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翻泥鳅捉黄鳝
其实,池塘里已经没什么大鱼了,不等杨凡过一把叉鱼的瘾,杨向东就已经把能叉的鱼都叉完了。
接下来,就等把池塘里的水都抽净,然后就是泼洒生石灰消毒,把隐藏在淤泥里的病菌病毒,以及一些诸如黑鱼卵之类的东西全部杀死,再晾上一段时间,等石灰的毒性消散之后,就可以蓄水养鱼了。
不到中午,池塘的水能抽的都抽干了,剩下的就是淤泥和小水洼,还有隐藏在淤泥里的泥鳅和黄鳝,以及一些小黑鱼和黑鱼卵。
当然,也有其它鱼的鱼卵,很多野生鱼类的生命力顽强得令人发指,哪怕是一块干涸了很久的池塘,只要下大雨,能蓄上水,很快就会生出鱼来。
杨凡和杨向东父子俩穿着胶鞋,在淤泥里翻泥鳅,捉黄鳝。
野生的池塘里这玩意儿最多,尤其是杨凡家这块池塘,已经有好多年没有清底了,泥鳅和黄鳝多得狠,非常容易找到。
翻泥鳅和捉黄鳝不一样,黄鳝憋气的水平可比泥鳅差得多,泥鳅完全可以隐藏在淤泥里,而黄鳝就不行了,必须有出气孔才可以,不然就会被憋死。
这也就是养黄鳝的池塘为什么要养一些水草的原因,水草并不是让黄鳝吃的,也不是让黄鳝趴在上面晒太阳的,而是让黄鳝趴在上面缓气的,要是没有地方可以休息,黄鳝不是被累死,就是被淹死。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黄鳝竟然能被淹死,所以在淤泥里捉黄鳝比捉泥鳅简单得多,只要找到黄鳝的换气孔,直接挖就可以了。
捉泥鳅就要麻烦得多,只能在淤泥里不断翻动,所以叫翻泥鳅,别说只有杨凡和杨向东两个人,就是再找十个帮工来,也休想把这块池塘里的泥鳅翻光。
因此,建桥的工人们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也都来池塘里翻泥鳅了,杨凡和杨向东也没阻止,他们各自找到的泥鳅杨凡也没要,都让他们自己留着吃,反正池塘里的泥鳅也翻不净,等一洒生石灰,全都得死,不捉也是浪费。
杨凡父子俩一直忙活到天黑,捉了一大桶的泥鳅和黄鳝,黄鳝至少有几十斤,泥鳅也差不多有这个数,这次就几乎没人再来买了,农村人不喜欢吃黄鳝和泥鳅,嫌吃它们太费事,肉又少,没什么吃头。
尤其是泥鳅,炖着吃没啥肉,炸着吃又太费油,收拾起来还费劲。
不过,杨凡却不嫌这玩意儿多,他有玉佩空间,可以养着慢慢吃,泥鳅和黄鳝又影响不到蓄水池里的戈雅鱼,有它们在,还能净化水质,保持水中生物的多样性呢。
晚饭的时候,杨凡做了炸泥鳅和泥鳅汤。
按照常理,泥鳅捉到后是不能马上吃的,必须放在清水里养一段时间,让它把肚子里的泥沙都吐干净,然后才能吃。
可是这些工序对于拥有玉佩空间的杨凡来说,简直可以缩短到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玉佩空间有十倍的时间加速,杨凡趁杨向东不注意,早就弄了一些泥鳅在空间里泡上了。
清水加少量的食盐,再加几滴香油,泥鳅很快就把身体里的泥沙吐得干干净净,杨凡这还不放心,用剪刀把泥鳅的内脏全都剖了出来,用食盐、鸡精等调料淹了一会儿,等回到家,所有准备都已经在空间里完成。
趁着杨向东和钟润娟在院子里收拾泥鳅和黄鳝的机会,杨凡已经在厨房里炸开了。
把淹好的泥鳅裹上鸡蛋和面粉,放在六七成热的油锅里炸成浅黄色,然后捞出来控油,等要吃的时候,再用热油过一遍,喜欢孜然的还可以撒一些孜然,或者是炒一些椒盐撒上去,味道都不错,鲜香焦脆,非常爽口,也可以配着啤酒喝,别有一番风味。
黄鳝杨凡没有吃,有炸泥鳅和泥鳅汤就够了,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一次吃的太多,什么味道都没了,对于杨凡这样的吃货来说,绝对是一种资源浪费。
第二天一早,杨凡嘱咐杨三毛,让他找两个帮工,往已经清好的池塘里撒生石灰,给池塘来一次彻底地消毒。
杨凡自己则是又去了散花溪上游,继续往玉佩空间里运水。
经过两次灌溉,玉佩空间里的荒地已经只剩下三四亩了,只需要一个上午,杨凡就能把它们浇灌完毕,前两次浇灌过的荒地已经被他种上了大豆和花生,之前的几亩大豆和花生已经快能收获了。
玉佩空间里只不过才十六亩地,杨凡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要是有个几百上千亩地,他感觉自己得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