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小弟洗三
姑奶奶未曾生养过,对家里新添的小宝贝格外的喜欢照顾。对林胡氏也是关爱有加,每日里换着花样的给林胡氏煮粥,熬汤的滋养身体,生怕奶水不够吃的。
小家伙也乖巧的很,很少哭闹,就是看上去有些瘦弱,发出的声音都是极为细弱的。
仇大爷看过,没生什么病症,就是在娘胎里缺了营养,以后好好照顾,总会补回来的。
洗三这日也是热闹异常,虽说林果一家来村里不过半年,但兄妹几个乖巧伶俐,姑奶奶在村中人缘又好。又因为林果还拜了孙道长为师,来的乡亲四邻也多了不少。
有的拿着几个鸡蛋,有的带几捧粮食,最好的不过是一小把红糖。
林旭在门口迎接来人,仔细的记下谁都送了什么东西,以后谁家但有红白喜事,都是要一一回礼的。
在院子里设上香案,用铜盆盛了用艾叶和槐树叶熬好的温水,把铜盆摆在香案前,长辈们依次往铜盆里丢上些银钱,一般都是二三个铜钱。孩子们丢些桂圆,栗子之类,寓意往后的生活圆满,孩子能顶天立地。
刘婆子抱着小弟边用柳枝搅和铜盆里的温水边念道“搅一搅,哥哥带着弟弟跑。”
放下柳枝捞起铜盆里的水往小弟身上抹,嘴里道“先洗头,做王侯。再洗腰,步步高。洗洗脸,当知县。洗洗脚,当知州。”
孩子太小,被水一惊,撇着嘴哭了起来,众人拍手叫到“响盆了,响盆了,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林果心疼小弟,赶忙从刘婆子手中接过,用小被子包好,搂在怀里哄起来。姑奶奶拿过几个铜钱,往小被子里塞“左掖金,右掖银。”寓意以后有花不完的钱财。
洗三这算是洗完了,林果抱着小弟送回娘亲身边,这么片刻,就又睡得熟了。不过三天,就张开了不少,皮肤白嫩,不似刚出生那般发红了,安安静静的睡着,可爱极了。
问林胡氏“娘给弟弟起啥名啊?”
“你们的名字,都是你父亲给取得,等你父亲回来再取大名吧。”
“那叫小弟饺子吧,刚好跟包子凑成一对。”
林胡氏失笑瞧着包被里的婴儿道“你以后就叫饺子了,姐姐给起的小名,你喜欢么?”
林果就这样随便的给一个小朋友取了名字,也不知怎么想的就想叫他饺子。
仇大爷今日也来了,送了小家伙一个足银的长命锁,在乡下算是顶好的东西了。看的众人羡慕有之,眼红有之。
都感叹这外来的一家人运气好,不但有天师庇护,如今还得了村里唯一大夫的看顾。报着不一样的心态,都在心里盘算着,以后要与他们多些来往,搞好关系才是。
待观完了礼,热闹的众人散去,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已经到了半下午。
舅妈们在厨房里收拾饭菜,今日舅舅们全家都要过来吃饭,眼看时间差不多到了田里收工的时候。二舅家的表姐宋文丽领着宋文春先来了。
表姐今年十岁,长相随了二舅妈,圆脸浓眉,皮肤有些发黄。这个岁数在乡下已经什么活计都要做了,洗衣烧饭,带弟弟,农忙时还要下地帮忙。
表姐性子有些腼腆,不是很爱说话,只匆匆跟姑奶奶打了招呼,就进了厨房帮忙去了。
宋文春拉着包子在院子里玩,包子平日里只跟着哥哥姐姐,没有同龄的朋友一起玩耍,每次见了宋文春都很欢喜,两人在一起也相处的很愉快。
待饭菜端上了桌,舅舅们连同表哥宋文成扛着农具进了院子,姑奶奶打了水吩咐几人洗刷干净,准备吃饭。
今日人多,饭菜就摆在院子里,一大盆干豆角烧肉,一盆木耳炒肉片,一盆野菜鸡蛋汤。细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饼子,算得上相当丰盛了。
姑奶奶把两个舅舅教的很好,今天这顿饭菜油水足,乡下日子艰苦,很难吃上这样一顿,但众人也都规规矩矩的坐好,没有你争我抢风卷残云的吃相。
今日有喜事也没有讲什么规矩,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间或讲点村子的趣事,田里的庄稼。温馨惬意的笑声自院子里传出,飘了很远。
屋前小路的尽头,裴锦睿坐在马上,夕阳西下已经瞧不见院子里的人了,听着传来一家人的交谈嬉笑声,嘴角微微扬起,愿你永远活的这般开心随意,待将来再见面时,希望你还能记得我。
调转马头招呼身边的青年,催马离去,扬起一片尘烟。
吃过了晚饭,众人收拾妥当,各自散去。
林果来到灶间拿出在小锅里温着的瓦罐,里面是用灵泉和空间里的药材熬的浓粥,林胡氏身子太弱,奶水不足,林果便一日几顿的给林胡氏开小灶。这几天林胡氏的气色好了许多,奶水也多了起来。
伺候着林胡氏吃了东西,一家人睡下不提。
宋文成还没有见过林旭的时候,一直觉得的日子过的很好。小时候田间捉鸟,下河摸鱼,大一点了跟着爹爹下田干活,再大一点娘亲会给自己相一个能干的媳妇,成家生子,一辈子就该是这样过的。
可自从见过表弟林旭之后,总觉得一辈子也可以有别的活法,表弟识文断字,与跟自己一起玩耍的小子很是不同,接人待物都不一样。看着就让人心中舒服,听他说的书里的故事都是新奇有趣,很有道理的,比别的小子说的山精妖怪好听多了。
背着弟弟蒙头往家走,宋大顺和媳妇在后面跟着,宋刘氏道
“小梅如今又添了孩子,那妹夫说是去赶考,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找来,她们家里遭了灾,估计也是不打算回去了,你没问问娘要让她们一直住下么?”
宋大顺回道“看娘的意思是要留下吧,毕竟那是娘的亲人。我瞧着几个孩子也都懂事,留下也没什么不好。”
宋刘氏忙说“话是如此说,可是我们供养着娘是应该,如今多了几口人,吃饭穿衣都要花钱,我不是小气,只是我们自己也才勉强温饱,这样下去实在吃力。”
宋大顺顿了片刻“小梅不是有手艺吗,那几个孩子也是好的,小果如今又得了天师照拂,娘心里自然有打算,我们只管做好该做的事,旁的就别多管了。”
宋刘氏心理有些别扭,但丈夫已经说了只好点头“我知道了,也不知二弟家如何打算,赶明你去问问,粮食还照往年的给还是准备多给一些。”
那边宋二顺两人也在商量此事。
二舅妈说道“等今年打下粮食,给娘多送一担,我瞧着小梅一家子是不准备走了。”
宋二顺回道“听你的,那几个孩子都不一般,小旭是识字的,年纪不大接人待物都有些章程。让文春多亲近,总没有坏处。”
二舅妈点头“我看那果儿回来之后变了个样子,模样自是不必提,那做派跟乡下的丫头大不相同。爹爹又是秀才,若是文丽与她交好,将来亲事也能找个好点的人家。”
“你看着办就是了,早点歇了吧,明日还要下田。”说罢吹了灯,翻身睡下。
宋文丽刚哄着弟弟睡下,听见爹娘的话,也思索起来,自己是个乡下丫头,最大的心愿不过就是将来能嫁个好人家,至于什么样的人家才算是好人家,十岁的宋文丽也有些不太明白,是吃穿不愁,无人打骂吧。
就像在家里一样,做做家务,干干农活,带带孩子,这就是将来自己要过的日子了。
至于自己将来要嫁个什么样的人,却是一点概念也没有的。毕竟只是个十岁的丫头。迷迷糊糊想着心事就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