,又如何、凭何去猜度一个千年前的古人?如何、凭何确信史书的记载即为真实,没有一家之言、一己之私,没有著书立说者的个人局限、时代局限?

笛卡儿说,他基本上所能肯定为可靠的就是他自己和他的思想的存在,外在世界是由此而推出来的。

佛家角度看,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起心动念。一念善起,已是功德,一念恶起,纵使尚未开展恶行,已是罪过。一念起,善恶已定,因果立判。然我等凡人,非谙读心之术,只能以行为来判断,哪怕恶行底下隐藏的实是好心,善行下包裹的其实恶意。

世事是无常的,人是会变的。也许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尽量不戴主观眼镜,用客观去看待……然而,什么又是真正的客观呢?哪个角度才是真正客观?我们都脱不了自身的局限。

那么王莽,究竟是一个年轻时代恭良谦俭让、随着时事变化才祭起野心、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人,还是一个从头到尾就在演戏、作假、狼子野心的伪君子?

假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的了。这句话未必正确。但是,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炫演技,那么基本上,是可以当真的了。因为演到后来,演戏的那个人已经不在,化入到他所饰演的角色里了,已与角色合一,所谓假戏真做,戏假情真,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