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244,南房北屋 - 卖月光的小屋 - 魔王第七把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卖月光的小屋 >

第244章244,南房北屋

浓厚的要稀薄,稀薄的要浓厚,这是一个总纲。

类似于说平衡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均衡者,有十足的君子气,但它只是大道。大道中还有小道,大道是涣散,小道是浓缩。

大道是一个空架子,有三种比喻出来的存在,一种是通到灵那里去的,在于去激活灵。得到了一个光点,就会双手捧着,跌跌撞撞地送到灵那里去。看到这个光点没入到“未灵”之像的身体中,才会稍稍放下一点担心。

怕的是时间不够,取得的每一个凝结的光点都不容易,这是一生的事业。

在于自己是深深地挖掘和不愿意停息下来的马不停蹄,一种是通到自己这里来的,自己是所有的症结,是俯仰皆是者。自己是想的另一个背后,我在“操纵”我自己,或者说自己力求通达起来,也好像是有一个架子存在,我要把自己填满。

让石条、水泥条、圆木和铁丝编起来的架子,有一天在自己的门前开得花香满地、瓜果累坠、蜂蝶乱舞。带有无限的生机,没有季节之分。

这样山才是有深意的,水是蜿蜒而活着的,天格外遥远而清澈,一朵一片一层云才是道路,就像是思绪一样有了情感上的印证,我们都在这里。在这里只是暂时的,有了新家就要搬去另一个地方。

另一个存在就是外面的世界,是唯一的说明,是说明之基底,用物质来说明意识,用身体来说明心,用这个世界来说明另一个世界。

不可能都被理解,所以才要理解,越理解越觉得不理解。越乌烟瘴气越是要还她一个清明,这比什么都理解,一上来就是康庄大道要深刻得多。

大道由小道组成,大道是自由的,小道是自由的不自由,它不自由的极限才是自由。

一件物品、一个人、一串事情都有道理在里面,是要吸收这个道理,用道理来把自己喂饱。每天吃透一个道理,它就是我的馨香之气。

越污浊越才会越有机会,要摆弄明白的道理才会越多,自己才能够成长得很快。

一个人从你的身边经过,他是孤独的。他渴望被搭讪,如果你不搭讪,他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冰凉。如果你搭讪了,他又要针对你,对你不屑一顾或者讥笑和愚弄,你显出他来,这就是你的作用。

这可以不理解,大多数都不理解,没有理解的成分让相遇的两个人都获得自由。

理解是首先不看你的穿着打扮,气质修养谈吐,有没有车和房子。再是不看你的笑语温言或者用心良苦,他以为你知道了他的“身价”或者一早的与众不同,你是来恭维来的。然后是不看你的言语,你言语后面的本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个人这么对你说,或者在有你的场合这么说,也许在山顶,这不是学问上的事情,这是谁的诗句,全文是什么。而是要把你带到绝顶和山小的境界里面去,至少是一个代入。

天风苍苍,壁嶂如云涌,玉带一样的河流只是一线,烟气一片,树木都贴在岩石上,隐约的山下的城市和乡村就像是天堂一样。抬头望,上面是不是还有山有水,有居住的人类,他们是怎么居住在居住那里的。

原先就算知道,也可以旧地重游一次,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不一样,这个人带来这样的东西,另一个人带来的可能是另一样东西。

就会突然惊悚,山上还有山,接山之上还有山。

也许马上浮想联翩,都是自己的浮想联翩,记得自己而不记得别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心情之下,浮想联翩和浮想联翩不一样。

人们本身都是孤独的,是不孤独中的孤独。

这时候是在想“家”的事情,出家有家,在家无家。想要一个孩子,这是做什么,没有想过,只是想要一个孩子,老是说别人,别人都有孩子。得问自己为什么要?

应该说只是为了体现爱,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你真的爱他(她)么?

家不是一定要有家,我们自己就是温暖的家。家是为了爱,但也为爱颠倒和受伤,才不会爱家。家是温暖的地方,而一旦互相指责和嫌弃,那就不是家而是空房。

对于孩子,不是挡箭牌不是必要的全身心的投入,走了孩子的路,孩子就没有了路,只有你要求的路。

对于孩子,主要的是他知道你爱他,她在你这里学会了爱,然后才是学业,然后才是生存技能和生活技巧和立身处世。

然后必须的还得学会防备他人,善于区别善恶和正邪。

爱和责任同意,为了爱总要做些什么,不是为了积攒和占有什么而是能生存得下去。生存是为了做些什么,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国家和世界,或者有时候是为了敌对邪恶。

敌对邪恶一是真知道恶是什么,一是有抗恶的能力,一是在敌对恶中表现出善来。

都是为了爱。

爱只是最正统的借口,为孩子挖的坑,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都会在今后经过学校社会和人生中补充回来,也就是偏斜回来,自己也可能成为一个受害者。

爱很容易混淆,宠爱、溺爱、邪爱、孽爱、魔爱、耽于爱、纵爱、破坏之爱、不能自拔的爱、转化的爱。都是一厢情愿的爱,不知道魔鬼已经占领了很多山头,用世俗之爱来爱不是唯一的抵御,还有心灵之爱、魔鬼之“爱”、生命之爱、解脱之爱。

更是惟妙惟肖和微言大义,

爱是什么?爱真正的意思是一双眼睛,在朝外看。后人忍受不了这双眼睛,才有了各种改写,把这双眼睛抹去掉,只剩下了自己的一双眼睛。用自己来出发和收尾,而罔顾事之事“实”。

爱的缺失、干枯、没有油、不能油头粉面、才产生了孤独、寂寞、无力感,才会对“存在感”有异乎寻常的热衷,如很多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习惯于装十三的人。

你几斤几两?在国学上有秤命之说,说的是命,这是它的可取之处,但此命非一命,而是三命一命。过去命、现在命、未来命,又不是三命汇通的说法,是现在的命还有其他两命。也就是身心灵,注重现在和今天,灵是过去命,现在是心命,未来是身命。

都是为了预设未来,活着是为了身,身是前提然后才有心命和灵命。

但只有心才是现在,过去有未来有,心要通到过去和未来。过去之身是未来之身,心若不去滋润和通达,它们联系不上,就没有过去和未来。

今生是一个借用又是一个实体,真了就全真,假了就全假。是给你的认为,在于你的出发点和有言有衷,不是言不由衷。人就活一个心态,假的不必说,真的就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越走越真。

我是谁,我现在在做什么,我想要怎样,这是立在每一个人面前的前提。

有两个架势,那是生存的架势还是死亡的架势。

不用多说,你自己也知道,在所有的追求中,你知道什么是末路什么是新的起点。一者是打发自己早早死亡,对于死亡有一种隐隐的预期,这可以提前到几十年,知道自己真有死亡的一刻,只有大丈夫或者添一句只有大女子才会,也就是愿意去反转生死。

这不费事,只是你的心的所在。

有心就会有心,无心就会无心,也就是说你不相信的对于你来说根本不存在,你相信的才会存在。这可以有后来,后来你相信了存在就会存在,你相信的不存在就会不存在。

相信和不相信的意思是给不给心留一块地方,也就是今生生命有没有一块余地。

也就是真实的是否存在。

今生都是要失去的,也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说的是“物质”,而物质之意却可以有所商量,它们可以附着在“心”上,也就是一些感觉,也就是化实为虚的那些感觉和感应。

从虚的方面说,虚有带来虚也有带走,因为他们不占分量没有形体。

也才有了后来的形体之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