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平炉炼钢
简天恒脑袋点的小鸡啄米似的,女儿大难不死,心疼都来不及,又怎么会不顺着她的心情。 魏三与两人寒暄几句之后,便离开了简府,好歹也是刚赚了人女儿便宜,面对简天恒心头总有点怪怪的感觉。
魏三从简府来到盛阳山庄,凌程得知魏三要过来,已经在山庄原来的内阁的等待。
“老板,已经查清楚了。”凌程说道,“刘腾海并非是青山镇本地人,原本是巴蜀人,早年间举家搬迁,这才在青山镇立跟,表面上干着盐商运输,实际上则拐卖、贩卖妇女,以逼牟利,根据刘腾海留下来的线索,这青山商涉及到这一步犯罪的家族也并非只有他一人。”
“还有谁?”魏三问道。
“齐东鑫。”凌程回答道,“包括李沐白,由齐东鑫等一部分牵头,李沐白负责打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成的运输链。”
“这些王八蛋。”魏三狠狠的一拍桌子,他可是明白,那些少女经历着何等的绝望。
那种麻木、无意识的眼神,似乎已经没有生而为人的悲欢意识,不仅仅是刘腾海等人将她们视之为工具,包括她们自己,也默认了自己奴隶的身份,这才导致她们在得救的那一刻,依旧是内心干部波动。
可能依靠着时间,与家人的温暖,才能让她们渐渐走出阴影。或者,一辈子也无法走出。
魏三痛心,却于事无补。
深入基层,更能发展问题有多么的严重,这是从头到尾烂到跟了,父母官不为百姓考虑,官商匪勾结,为非作歹,屡见不怪。
“总督,此事该如何处理?”凌程单膝跪地,若是魏三排他去查案,都快忘记了自己还是锦衣卫一职。
“收集完整的证据,想来刘腾海一倒,李沐白与齐东鑫必定会藏得更深。但他们憋着坏,刘一定会露出马脚。”
“是,下属明白。”凌程双手一抱拳,“总督,铁矿开采已经待续,人员招募也大致准备完毕。”
魏三点点头,“好,那就准备动工。”
“不过,还有一些麻烦事。”凌程说道,“老板,你给我那些机械设备书籍我还有好多地方看不明白。”
这一方面的炼制,对于凌程来说,专业完全不对口,数月的恶补,让他在基建方面颇有建树,二十层的大厦也初步有了雏形。
没当凌程对面大厦的时候,都有一总不真切的错觉,这些超乎认知的感觉,就像是在魏三在延安之时,恒师爷等人的认知是一样的。
随着魏三把后现代的工艺搬入大明王朝,也越发的魏老板感到敬佩。
大明王朝也不是没有生铁制刚,但魏老板这种技术,闻所未闻,在大明王朝的炼钢技术采用的是搅拌法,即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半熔后,放进熔池中进行搅拌。
它借助搅拌时空气中的氧气将生铁中的碳氧化掉,这正是1600多年前我国汉朝时代出现的炒钢法。
而在往后的1860年在英国大约有3400多座搅拌炼钢池,每12小时一般搅炼一池,每池250千克。
在搅拌池中炼钢很难控制钢中碳的含量,而且要耗费很大的人力。
到1865年,有一个叫做贝塞麦的英国人创造了一种转炉炼钢法,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也是因为他的存在,让英国的炼刚技术率先走在了世界前沿。
魏三与凌程来到放置平炉的烧制厂房,这里严格按照魏三的要求建设,以平炉炼制钢铁。
这是在后现代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废钢、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利用,于是在出现转炉炼钢的同时,使用的方式。
严格来说,第一位使用平炉的贝塞麦算不得是真正的英国人。
他是在法国大革命时逃亡到英国的机械工程师的儿子,少年在离开乡村学校后当上铅字浇铸工,17岁开始经营生产金属合金和青铜粉。
在他参加英、法与俄罗斯对抗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亲眼目睹用生铁或熟铁制造的炮身经受不住火药的爆炸力,常常产生爆裂,遂促使他寻找一种生产钢的方便方法。
贝塞麦曾经注意到一些固态的铸铁块在熔化前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脱碳了,当然这种氧化作用就是搅拌法炼钢的原理,他没有学过化学,不了解这个原理,但却使他考虑到把空气鼓入铁水中炼钢。
于是在1865年的一天,他在伦敦圣潘克拉斯建成一座炼钢炉。
这是一座固定式容器。
可盛放350千克铸铁,把空气加压鼓入容器中后,反应的猛烈程度使贝塞麦大吃一惊,因为他没有估计到铸铁中碳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以及其他杂质与氧气的反应会放热。幸好,10分钟后,当杂质已除去后,火焰平息了,可以走近容器,切断加压的空气流。金属被注入锭模中,经测定是低碳钢。
1865年8月11日,贝塞麦在切尔特南不列颠协会的会议上公布了这一创造发明。
很快,贝塞麦制成一种可转动的可倾倒式转炉,每炉可容纳5吨生铁,熔炼时间为1小时,包括补炉和铸锭的时间在内,大大缩短了搅拌炼钢的时间,更减少了搅拌熔炼操作所费的力气。
于是,国内外炼钢厂纷纷购买此法的生产许可证。
其中,包括华夏国,也是引进了平炉炼制钢铁的方法才大大增加了产能。
贝塞麦在宣布他的创造发明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情赞扬,但是很快就遭受到批评和嘲讽,原因是用他创造的转炉炼出的钢锭由于氧化过度,生成的氧化铁存在钢中,同时生铁中的磷未能除去,使钢的质量很差,不是疏松,就是硬脆,在锻打时发生断裂。
关于钢中存在过量氧化铁的问题,后来由英国一位富有炼钢实践经验的马希特解决了,他在熔化了的金属中添加称为镜铁的铁、锰和碳的合金,因为锰能将生成的氧化铁还原。
除去铁矿石中的磷是炼钢中长期未解决的问题。贝塞麦和其他所有炼钢炉的建造者一样,用含硅的材料作为炉的衬里。这种炉衬不会和磷被氧化生成的氧化物结合,不能把这种稳定的化合物从钢中除去。
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塞麦发明创造的转炉炼钢法在得到托马斯等人的改进后一直沿用至今。现今使用的转炉可以绕水平轴旋转,便于加料和卸料。炉底有气孔,从气孔鼓入空气。用它炼一炉钢约需十几分钟,容量从一吨到数十吨不等。
在转炉炼钢中,使金属保持液态所需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提供的,但在平炉炼钢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金属保持熔融状态,所以必须由外部热源供应热量。
利用热再生原理创建一种交流换热炉。这是在燃烧炉两侧各建一蓄热格子砖室,从燃烧炉中出来的炽热的燃烧废气通过一边的格子砖室,将热量传给格子砖,随后将燃烧用的空气通过被加热的砖室,提高温度后进入燃烧室燃烧,从而提高了炉温。每隔一定时间,交换空气和废气的流动方向,使两边的蓄热室交替使用。这种炉子最初被用来烧制玻璃,后来被用来炼钢,这就是平炉。
魏三自然是不可能向凌程等人解释平炉的历史与来历,因为这个叫做贝塞麦的人现在还没有出身,而他的平炉炼钢法,已经率先一把使用到了大明王朝。
十几分钟就可以炼制一炉钢,这样的产量堪称之为一个奇迹,在钢铁还未普及的年代,士兵们使用钢铁武器,都是比较奢侈的武器,而平民百姓的生活中,使用到钢铁制具更是少之又少。
虽然存在钢铁技术,却无法大规模的生产以及投入使用,而魏三却可以做到。
虽然说一个钢铁平炉不可能带动整个大明王朝。但是,有了这个平炉,整个河间府的使用,绝对是用了还有多的。
“太神奇了。”一个打铁师感慨万千,“魏老板,您这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一个时辰就可以生产量就可以增加人力的上百倍。”
这个一辈子打铁的师傅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大炉子可以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他一辈子的钢铁产量……
直到魏三亲自开启平炉,炼制完第一炉之后,整个钢铁房的人哑口无言。
怎一个牛逼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