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初见小姨 - 林小妹的发家史 - 枯枝逢春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7章初见小姨

放完了爆竹,几个小子带着一身冷气回了屋子,大人们自顾打牌,玩笑,孩子们却抵挡不住困意,被赶着回屋睡觉了。

大年初一林果是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的,洗漱完毕,全家一起吃了饺子,几个男孩子穿上新衣,收拾利索跟着舅舅们出去拜年了。

姑奶奶也摆上瓜子花生,糖果点心,在家里招待前来拜年的众乡亲,林果跟着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一天下来笑的面皮发紧,脖子僵硬,只怪来的乡亲太过热情亲切,好听的话不要命的挨着说,林果只能不停的笑着点头答应。

正月初二便是各家的媳妇带着相公回娘家的日子,今年都在一起过年,女婿上门的礼物也是姑奶奶给准备的,一块棉布,两坛酒,一条猪腿,两包点心,这在村子里算是很重的节礼了。

送走了两个舅舅,姑奶奶就有些出神的望着门口,这是在等小女回娘家吧,宋老头去世的时候,女孩只有三岁多点,跟着姑奶奶长大,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总听姑奶奶提起,感情应该是很好的,只是林果一家来了一年多了,从没见这个小姨回来过。

去年过年也只是托人带了小半袋花生回来,人却是一次也没见回来过,偶然听姑奶奶提起,说亲的时候想给个说个离家里近些的人家,有兄弟和姑奶奶在跟前,也不会让她受了欺负。

可没成想和一个常来村里的货郎生了情,此时的婚姻大事都讲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说没做什么私相授受的事情,可传出去了名声也不是那么好听,好在那货郎还算有些担当,大红花轿的娶了小姨。

货郎的家里人口还算简单,只一个老娘,和哥哥嫂嫂一家,人也算机灵会钻营,娶了小姨没几年就在镇上开了间杂货铺子,听姑奶奶说,过的还算殷实,唯一不好的就是进门后只生了一个丫头,肚子就再也没什么动静,近几年很少回来,估计在家里的日子也是不好过。

今日没有昨日那般热闹,不过也陆陆续续的有人过来拜年聊天,姑奶奶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直到晌午老屋那边郭家的小丫头,领着一个二十出头布衣荆钗的小媳妇,和一个瘦瘦弱弱的小姑娘进了院子,姑奶奶才急急的迎了上去,拉住那媳妇的手一叠声的询问起来。

林果掀开门帘道“姑奶奶快叫小姨屋里来坐,外面冷呢。”抓了把花生糖果塞到郭家的小丫头手里,送了她出去转回屋里才仔细的瞧了刚进门的小姨。

见林果进了屋,忙起身抹了抹脸上的眼泪,“这是果儿吧,长的真是好,小姨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礼物,下次一定补上。”

话落有些局促的在姑奶奶身边坐下,推了推身边怯生生的小姑娘“那是表姐,快叫人啊。”

那女孩子瘦瘦小小,头发稀黄,穿着洗的发黄的小袄,小手不停的搓着衣服的下摆,低着头轻轻喊了声“表姐”便倚在了小姨身边。

在看小姨的穿戴,也是棉布旧衣,虽然没有打补丁但也看的出是穿了几年的旧衣服了,不是说开着杂货铺子么,怎么看这样子还不如村里稍好点的农户。

上前行礼喊了声“小姨”,客套了几句喊了林胡氏过来就进了厨房准备饭菜。

不多时林胡氏就红着眼眶进了厨房,林果赶忙上前问是怎么了。

林胡氏抹了抹眼睛“他们作践你小姨母女两呢。”

林果点点头“嗯,想到了。”

“咦,果儿怎么知道。”

林果也不抬头,继续切着菜“今日是初二啊,姑爷上门拜年的日子,可只有小姨和表妹来了,也没带什么年礼,他家也开着杂货铺子,你看小姨和表妹还穿着往年的旧衣呢,一看就是没把小姨当回事的。”

林胡氏道“何止没当回事啊,当初花言巧语骗着你小姨进了门,如今说你小姨生不出男娃,要纳妾呢,家里里外的活计全是你小姨和小荷在做,吃不饱穿不暖的还常受打骂,真是坏透了。”

“那为啥今天才回来说啊,姑奶奶和舅舅都在,又不是没人给她出头,姑奶奶怎么说?”

“姑姑自是心疼闺女啊,说等你两个舅舅回来再掰扯着事,非要让肖家给个说法不可,你小姨拦着不让,说这都是命。”

母女两个一边说着话,一边准备好了午饭,席间包子很是好奇来家里的小表姐,一会问她多大了,一会问她叫什么名字,吓的女孩子直往小姨的身后躲。

吃过了饭小姨就说要走,姑奶奶要留娘俩个住一晚,小姨也推脱不肯。

“总要见见你两个哥哥吧,他们也怪惦记你的。”

“不了不了娘,下次吧,再晚要赶夜路了。”

姑奶奶看留不住,收拾了一包袱吃的用的,送了娘俩出门。

林胡氏看她们穿的单薄,忙进屋找了新做的衣服,让娘两个穿上,小姨推脱不要,林胡氏板了脸,“就是你不要,也不能冻着孩子啊。”

这才接了穿在身上,感激的拉着小荷拜了拜。

姑奶奶拉起小姨道“你既不让我和你哥哥们给你出头,就要自己立起来,在家的时候也是个爽利要强的性子,如今这般愁眉苦脸的,我都想骂你,你是个当娘的,不强一点怎么护的住孩子。”

小姨泪眼盈盈,张张嘴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姑奶奶拍拍她的手道“你记着,无论何时这里都是你的家。”

闻言小姨挺直了腰,用力的点了点头,牵着女孩子稳稳的往村外走去。

众人站在院门外,目送二人,再也看不到母女两的身影时,才回了院子。

姑奶奶坐在堂屋里发呆,午觉都没歇,下午几个要好的婆子过来聊天,姑奶奶也提不起精神,只等的两个舅舅回来,商量上肖家要个说法。

虽说小姨不让娘家人帮自己出头,可既然姑奶奶知道了,就不可能放任自己养大的闺女在别人家里受委屈,一面气闺女不争气,一面骂肖家不是好东西。

两个舅舅听了自是气愤难平,直嚷嚷着现在就要去肖家讨要说法,姑奶奶拦住了,还是要打听清楚,等过完年在去,免得闺女再受委屈。

全家人因为这事,过年的气氛也少了几分。

直到初五迎财神,才又热闹起来,各家早起燃放鞭炮,拜了供桌祭品,迎回财神爷,喜气洋洋的穿戴整齐,搬了桌椅板凳,在村里的晒谷场上摆起来。

再去村中的古树下听李大地主请来的和尚讲经赐福,此时李地主从城里请来的厨子也再准备晒谷场上的百家宴了。

还是每家都会带一道菜摆上桌子,但大部分的鸡鱼肉蛋,都是李地主出的,今天的百家宴,不但本村的人能欢喜热闹的吃一顿,别村来听经祈福的人,也能入席吃喝一番。

着已经成了村中的惯例,李大地主感念村中父老一年来的辛苦劳作,新一年里平安顺遂,给自己积点功德。

这可比秋收前的大聚餐更加热闹,菜是一道道上的,往往后一道菜还没上桌,前一道菜就已经见底了,所以也不怕菜冷了不好吃,不一会喝酒划拳的声音就震天响。

林果实在受不了震耳欲聋的吵闹声,看包子宋文春和村里一起学字的小伙伴玩的挺好,姑奶奶也和老姐妹聊的开心,吃了几筷子就带着柳雨回家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