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谋取寿阳 - 乱世逆鳞:侯景传奇 - Real元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谋取寿阳

割据寿阳

侯景自从击败东魏名将慕容绍宗后,名声大振。然而,随着胜利的喜悦渐渐褪去,他的内心却愈发不安。作为一个叛将,侯景深知自己在东魏和西魏已经无容身之地,而投靠南梁,虽为暂时的避难所,却并非长久之计。背靠梁武帝的庇护,侯景也开始密谋如何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在乱世中谋求更多的自主权。

**嘲笑引发的屠杀**

侯景在与慕容绍宗的战斗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他深知局势并未因此稳固。东魏的军队虽败,但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为了保存实力,侯景决定暂时撤军,带领残余的部队从前线后撤,避开东魏的进一步进攻。然而,在撤退途中,侯景的军队路过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小城的守军看到侯景的军队远远撤退,便开始在城墙上大声嘲笑:“堂堂侯景大将,居然也有如此狼狈的一天!看来不过如此啊!”

这些嘲讽的话迅速传到了侯景耳中,令他勃然大怒。他本是一个极为骄傲且敏感的人,作为曾经东魏的高级将领,如今却被一座小城的守军轻视,实在无法忍受。他立刻下令:“将此城攻破,满城不留一人!”

侯景的怒火瞬间点燃了整个军队,虽然这座小城防守并不严密,也毫无战略价值,但侯景的决心不可动摇。他的军队在短时间内便攻破了城墙,冲入城中。城中的守军根本无法抵挡侯景的精锐之师,瞬间崩溃,剩下的百姓也被卷入了侯景的复仇怒火之中。

侯景下令不留一人活口,整座城池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化为血海。城中的百姓和守军悉数被屠戮,侯景甚至下令烧毁了城内所有的房屋,只留下一片废墟。这场屠城不仅让侯景发泄了内心的愤怒,也向梁朝内部传递了一个信号:侯景是一个绝不容忍任何冒犯的铁血将领。

**谋取寿阳**

屠城之后,侯景带领着军队继续南行,目标直指梁朝治下的重要城池——寿阳。寿阳位于梁朝的北方边境,是南北之间的重要战略要地。控制寿阳,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侯景在南梁的地位,还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兵源。

侯景深知,梁朝对寿阳的防守并不如北方强敌那般严密。此时的梁朝,虽然表面上看似稳固,但内部矛盾已经开始显现。梁武帝萧衍年事已高,朝中权臣争权夺利,士气低落。侯景决定抓住这一机会,强行攻占寿阳。

寿阳的守军得知侯景大军来袭,起初打算坚守城池。然而,侯景的军队不仅规模庞大,且士气高昂。寿阳守将心生怯意,明白自己无法抵挡这位刚刚击退东魏大军的将领,最终决定放弃抵抗,将城池拱手相让。

侯景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寿阳城,并迅速在城中重新布防。他派出亲信将领接管城防,并将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城中,以此巩固他对寿阳的控制权。通过夺取寿阳,侯景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地盘,还掌握了南梁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地。

**梁武帝的默许**

侯景夺取寿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梁武帝萧衍的耳中。萧衍虽然年迈,但对侯景的军事才能和战绩极为赞赏。自从侯景投降南梁后,萧衍便将他视为北方的屏障,依赖他对抗东魏和西魏的威胁。

得知侯景擅自占领寿阳,梁武帝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反感。相反,萧衍心中清楚,南梁此时需要像侯景这样的猛将来镇守边疆。虽然寿阳是梁朝的重要城池,但在梁武帝看来,只要侯景愿意继续效忠梁朝,寿阳的控制权交给侯景也未尝不可。

萧衍召见朝中大臣,商议如何处置侯景占领寿阳一事。部分大臣对此表示忧虑,认为侯景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个归顺将领应有的范围,甚至有割据自立之嫌。但萧衍对此并未太过在意。

“侯景乃勇将,能得寿阳,实乃我梁朝之福。”梁武帝平静地说道,“北方局势动荡,东魏与西魏虎视眈眈。得侯景镇守寿阳,我梁朝便可无后顾之忧。”

大臣们听闻此言,也不好再多加反对。最终,梁武帝决定封赏侯景,任命他为南豫州牧,赐予他寿阳的正式统治权,默许他在寿阳割据一方,名义上仍对梁朝称臣。

这一决定让侯景得以合法地巩固他在南梁的势力。通过这一封赏,侯景不仅控制了寿阳,还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成为梁朝北方边境的实际统治者。

**侯景与梁武帝的互动**

在寿阳站稳脚跟后,侯景亲自前往建康觐见梁武帝。萧衍虽然年老,但精神矍铄,对侯景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在朝堂之上,梁武帝当着众臣的面赞赏侯景的军事才能,并对他在边疆的卓越表现表示嘉奖。

“侯将军果然不负朕之所托,击退东魏、夺取寿阳,功绩卓著。”梁武帝微笑着说道,“得将军如此勇猛,北方必可无忧。”

侯景拱手拜谢,面露恭敬之色,但内心却有着自己的盘算。他心中清楚,梁武帝对他暂时信任,但这种信任不过是因为他当前的军事价值。只要有一天,他失去了对抗东魏的能力,梁武帝的态度随时可能改变。

“陛下厚恩,臣当竭尽所能,镇守边疆,不负陛下所托。”侯景说道,言辞恭敬,但话中已隐隐透露出他对寿阳的实际控制权。

梁武帝看着眼前这位将领,内心也有一丝疑虑。虽然侯景对梁朝表面上忠心耿耿,但萧衍并不是全然信任他。他明白,侯景是一个极为狡猾的人物,割据寿阳后,必然会逐渐谋求更大的权力。

“侯将军虽勇,但北方局势未稳,仍需谨慎行事。”梁武帝意味深长地说道,目光中带着一丝警示。

侯景心中一震,虽然表面上依然恭敬应答,但他已经意识到梁武帝开始对他有所防备。侯景明白,自己虽然暂时获得了寿阳的控制权,但若想在南梁进一步扩展势力,必须更加谨慎,避免引起梁武帝和朝中大臣的过多猜疑。

**权力的隐患**

侯景在南梁的地位迅速提升,但他的割据行为也为梁朝的内部带来了隐患。朝中部分大臣对侯景的崛起充满了担忧,尤其是那些主张中央集权的官员,认为侯景的割据行为会动摇梁朝的统一与稳定。

梁武帝虽然表面上默许了侯景的割据行为,但内心深知,侯景的野心绝非如此简单。虽然暂时对他委以重任,但萧衍也在暗中密切关注侯景的动向,防止他进一步扩张权力。

与此同时,东魏和西魏的高层也在密切关注着侯景的动向。高澄对侯景的叛逃一直耿耿于怀,虽暂时未能再度进攻,但他已经开始筹划新的军事行动。而西魏的宇文泰也在密切监视南梁的局势,准备伺机而动。

侯景虽然暂时掌控了寿阳,并得到了梁武帝的信任,但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南梁的内外局势动荡,而他手中的力量虽然足以保卫一城,却远远不足以应对整个天下的变局。

---

**下一章预告**:侯景逐渐巩固寿阳的控制权,但他内心的野心并未停止。第二十三章《割据与门第》中,侯景如何在梁朝内部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权力?他与梁武帝的关系又将如何演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