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自由
姑祖母的心思令她悚然。竟是指望着她亲手捧回至毒的茶,再亲手捧给父亲么?
她能做到么?
她不知道。
她想起刘衎,想起那个孤身行走在宫闱,没有亲人呵护,没有人可信赖,独自苦苦支撑挣扎守候的皇帝,那个雪夜在自己怀抱流逝的生命。
她时常梦到他,赤脚走在冰雪上,问她:我是被害死的么?
难道在出宫之前,她没有一再思考过自己的心意,姑祖母没有一再向她确认过么?难道她真的不曾想过在“不惜与父亲反目”的种种反目选项中,包含着父亲的死亡?也许区别只是,这死亡由谁带来罢了。
她可愿、可肯、可敢,成为带走父亲的死神?
“想想你这一路。”甘露道人提醒道,“是什么使得你一路走到了今天,此刻在这蒙顶之上。”
王嬿缓缓道:“小女一直在思索道长的话。您说只要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远离疾苦,这天下、王朝是大汉还是新朝都没关系,姓刘姓王也不相干。您的话不错,但对小女而言,争将的并非天下归属,而是一个‘理’字,一个公道。”
她懂得忠孝节义,却从没打算做一个迂守的人。她只想让用阴谋拿到不该得到的东西的人——无论是谁,还回去。她想要让被冤枉的得以清白,中伤的被惩罚,枉死的被伸张,罪恶的被昭显。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为了刘衎么?不完全是,也为了心中的那一点秉持。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守、失去对错、应为与不应为的判断,将会、将成为什么?
“哪怕这公道,这理,需用亲近之人的性命偿还么?”
面对甘露道人的质询,她昂然道:“我并不想取任何人性命,也不会取任何人性命。我只做我该做的,至于别人用什么偿还,自有上天裁定。”
如果天意令她走到这一步,令她亲手捧回毒茶,那么天意也会决定父亲是否饮下。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走到这里的?假使时光倒回,她也并不会做出别样选择。
甘露道人颔首:“所以,想必你也明白我为何退还那根木簪了吧。”
退还即是不受,不受即是不肯奉上那第八株茶。便是不肯害人性命,无论那人是谁、多么罪大恶极。
“是了,小女明白。”王嬿低声道。
“此时你看这山,云多、雾多,一派混沌模糊。可是只要想到日出时的金光漫射、红云飘浮,便觉得一切都值得等待了。好了,一路走好,恕不远送。”
一路下山,王嬿一路沉默,鲁莽如禄礼也知必是事情办得不顺,自己不敢开口,便怂恿了兰台来问。
“公子,我们现在是回宫么?”
回宫?她摇摇头。既然好不容易出来了又何必再回去,难道回去继续过那样没有自由的日子,对着如血的宫墙到老到死吗?
绝不。
可是,天下至大,能够去哪里呢?何处可容身?
王嬿的眼睛突然亮了。河内,可以去河内。
当下她对禄礼禄义道:“此间任务已了,请两位将这支簪子带回宫向太后复命。多谢两位一路照拂,就此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