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即将相会
第294章即将相会
“我在刈城的这段时间,就麻烦你多关照了。”苏戚道,“鱼娘带着孩子,姚小公子家里的人还没来,凭我一人怕是难以照顾周全。”这话的意思,是要断荆把其他几人的安危也放在心上。
他依言应下,只说:“若情况危急,我必定最先顾着夫人……”说到这里卡了一下,赶紧改换称呼,“主人。”
苏戚笑了笑:“你这么叫我,实在奇怪。还是直接唤我苏戚吧。”
断荆摇头:“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听我的。”苏戚语气不容拒绝,转而看到他身前未曾动过的甜汤,“快放凉了,喝了暖暖身子,再回去歇息。”
断荆端碗,闻见香甜的奶味儿,难免有些犹豫。在苏戚的注视下,他不好意思说这是小孩儿和姑娘家才喝的玩意儿,心一横,仰脖咕嘟咕嘟全灌下去了。
苏戚看他喝得极快,以为喜欢,决定明天嘱咐厨房再煮一碗,作为常备汤羹。
时候已晚,断荆不便多留,说了几句话起身匆匆告退。
他的确太累了。
连着好几个月精神紧绷,情绪沉重无法纾解。见到苏戚安然无恙,心头的愧疚与重负才消减了一半。
人走后,苏戚没了睡意。
她在桌上铺开纸张,研墨提笔,思索片刻开始写信。
一封,给北地马苑。
一封,给京城苏府。
既然已经明了薛景寒没有私底下谋害她的意向,要杀她的人也站到了明处,那么,先前许多顾忌都不复存在。
她尽可以用苏戚的名义,将信件加急送达北地与京城,让苏家人尽早放心。前几日姚常思也给北地马苑寄了信,不过苏家人已然受过殷家黄家的蒙骗诱导,恐怕还是她的亲笔书信更有用些。
苏戚想的是,京城离丰南郡实在太远,既然接她的人去了北地,折返回来见她反而更方便。另一方面,家里的老父亲忧思过重,她多报些平安也是好的。听断荆说,苏宏州这几个月勉强振作起来,恢复上朝和见客,病情比夏天的时候好了很多。
苏戚如何不懂老父亲的想法。
她在外面生死未卜,苏宏州必须撑着病躯站出来,操持整个苏家。他不会放弃寻找苏戚,只有他好好的,才能成为女儿最终的庇护伞。
于情于理,苏戚该尽快回去。
只是刈城形势复杂,她现在一举一动皆受瞩目,不说汤窦肯不肯放她走,辖内的百姓也不好糊弄。若再有人借机滋事,容易弄出乱子。
鱼钱仙师这层身份,须得仔细谋划,安排个合理退场的理由。
苏戚不由想到了栾陵。
巫夏和魏佚费心编造明昭帝的死亡原因,和她现在的想法何其相似。不过,栾陵的情况更疯癫,也更难以掌控。
紧接着她又想到薛景寒。此人两世惯于操纵民心,而现在的自己,是否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苏戚出神半晌,将两封书信装好,手指用力压了压边角。
不,这不一样。
……
此后,苏戚越发忙碌起来。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四个时辰不出门。鱼娘出于担心,借着送饭和逗孩子的理由,偶尔进去看一看,便见她伏案写写画画,桌上铺满了散乱的纸张。
四五天过后,这些纸张整理成册,交由姚常思寻书坊印制,匿名投放给学馆、酒楼以及商铺。而苏戚戴上斗笠换了粗布衣裳,袖子里揣着糖粒,去乡间田垄,寻稚童一起玩耍。
断荆跟在身边,看她逗孩子笑,变着戏法掏出糖来,哄着他们传唱歌谣。
漫天鱼鳞斑,大风卷麦翻。
月晕缺处即风起,乌云踏白大雨来。
谣谚的内容,不止有天象,亦有农耕之道。浅显易懂,朗朗上口。
苏戚做这些事得心应手。
她改编的谣谚逐渐传播开来,印发的书也有了更多抄本。汤窦火急火燎找上门来,质问她为何将珍贵的云图和耕作之法私印散发,她摆出诧异且迷茫的神色,反问汤窦:“难道不是大人卓识远见,印给百姓研读念诵么?大人英明仁德,真乃世人之福啊。”
怪就怪汤窦最近松懈,一时不察,这些书已经满城皆知。
他再想收缴销毁,已经迟了。
苏戚递了梯子,他只能顺着爬,生生咽下气愤的话语,推让几句受了这功德。
与此同时,鱼钱仙师出场的次数越发减少。偶尔露面,亦会有意无意地暗示众人,世间贤才辈出,贫道愧不能及。求人不如求己。
再加上刈城秋冬气候渐渐恢复正常,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些了,在苏戚的规劝下,求神拜佛不若以往频繁。
十一月。
断荆又处理了几个意图谋害苏戚的杀手。阿随在鱼娘的照顾下,已经能够精神抖擞地爬来爬去,累了就坐在榻上拍手咯咯地笑。他那原先蜡黄的皮肤变得白里透红,干瘦的小身板也圆润起来,胖手胖脚带着细银镯子,特别喜庆。
姚常思无聊的时候,总爱逗阿随玩。一指头轻轻把他戳倒,再看他努力爬起来,咿咿呀呀地叫。
“苏戚,这谁家的孩子啊?”
他如此问道。
苏戚没正面回答,她对阿随的身世并不算清楚,只说是没了爹娘的苦孩儿,留在身边照顾。
姚常思拿着拨浪鼓逗阿随,一边随口闲聊:“哎,程易水成亲了,你知道么?好像是家里的远亲,年纪比他小四岁,商户之女,却写得一手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